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修养时代”的文学阅读 ——读《中国的修养》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重修养、升修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礼记·大学》中便以“修身”为第一阶,之后才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其他的先秦典籍中,尚有养性、慎独、自省等诸多说法,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精神核心是一致的。而“修养”一词,则由宋代理学家程颐明确提出,其有言:“修养之引年,国祚之所以祈天永命,常人之至于圣贤。”将“修养”看作为天下、家国、个人命运之间共通的要素。其实,这也正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共通的精神要素。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我们仍需要通过自我修养,来舒缓苦闷郁结的精神状态。我们内在自我修养的获得,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人文书籍的阅读。曹胜高教授的《中国的修养》,正是将读书与修养紧密联系起来,既沿袭了古代文化的高贵气质,同时也塑造了与时代要求相吻合的文化品格。此书在宏观构思时,便定位为带有修养性的人文阅读,比之于成功学的书籍,它少了些世俗功利的色彩;比之于学术书,它少了些难懂的玄妙哲理;再比之于大部头的原典,它又多含蕴了提升精神的追求。换句话说,在《中国的修养》中,既可以看到教导我们如何成长为优秀人士的“智力”技巧,更能看到的是,如何锻造自己成为卓越人士的精神力量。从长远影响的角度来看,显然,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为唯有有了精神的支撑,我们方能一层层攀登人生的至高境界,成为人格上的成功者。
此书的气度,又带有著者个人魅力。曹胜高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之前曾出版过多部有关国学修养类的图书。《中国的修养》则是其在学术研究基础上,创作出的富有文学性、教育性的社科人文类读物。全书共分六章,以“励志”、“正心”、“修身”、“怀德”、“读书”、“治学”为题,提炼古籍中的经典素材,以修身养性、立志为学、为人处世等诸多现实方面的问题为切入点,化用叙述性、描述性的文字予以表达,活泼流畅,通俗易懂。并且在文字之外配上相应图片,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在娓娓道来间,涵养我们的感情,净化我们的心灵;更在细细品读时,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感,收获对人生深刻的领悟。







【第448期】


艮山杂志 微信号→ genshanshuyuan
鼓励新知,免费开放,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联系信箱:igenshan@163.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