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身为团干部的你,真的少了一本工具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书店里面卖的东西越来越多:书、咖啡、学习机,开讲座……书店已不仅仅是“书”店,而书店的主体——书,虽然畅销书不断更迭,但总有几类书一直很有市场,坚挺地立在书架上。

 

一类就是教辅类。《一课一练》、《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薛金星、王后雄,星火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9个科目,人手一本,不买老师就发飙。教材辅导书占据了书店的半壁江山,真的不夸张。

 

而另一类,不仅人手一本,读者还会经常翻阅,不是躺在书架上的僵尸;网上基本找不到盗版。这就是工具书。除了《新华字典》、《英汉大词典》这种国民级家庭藏书之外,各行各业都有相关的专业宝典。

 

而这下就轮到团干部很郁闷了:财务有《基础会计学》,技工有《机械设计手册》,律师有《民法通则》,办公室白领有《Excel应用大全》,那团干部有什么?难道只有一本《团章》吗?

 

如果你已经这么想了,那就绝对不要错过这本《改革对话录》。

 

《改革对话录》(下称“《对话》”),由中青院(中央团校)教授吴庆和团中山市委书记丁凯共同编写。《对话》依次从改革的背景、起点、人、阵地、战略、动力、外部环境等十个篇章,通过一来一往的对话交谈,总结梳理了团中山市委6年来对改革转型的探索之路及思考。

 

 

团干为什么需要一本《对话》?

 

团干部是一群忙得昏天黑地,青年朋友们却全然不知的一类奇葩存在。团干们白天忙着为创业青年开培训班,晚上跑去与志愿者开会讨论得热火朝天;周末举办各种花式青年交友和亲子活动,时不时要走进看守所、贫困家庭做帮扶,每天还少不了微信和微博的推送,一到寒暑假更是停不下来……5+2,白加黑,从头忙到晚,却还是消除不了大家的一个印象:

 (图 莆田)


为什么山顶的朋友们都看不到团干的忙碌?是屏蔽了还是拉黑了?团干要去哪里才能找得到他们?做了这么多到底是不是无用功?……团干部被这些问题困扰着,却常常忙碌得无暇细想。


因此,《对话》就为大家仔仔细细地想了,不仅仅是想,还联动了上至团委书记、下至一线的基层团干,在6年时间里用尽“洪荒之力”去联系青年、服务青年,还得出了一套群团工作改革的方法论。

 

8月份,团中山市委开展了2016年中山市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动员大会暨基层团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上近200名学员,都是来自镇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各条战线的一线团干部,是团青事业的中坚力量。


令主办方万万没想到,在小组讨论环节上,大家都人手一本《对话》,一起捧着进行主题交流。中山的基层团干们表示,虽然大家具体工作内容不同,但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类似的。


看了《对话》之后,如拨得云开见月明:知道了要用什么让青年浮出水面,用什么把青年和团干凝聚到一起。

 


《对话》讲了什么?

 

《对话》并不是像《优秀活动100例》、《团务知识》、《团支部工作手册》这样的纯团务工具书,也不是《社会组织作用研究》+《少先队工作探索》+《社会服务与公共治理》+《与互联网++《团队执行力》这样简单粗暴地相加。


它结合中山的实践,提出了改革的其中一种思路,探索如何联系和激活青年社会组织,如何提供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如何为青年代言、维护青少年权益,由此回归到的初心。

 

书里举了很多接地气的事例,看过之后好像能把中山6年里的所作所为,放电影一样过一遍。比如,中山有如此多的社会组织,依靠什么把他们聚拢到的大旗之下?再比如,在全童入队的情况下,怎么样来提高少先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此等等,在此不多作剧透。


此同时,这本书也不是流水账般的记录,它汇集提炼了各方面工作的优秀经验,直面改革迫在眉睫的问题,既有理论层面的论述,又有具体方法的论证,是一本兼具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团干适用的工具书。

 

:“看名字,这是一本讲工作改革的书,事实上,我认为它讲到了:现代青年的发展方向和组织方式;现代公益的创新趋势和深远影响;社会组织的突变模式和合作机制。


“读完对话录,你会着实‘看’到一位优秀的团委书记,一个朝气蓬勃的创新团队和一套科学实用的方法体系。各路关注青年、群体、现代公益、社会创新的亲们,这书值得一读。”

 

 

如果你是一名团干部,对改革踌躇满志又有很多困惑迷茫,不妨从《对话》里面,了解中山这一场“用尽洪荒之力”的大胆尝试。


如果你是一位群团组织的负责人,想更好地联系群众、发挥效能,不妨在《对话》里面找一找,在相通的领域中求同存异。


如果你是一位公益组织的领头人,对社会治理有强烈的参与感,不妨到《对话》里看看,与的青年朋友一起,把社会变得更美好。

 

最后,附上海南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对话》写的序,让大家对这本书有更深的了解。

 

改革的历史大考

迟福林
全国政协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中国60多年,我们党经历了两次大考。


1949进京赶考,是第一次历史大考;197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第二次历史大考。


当前,正面临第三次大考,即十八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一直是的光荣使命。


今天,改革正面临着如何把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使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我认为,这是新阶段改革的历史大考。


要让更加有活力,需要进行去行政化和社会化改革。近年来,我先后三次来中山调研讲学,中山的活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公开透明、治理能力上都下了功夫;他们提出了跨界搭台理念,寻找专业化的比较优势;他们在联系的青年社会组织、两新组织和驻外团工委中贯彻领导自选、活动自决、经费自筹的方针。


这些探索,既激活了基层组织,又凝聚了体制内外的青年。我在走访中,亲身感受到了中山青年对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感情。这种良好的伙伴关系,一方面使得中山学会了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在党委政府,一条腿在民间社会;一方面,也为增强对青年的号召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从中山市的实践看,要让更加坚强有力,需要发挥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尤其是在利益主体与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地区,要求等群团组织能够适应于多元化社会发展的态势,在创新社会治理上开辟新局面。


首先是作社会服务提供者,能有效承接公共服务。应发挥服务功能作用。利用自身机制、资源、人才等方面优势,在政府和市场不能或不愿做的领域提供社会服务,参与解决目前市场解决不了、政府解决不好的社会问题。对完善公共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缓解政府压力、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


其次是社会治理参与者,积极推进公共治理。要变政府管理为公民参与的社会治理,就需要把一些可由社会自我管理的事务交由社会,充分发挥社会自我管理功能,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要充分发挥优势,利用的枢纽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合作,推进公共治理社会化,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有效协同、政府社会管理与公众自主管理相统一的社会公共治理格局。


再次是青年诉求代言者,如实反映青年意愿。作为青年群体利益代表,根植于青年,熟知青年的利益需求,能通过多种渠道以合法表达方式把下层青年群众安危冷暖向上层反映,也能及时把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宣传到青年群众之中,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同时,能进行不同青年群体利益协调和对话,成为避免社会震荡的缓冲器


第四是青年权益维护者,切实保障青年群体利益。组织应成为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透过合法渠道维护青年群体利益、保障青年群众权益,有序参与社会问题解决,减少青少年自发行动给社会带来的对立、排斥、冲突,使社会更加成熟、理性、和谐、稳定。


我很高兴地看到,在丁凯担任中山团市委书记的5年间,中山的改革思路清晰,路径明确,他们把现代公益作为动员理念,以试验区为推进抓手,从基层抓起,不断推进增量改革。


广东省枢纽型社会组织综合改革试验区、电子团员证试点、粤港澳社工义工合作试验区、少先队组织建设创新试验区等改革试点,都在不同层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丁凯是我的学生。这次他有缘和研究知名专家吴庆老师合作,就改革的重大问题展开理论和实践的对话,同时把这些心得记录下来出版,我认为很有意义。


我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引发大家对改革的进一步思考,能够对改革的历史大考产生积极影响。

是为序。

 

2016330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