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超越时空的伴生情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每逢清明忆先贤。在北京城市中心的胡同和四合院里隐藏着的诸多先贤故居,在清明时节如往年一般迎来追思和瞻仰。对怀念者而言,这仿佛是一种穿越时空的走访,老屋无声,墨香犹存,先生们的情怀仍流淌在这座古城的肌理中,每一次的清明追思,都是后人的一次敬仰和继承。


与陵园、纪念碑等可供追思的存在不同,带有一丝隐秘性的名人故居藏于闹市之中,与之为邻的居民们也成了回忆的重要群体。也正因这层时光变迁、地理未改的关系,这追思多了一层遛弯儿串门儿的浓浓邻里亲情。正如阜成门宫门口胡同的居民说的:“鲁迅就是我们的邻居,我们也是他的邻居”。



“没有谁比街坊们还跟故居亲。”这是一种奇妙的相伴乃至相生的关系,上世纪的先贤与本世纪的京城普通老百姓因着一墙之隔、一街之隔的“邻里”关系,拥有了跨越时空的“伴生”情谊。


也许某个清明节来鲁迅故居瞻仰和送花的居民,他的先人曾经和住在此地的鲁迅打过饭前饭后的招呼;也或者哪位老人的祖辈当年曾当过陈独秀的房东;又或者先贤的子孙后代依然居住在这条胡同里,平平淡淡地“隐迹”于普遍百姓之中,与街坊见面点头。不管是何种缘分,京城胡同里的老百姓与逝去经年的大儒先贤们,就这样拥有了带着老街坊味道的“神交”。



他们亲密相伴,亦相助相生,逐渐就蔓生出来一个特殊的文化生态圈,这个生态圈里有名彰史册的名人,有他居住过的四合院,有胡同里现在居住着的老街坊。因为仰慕鲁迅所以惦记着鲁迅故居丁香花开的花期,惦记着小院儿里“鲁迅家的枣”;因为怀念老舍所以总爱到老舍故居坐坐,把丹柿小院当整个胡同的“大客厅”,“朴素而温暖,心灵立刻安静下来”;因为和茅盾住过同一个胡同,连给人指路时都油然而生一种荣誉感……在名人因人格的力量存于他的老街坊心中时,老街坊们也回报以亲近而绵长的依恋。


如老舍先生的女儿所说,老舍所住的小院对任何人都没有“门槛”,他在世时如此,逝后亦如是。“虽然不是同时代的百姓,但父亲跟老北京人的感情没有间断过。”



空堂坐相忆,故园柳条新,春风三月的北京城,在这些或安详静谧或担当胡同“大客厅”的小院儿里,总归还是少了一丝愁思断肠,多了几分邻里街坊的融融暖意。先生远去,音容宛在,丁香芬芳,秋千摇荡。(北京晨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