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制”焦尾琴“的蔡邕,竟与曹操是至交!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蔡邕不仅与曹操是至交,也正是曹操赎回了他的女儿蔡文姬,这才谱写了“文姬归汉”的佳话。


邕字伯喈,今陈留镇。也是众所周知焦尾琴的制作者。焦尾琴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赘述了,但蔡邕和曹操关系匪浅这件事情并不为大众所熟知,这件事情也直接关系到了后来的文姬归汉。




六世祖勋,好黄、老,平帝时为郿令。王莽初,授以戎连率。蔡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所创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与三国魏末嵇康创作的《嵇氏四弄》(通说为《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并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汉献帝时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汉末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之父。




蔡邕与董卓:“知遇之恩”


《后汉书》这样评价董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也就是说,虽然董卓为人残忍,他却能够忍耐本性,积极选拔人才。于是,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蔡邕就在董卓的选拔之列,也算是知遇之恩了。


中提到“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董卓对蔡邕“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


而蔡邕之死也与董卓脱不了关系,据《三国志》记载,董卓被杀后,蔡邕与王允等大臣一起吃饭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了些许的感伤。由于蔡邕曾是董卓臣下,而王允此时正志得意满的时候,自然不肯原谅。先是大声斥责,接着就令廷尉审问。最终命丧王允之手。董卓被诛,王允功不可没。蔡邕之死,王允同样难辞其咎。 但这一切,都间接的说明了蔡邕与董卓的关系非同一般。




蔡邕与曹操:“管鲍之交”


蔡邕与曹操的交往,史籍没有明确记载其中的具体时间和事件。从现有资料来看,这两人都与汉末大将乔玄私交很好,乔玄“长于人物”,既是蔡邕的故主,也是慧眼识曹之人,推测起来,蔡曹二人的交往或许与乔玄也有一定的关系。重要的是,蔡、曹二人志趣相投、爱好同尚,在性格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两人成为好友的基础;同时,从曹操的出身和蔡邕好奖掖后进的性格来考察,“管鲍之交”一论殆非虚言,蔡邕或曾以自己在士林中的地位和声望,对曹操有过赏识、举荐的行为。




操生于永寿元年(155年),小蔡邕22岁,蔡邕入朝为官,“拜郎中,校书东观”时,曹操正好二十岁,被“举孝廉为郎”,二人或许在当时就有了一定的交往。魏文帝曹丕在《蔡伯喈女赋》的序中提到:“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玉璧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郡都尉董祀。”“管鲍之交”,所用的是鲍叔牙与管仲的典故,鲍叔牙年少时与管仲友善,十分了解管仲的才华,曾力劝齐桓公不以一箭为仇,重用管仲,最终成就一代霸业。管仲曾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感叹。魏文帝这一典故的使用,可见蔡曹二人的交往出于对彼此的了解和欣赏,感情深厚,非一般泛泛之交可比。




曹操与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文姬归汉”


(生卒年不详)名琰,原字,晋时因避之讳,改字文姬,东汉(今)人,东汉大的女儿,是汉末三国著名的文学家,精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等 。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起琴曲《大胡笳》呢?




邕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青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打这以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这一回,曹操想起了蔡文姬,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到南匈奴,把她接回来。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是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让蔡文姬回去。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国,当然十分愿意;但是要她离开在匈奴生下的子女,又觉得悲伤。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她写下了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


后来,蔡邕家藏4000典籍均流失在战火之中,蔡文姬天生记性过人,事后竟为曹操默写了400余篇文章,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


全国优质琴馆推荐

长沙


全国优质琴馆招募/推荐电话:18500002990



中国5A级服务的古琴品牌


古琴 香器 茶器 花器 当代画作
高端中式服装 高端漆艺家具

欢迎参观 / 选琴 / 品茶

预约电话:18800088016

微信号:18800088016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8:00

(请提前来电咨询)

地址:北京大兴区荣华南路荣华国际5-1611


《中国高端文化艺术平台》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