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从北京的雾霾谈中国文化中的毒霾(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雾霾之四是张浦生,张浦生曾说:"目前全世界元青花瓷完器的真品只有300件左右,不可能新增如此多的真品"。他在谈青花瓷鉴定时说:"臆造型,无形无神,模拟型,有形无神,复制型,有形有神。器型不规整不能要,太规整也不能要,绘画不顺眼不能要,画工太精不能要,胎体分量太重不能要,太轻的也不能要,釉面光泽太亮不能要,没有光泽不亮也不能要,款字书法不像样不能要,书法写的太好也不能要"。


如此谬论,荒诞滑稽。"我是权威,公开场合不能承认你们的元青花!"做古玩小生意的朋友一提被称为"南张"的张浦生,便愤愤然起来说:"这个老家伙坏得很!三年前我在南京卖一些从山区收来的元瓷,那天在南京夫子庙,巧遇张浦生。他在我摊位前,不分青红皂白说我是掏墓的,不然哪来这些元青花?"朋友见来人出言不逊,就反问他:"你是谁?为何讲话不负责任,谁掏墓了? ""我是张浦生!"一听,我立刻明白了,此人原来就是业内常议论的"南张"。然后他就很仔细的挑了一件宋湖田窑的影青执壶和几件元青花。因为在价格上优惠了他,便渐渐投机起来。他就叫跟来的司机帮他把买我的东西先送走,再到朝天宫把他在那里开古玩店的侄儿喊来。这一天我们在一道吃了饭。在饭桌上,我问他:"你们专家为何死不承认元青花?"张浦生说:"我们这些权威讲话是有分量的,在公开场合,哪怕你的元青花再真再对,我们也不能讲真话,一讲我们不就砸了自己?"他特指着我关照他侄儿:"做生意,以后可在他手上拿元青花,他的东西好!"我后来给他侄儿送了几趟元青花。


雾霾之五是耿宝昌,有收藏家揭露耿宝昌不学无术,因势占据要位,滥用纳税人钱,化巨资购回许多普品,里面有无猫腻?而对国内的滥杀无故。如四川遂宁农民在自留地挖出900多件宋瓷上交国家,当地政府请他看,耿说"农民是骗子想骗奖励",因此被拘并屈打成招,后第二丶三批窖藏又出土,并通过机测认证,才将农民释放。藏友称,中国文博界之乱耿是总祸根,


雾霾之六是杨静荣,杨静荣常讲,宋代定窑不烧绿釉,紫釉就是醤釉。有位藏友找他鉴定时他说:"这件瓷器在你那,只能定为三级文物,要在我故宫博物院里,能定为一级文物"。因他撑握了话语权,对文物定级就毫无标准,又表现出如此的傲慢,怎能让人相信。2005年5月在一次鉴宝时说:"单纯靠这个发财,是要哭鼻子的!你们看看我,要是真的可以一夜暴富,我不早就成富翕了吗?",他用"七"个字总结了现在古玩市场现状:"瞎买、瞎卖、瞎等待。",说风凉话不等于有水平,也掩盖不了红眼病,不是你不想富,是你没有那眼力和眼福,更没有鉴别知识。


江苏南京专家在鉴定瓷器时,曾出现两大新闻。镇江向家林收藏定窑瓷80多件。江苏专家认为是新仿。中央电视台记者电话采访杨靜荣,他说:"怎么可能呢,故官博物院里定窑瓷才几件,他怎么能有那么多,不可能,这不是天大的笑话。"记者找到,问他,你对向家林定窑瓷的真假看法,他说:"当时我也看啦,没表态,后来也有少数人说是真的,这事我不好说。"后来陈文增认为是真品,向先生捐献给江西某博物馆几件。


雾霾之七王春城,寻宝走近潍坊,一位老农拿一件元青花釉里红大罐,走上鉴宝台,王春城问"你这件东西怎么得来的?"老农说:解放前去东北逃荒,后来回家乡搞土地改革,从东北带回家来的。王说:"你这是做梦吧!这是一件工艺品。",请问:这是专家鉴定时对农民的态度吗?尖刻的语言能说明你真有水平吗?


据某收藏家获悉,2009至2010年,首都博物馆征集部征集费用支出2个亿,主要负责人是王春城,征集费很多是与翟健民合作的,王春城一直与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合作,《天下收藏》翟是最大投资股东。钱流向哪里去了?!一次王春城干脆在楼道里大喊:"20万,我们就可以组织专家下去,快点,我这有节目要录,组织地方的群众排队!鉴定现场秩序你们要负责好!大家一起赚!"他曾对人说:"我们已改不了口"(指否定元青花)。


雾霾之八是毛晓沪,藏友拿块小田黄,让毛晓沪鉴定,毛晓沪说:"可能是田黄。"问:"你卖吧,我给你2万元",藏友想:他要买,一定是真的啦!便说:"我不卖"。请问:你是在鉴定呢,还是来检漏的?毛晓沪假冒学者想出研究专著,竟抄袭藏友研究文章被举报告发,国家文物局正式出书面通知出版社停止印发。


还有马未都的胡说八道更是毒霾,他提出了文物鉴定的框架论和以博物馆为标准一样的荒唐。


他们就是中国文化界的雾霾,这些人的言论象有毒的雾霾一样侵淫中国文博界几十年,使中国的文博界充满了毒霾,这毒霾象空气一样通过媒体侵淫进人们的肌体,毒害人们的大脑,是文博界的非典,这毒霾对中国文物的伤害是毁灭性的,使中国文化无法传承,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命运多舛。


在反思一个偌大的中国何以在西方列强前如此不堪一击时,传统文化被当成替罪羊加以批判,认为正是它的惰性使中国与现代化格格不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衰落。而现在仍然我们没有理清传统文化在中国发展中的定位,这些所谓文博专家的言论又象毒霾一样使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越来越淡薄。


空气的毒霾好治理,但这些文博专家制造的毒霾要比空气的毒霾难治理多了,,一方面要加大环保执法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力度,另一方面要提醒公众加强自我防护。这件事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


"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要直面雾霾天气,政府"应公开透明、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污染情况。我们希望政府应该象治理空气污染一样治理文博界的空气污染,对文博界的毒霾,政府也应该直面,政府也应该有所作为。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