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李镇西:王绍华——一位我终身感念的校长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07年8月,我和王绍华校长)


前几天我发的《我是这样引领我校班主任队伍的》,引起大家的反响。许多网友都说:“像李校长这样校长太少了!”恕我直言,说这话的老师视野太狭窄。在中国,比我强的好校长还很多很多。昨天我回我工作过的成都石室中学,自然想到了老校长王绍华先生。无论为人还是能力,我连王校长的十分之一都不及,但我一直努力向他学习。这篇文章是我几年前写的。

   


  一

 

1991年秋天的一个下午——距今刚好20周年,我应邀去成都石室中学听课。在课后的座谈会上我做了几分钟的发言,然后和主人共进晚餐。晚饭后,石室中学教务处主任、四川省语文特级教师徐敦忠老师对我说,希望我调入石室中学。他说这也是王绍华副校长的意思。


当时我很意外,更受宠若惊。“成都石室中学”这几个字是怎样的如雷贯耳啊!其前身为文翁石室,建于汉代,是我国我第一所地方官办学府。近代晚清的1904年改设现代中学,绵延两千一百五十多年,石室弦歌不辍,文脉不断,甚至连校址都没有动迁过。在石室的土地上,留下过文翁的足迹、王维的足迹、杜甫的足迹、李调元的足迹,、何其芳的身影、曹葆华的身影、周太玄的身影,更孕育了郭沫若瑰丽的诗歌,李劼人凝重的小说,王光祈迷人的音乐,周太玄科学的梦想……


能够在这所著名学府任教,该是多么幸运和幸福啊!


我当时不过是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听了徐主任的话,简直像中了彩票一样没反应过来。我猜测,也许刚才座谈会上我几分钟的发言受到了徐敦忠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陈文汉老师的认可和好评,也引起了王校长的注意,但他居然“看中”了我,我确实吃了一惊。当然,我更多的是感动。不过,我稍微理智地想了想,便对徐主任说,我才到成都市林中学工作半年多,人家杨校长对我也不薄,我现在怎么好走?请转达我对王校长的感谢。


尽管当时我没有答应绍华副校长,但他对我的厚爱我记在了心中。

 

                 二

 

两年后,绍华担任石室中学校长。有一次,我又去石室中学参加语文教研活动,在学校大门口碰见他。王校长非常热情地和我握手,并说了一句让我终身难忘的话:“李老师啊,我们就像是谈恋爱,是我在追你,我在你后面追呀追呀,不知什么时候能够把你追到!”


我知道绍华校长说话幽默,但我相信他这话不仅仅是幽默,而是表达了他对我的真诚期待。


坦率地说,那一刻我开始动心了。因此,和成都玉林中学签订的第一个三年合同到期时,我犹豫着是否不再续签。但想到杨校长把我调进成都也不容易,于是我一咬牙,决定再为杨校长干三年。于是我又和成都玉林中学续签了三年合同。


这一晃近七年就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注意我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成都市内几所知名的中学校长也向我抛出了“绣球”,但石室中学始终在我心中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因为那里有绍华校长!绍华校长那句“追呀追呀”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响着,并感动着我。


1997年刚放寒假的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绍华校长的电话:“李老师,你明天到学校来拿房子的钥匙。”我再次惊讶得说不出话!尽管再过半年我在成都玉林中学的第二个三年合同即到期,我与绍华校长也谈过我合同期一满,我就过去;但毕竟没有履行任何手续,连起码的文字承诺都没有,但绍华校长就是这么信任我,直接就把房子钥匙给我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套位于三楼的房子,是前任校长现任教育局局长调离石室中学后留下的,本来是应该轮到王明宪副校长住的,明宪校长住六楼,因为爱人患重病而一直想换个楼层低的房子,但绍华校长对他说:“这套房子,我要用来引进一位优秀教师,我给李老师留着……”明宪校长当即表示充分理解,并极力支持。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有多少人有恩于我,而我又愧对多少人啊!

 

                      三

 

1997年秋天,我正式到石室中学执教。我至今记得,到石室中学之初,绍华校长和我聊天,问我的想法,我说我不想做什么“行政”,我就想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好好教书,好好当班主任。他说:“好,我懂你的意思了。我尊重你。我不会把你朝行政干部方面培养,我创造条件让你朝教育专家方面发展。”


这是绍华校长让我感到他真正懂我的一句话。事实证明,绍华校长后来确实一直是这样做的。他果然没有给我任何行政干扰,让我安安静静地教书。


而绍华校长本身就是一名教育专家。近距离接触绍华校长,我感到王绍华校长是一位有着浓厚书卷气的管理者,一位真正的学者型校长。


1993年王绍华担任石室中学校长时,古老的石室中学经过前几任校长的锐意改革,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成为当时当时成都市乃至四川省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在全国都享有盛名。如何让石室中学在保持荣誉的同时再创佳绩?如何让发展平台已经很高的学校再有新的突破?这对新任校长王绍华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而王绍华校长正是以自己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给这所前年名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要办好石室中学,有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做,但王校长认为,首要的工作是提出一个科学的、明确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思想。这样的办学思想既是过去办学经验的提炼,又是未来发展的指导方针。它会激励全校师生为学校的发展而奋斗,也应该是石室中学成为一流学校的标志。基于这样的思考,王校长组织全校教师清理、总结石室中学以往的办学经验,同时结合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学习、研究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据前任校长叶长坚把石室优良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想熔于一炉的办学方针,最后提炼出了石室中学的办学思想:“继承优良传统,打好素质基础,培育创造能力。”(简称“传统·基础·创造”)


当然,这一办学思想决不是仅仅悬在空中的口号,它最后都应落实于石室中学的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科研乃等方面。为了在保持并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找到学校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王校长把眼光投向了教育科研,提出“以研兴校,以研促教,以研名师”,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四

 

我这里特别想说的是,强调“重视教育科研”的校长太多太多,或者说几乎没有校长不把“科研兴校”挂在口头上,但在这个浮躁而浮夸的社会,并不是每一个校长都能够做真科研的。绍华校长是我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搞真科研的校长之一。这里披露一个细节——


有一年,某高校某著名什么什么“学家”带着几个研究生来到我校,说是要帮助学校搞教育科研,帮助学校“总结”“提炼”什么“经验”之类。宽厚仁慈的绍华校长一开始也持欢迎态度。但后来发现味道不对了,他们不是踏踏实实地指导老师们如何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从事科研,而是关起门来写文章,闭门造车,最让绍华不能接受的是,他们提出,学校给几万块钱,这“科研成果”肯定就出来了!绍华校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知道,现在花钱买成果的校长还少吗?但绍华校长不干,因为这有违他的教育良知。


何况,王校长本人就是教育科研的身体力行者,带头实实在在地搞教育科研,哪需要弄虚作假花钱买“成果”?担任校长之前,数学特级教师的他,就已经出版了《中学数学解题方法――判别式法》等学术著作。他对全校教育科研的领导首先体现在身体力行带头搞科研:《教育科研是发展教育的重要推动力》、《略论现代石室教育思想》、《现代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培养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对吴莹莹发明成功因素的探究》……王绍华校长在繁忙的工作中,主持了一个个教育科研课题,写下了一篇篇教育科研文章。石室中学由此形成了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教育科研课题网络系统,并带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学分制、选修课……一时间,石室老师发表出版的教育科研论文、著作蔚为大观。科研成果当然不仅仅是论文著作,还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包括学生在学科竞赛和科技发明方面的优异成绩!绍华校长率领石室的老师们以教育改革的卓著成果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

 

也是在这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的感染下,更是在绍华校长的热情鼓励和支持下,我也结合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做真正的教育科研——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我在全国发表了一篇又一篇教育论文。


绍华校长有一种人格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来自他的学识,更来自他宽厚仁慈的品格。我从来没有见过绍华校长对任何人发过脾气,甚至没见过声色俱厉地批评过谁。他也从来没有校长架子或专家派头,总是那么平易近人。说一个细节,自我认识他到现在,他从来没有直呼过我的名字,总是叫我“李老师”,不只是对我,他对学校所有老师都称“某老师”。这不是客气更不是客套,而是发自内心对老师们的尊重。他是一个内心深处特别善良的人。


他对我更是特别宽容和包容,宽容我的个性,包容我的缺点。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我有些做法比较新颖,甚至比较独特,这些做法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认可的,但绍华校长总是鼓励我“大胆创新”。我从来不选择学生,所以当时我班上的差生相对多一些,尽管我操了不少心想办法转化这些孩子,但班上总有“出事”的时候。绍华校长从来没有责备过我一次。相反他还帮我给一些人解释:“李老师班上调皮娃儿多一些,人家李老师比一般老师付出的辛劳更多,怎么能够简单地责怪他呢?何况,这些孩子也在进步。”可以想象,当这些话传到我耳朵里,我是怎样的感动!我当班主任喜欢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去玩,这在十多年前并不是每一个校长都支持的——曾经在一所学校,我因为带学生出去活动,结果不但被校长批评,还受了经济处罚;然而在石室中学,我多次带学生出去玩,我曾带着学生去公园踢足球做游戏,也曾带着学生在春天的田野步行一天,还曾带着学生在青城山的小木屋里住了一夜……我从来没有挨过一次批评。


当然,绍华校长也有批评我的时候。记得有一次,他找我谈心,非常严肃而又诚恳地指出我存在的一些问题,说得我心悦诚服。同时他又怕我背思想包袱,便鼓励我不要因此而畏手畏脚,要我保持我的工作热情和创新锐气。他有几句话我至今记得:“谁没有缺点呢?谁都有失误或犯错误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因此而不敢大胆工作,你一定要继续保持你的创新精神,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的!我相信你!”他当时说这话时,那信任和期待的眼光,好像至今还注视着我。

 

                 五

 

1999年10月下旬,我偶然从《中小学管理》杂志上一则启事中得知,由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主办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举行。我一下想到了不久前我写的一篇《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我便将这篇文章和刚刚出版的《爱心与教育》寄给了会务组。两周以后,我接到了大会的邀请函。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当我拿着会议通知去向绍华校长请假时,他开始有点为难:“按规定,只有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会,学校才同意参加的……”


绍华校长这样一说,虽然我感到遗憾,但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规矩在那里摆着。绍华校长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又仔细看了会议通知,沉吟了一会,说:“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也是很有影响的教育科研机构,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还曾担任所长。这样,你去吧!但如果有人问起,我们统一口径,就说是市教科所通知你去的。我知道你多年来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热爱与追随,我支持你!”


绍华校长的支持,促成了我的北京之行,而且让我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亮相,我的教育故事感动了许多中外学者,包括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著名的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卡娅,她当时被我的发言所感染,即兴写下几句题词——


亲爱的李:


听了您刚才充满激情和爱心的发言,我很感动。您是一位真正的教师!


您把您的热情传播给您的事业,您把您的爱心传播给您的学生。我相信,您是很幸福的人。


您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虽然您与我父亲苏霍姆林斯基年龄相差很大,中国和乌克兰相距遥远,但您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亲人,是他最亲近的人!


我代表我的亲属向您表示敬意,我代表乌克兰人民向您表示敬意,我向您深深的鞠躬!


                        奥丽佳·苏霍姆林斯卡娅


                                      1998年11月27日

 

正是从那次北京之行开始,我的教育视野从中国投向了世界,我和苏霍姆林斯卡娅女士的友谊保持到现在。


我后来不止一次地想,人生有时候因为许多偶然而改变方向,如果我没有遇到王绍华校长,或者那次王绍华校长不同意我去北京,后来的我会怎样呢?当然,我的教育事业肯定会继续向前推进,但我的教育景观可能会有所不同吧?

 

                     六

 

不仅仅是参加学术会议,一切可能的学习机会,绍华校长都积极支持我。2000年3月初的一天,王绍华校长突然向我转告一个来自省教委的通知,。当时我正带毕业班,还有三个月就中考了。我说:“现在,学生正值临考的关键时刻啊……”王校长说:“是呀,的确来的不是时候。但这是国家级培训,机会难得,你去吧!”对于我后来考博士研究生,绍华校长也很支持,他很爽快地在报名表上签字,并且勉励我说:“顾泠元是著名的中学数学教研员,也是我国第一个中学数学界的博士,希望你向他学习,成为我国第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中的博士。”


绍华校长从不把教师看做一校或一己“私产”,而是视为国家的人才,具有如此开阔胸襟和深远视野的校长,在当今中国实在稀有。他同意我去参加苏霍姆林斯基国际研讨会,同意我在中考前三个月去西安学习,同意我考博士——如此开明的校长,现在也不多见。如果没有绍华校长的开明,我现在会是怎样的?当然,绍华校长不仅仅是开明,更有他对年轻教师真诚热切的培养提携之心。


每当我取得了一点点成绩,绍华校长总是由衷地高兴,并尽可能地宣传我。,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了一个座谈会。开会前,绍华校长本来已经坐上去泸州出差的车,临时接到参加这个座谈会的通知后,马上跳下车专程赶到会场。在会上他热情地说:“我把李老师的成功归结为‘四加一’。我认为,他在四个方面很突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善于写作;‘一’就是一片爱心。当然,爱心我们都有,但李老师非常执着,再加上前面那四个方面,所以他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果。”听了绍华校长对我的评价,我感到他是了解并理解我的。同时,会后他又真诚告诫我:“作出了成绩,有了点名气,更要谦虚谨慎,要夹着尾巴做人啊!”


我在成都石室中学绍华校长手下工作不过五年,但这五年是我教育生涯的重要的转折点。进石室中学之前,我只是普通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尽管也有些文章见诸报刊,但总的说来我是默默无闻的。正是在石室校园,我开始崭露头角,开始在四川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我的名字渐渐被越来越多人眼熟。石室中学是我总结提炼升华我过去15年教育实践,深化我的教育思考并继续我教育探索的地方;也是喷发我从1982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所积淀的教育情感、教育思想与教育智慧的地方——《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风中芦苇在思索》《花开的声音》《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等著作……都是那一时期的教育作品。我因此同时荣获“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和“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专家”的称号。

 

                    七

 

后来我读博士,我到成都市教科所工作,后回到学校教书当班主任,再到成都郊外搞平民教育,直到我现在当校长,我和绍华校长见面的时间渐渐少了,但他一直都关心着我,并为我的每一次进步而高兴。那年夏天,,他和我相约在三圣乡荷塘边小聚。我们沿着荷塘一边散步一边聊天,谈教师理想,谈教育公平,谈学校管理,谈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谈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再次聆听绍华校长的教诲,他的热情与真诚,还有真知灼见,如无边的荷香扑面而来,鼓满我的心房,让我神清气爽。


这么多年来,我心中一直装着兄长般的绍华校长。几年前,我写过一篇题为《谁在教我当校长》的文章,其中提到绍华校长:“是绍华校长教会我宽厚,教我以人为善,教我要欣赏每一个老师的长处,并尊重每个老师个性,并根据这个个性帮助老师成长。”


的确是这样的。现在,我总是欣赏和宽容我学校的老师,特别是对一些有这样那样不足的老师,以及有独特个性的老师。一些老师在我的宽容和帮助下成长起来了。这些做法,都直有着绍华校长的影响。现在,每当遇到困难,甚至遇到棘手的人或事,我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是绍华校长,他会怎么做呢?

 

                    2011年10月1日



       2007年8月,我和绍华校长在成都郊外的三圣乡荷塘边散步。


(再次声明:一,恕我不回答朋友的提问。因为我实在没精力,也没能力解答各种问题,请理解,请谅解!二,不断有老师要我评论这个或那个社会问题,老问我“怎么看”,抱歉,我不会写“命题作文”。三,我无暇看各位老师给我发来的教案、论文、随笔,更无力“指导”。四,太多的朋友给我发消息,我也没有时间一一回复,请原谅!但我谢谢你们对我的关注与厚爱!)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