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列电人追忆】陶洁:煤灰、沙子、列二代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6列车电站在邵阳发电时,锅炉还没有除尘器,烟囱里排出的烟雾就像两条乌龙,电站周围很大一片的地面上都是一层黑色的煤灰,影响了职工及当地农民的生活。

 

一天,女儿在床上大哭不止。

当时一岁不到还不会说话,是饿了?热了?尿了?都不是。

后来发现她眼睛红红的,有个小黑点。噢!是煤灰!

怎么办,找医生?为这点小事好像没有上医院的,而且路途还很远。

急中生智就用舌头舔了!好了……

俗话说:眼睛里容不下沙子。

宝贝,让你吃苦了,那么娇嫩的眼睛受此苦楚。

 


这可恶的煤灰,蚊帐也没挡住,不能再有下一次了。

于是,就用包铺盖的油布挂在蚊帐顶上。

可过了一段时间,挂油布的绳子断了,煤灰倾泻了一地;扫除后装了一簸箕,原来是煤灰太多了,太重了。

 

当时的住房比较简陋,夜晚从瓦缝中都能看到空中的星星。

只好经常清扫油布的煤灰了,并且在孩子睡觉时盖上一条纱巾。又怕影响呼吸,就得经常检查调整。

 

据说,生产队曾为此告状,电站煤灰的散落影响了粮食蔬菜生产。

当电站拆迁离开时,曾有少数农民搬走甲方供电站临时使用的木床桌椅等生活物品,理由是补偿损失。

 

后来,列车电业局研究推广安装水膜除尘器,并不断改进;以后环保大大好转,造福人民,也减少矛盾。

 


在乌达那年,我女儿不到三周岁,乌达的沙子就更多了;走的时间长了又累,鞋里也都是沙子,可不像现在的孩子在人造沙里那么好玩。

 

买了西瓜不能抱她,问她怎么办,她宁愿不吃西瓜也要抱着走,亦不是胡搅蛮缠。于是,我就只能在她目光所及的距离内来回搬瓜、抱女。

 

1964年,离开乌达到保定基地,途径北京(女儿4周岁),她深有好感的表达:“妈妈,这里的路好光滑,可以爬吗?”

如果不影响交通,我真想同意她爬一回。

 


上述二事亲身经历,令人难忘。

有时,夜晚睡不着,想想列车电业局从建立到解散,该有多少故事可讲啊。



●作者简介

陶洁,女,1933年5 月出生。

1954年9 月,加入中国。

1947年4月至1952年11月, 江阴永丰纱厂工人。

1952年11月至1956年3月, 南京电力专科学校学生。

1956年4月至1959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动力系实验员、干部科科员。

1959年4月至1982年7月,第16列车电站、船舶二站、第19列车电站技术员、工段长。

1982年1988年,镇江华东列车电站基地一车间、生产科电气工程师。

1988年6月,镇江华列车电站基地退休。


长按二维码后点击 识别图中二维码
          

小编的微信号:yudaoke2014

赐稿邮箱: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