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春天来了,放风筝去!读梁实秋《放风筝》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春天来了,走,放风筝去 ▲



寒冷的冬天走了,暖和的春天来了,同学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学习。今天,我们就借着梁实秋先生《放风筝》,来谈谈春天里放风筝的趣事。


《放风筝》这篇是梁实秋先生在台北街上,看到小朋友拖着一个小小的风筝满街跑的情景,想起了北京城内飘荡着的各色花样繁多的风筝所写的一篇文章。

小朋友在街上放风筝 ▲

第一段作者不从北平的风筝写起,而写现在街上的风筝,寥寥几笔,就告诉读者风筝的材料、大小、放风筝的情景以及放风筝人的精神。


第二段至第五段,作者主要描述北平放风筝的时节,各种式样的风筝,做风筝的材料,风筝的提线,放风筝的情景,风筝失事后的景象。

北平漂亮的风筝 ▲

梁实秋写到这里,北平放风筝的事情基本上写完了,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放风筝的感受与情趣。7-10段,便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失事挂在树上的风筝 ▲

情趣是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一种独到而深刻的领略,是可感受,可经历的,并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来表现,梁实秋深谙此理。

天空中悠然自得的风筝 ▲


在 此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把他的寄情于一小小的风筝: 

我以为放风筝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人生在世上,局促在一个小圈圈里,大概没有不想偶然远走高飞以下的。出门旅行,游山逛水,是一个办法,然亦不可常得。放风筝时,手牵着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然后停在高空,这时节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了,俯瞰尘寰,怡然自得。我想这也许是自己想飞而不可得,一种变相的自我满足罢。春天的午后,看着天空飘着别人家放起的风筝,虽然也觉得很好玩,究不若自己手里牵着线的较为亲切,那风筝就好像是载着自己的一片心情上了天。真是的,在把风筝收回来的时候,心里泛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是游罢归来,虽然不是扫兴,至少也是尽兴之后的那种疲惫状态,懒洋洋的,无话可说,从天上又回到了人间。从天上翱翔又回到匍匐地上。


作者超然于世俗之外的情趣找到了“风筝”这一最贴切的意象来寄托,彼此水乳交融,读来感到妙趣横生。

小朋友学放风筝 ▲

在梁实秋先生散文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智者的气度为文,以学者的风范处理材料,不管是多么琐碎的题材,他都能够旁征博引,以诗文典故入文,使其散文时时闪现出一种理趣之美。

在 放风筝中有以下一段: 风筝之“筝”字,原是一种乐器,似瑟而十三弦。所有顾名思义,风筝也是要有声响的, 询刍录云: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这记载是对的。不过我们在北平所放的风筝,倒不是“以竹为笛”,带响的风筝有两种,一种是带锣鼓的,一种是带弦弓的,二者兼备的当然也不是没有。所谓锣鼓,即是利用风车的原理捶打纸制的小鼓,清脆可听。弦弓的声音比较更为悦耳。有高骈风筝诗为证: 夜静弦声响碧空,工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勘听,又被风吹别调中。此处关于风筝声响就引征了 询刍录上的记载和高骈的风筝诗,使此文充满理趣。

读梁实秋《放风筝》这篇散文,就好像在与一位和善的长辈谈心,亲切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之感。

春天啦,出门放风筝去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