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火遍朋友圈的“黑求恩”其实四年前就很受关注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迪亚拉为病人号脉


“大家都叫我迪博士,这个称呼让我觉得很光荣,同时也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的黑人中医博士迪亚拉告诉记者。

 

其实迪亚拉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2012年4月本报就曾经报道过这位黑人中医,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称号。然而最近再次吸引我们的目光是因为迪亚拉登上了新浪微博热搜排行榜前十名,“成都黑人中医”的标题引起多家媒体转载并且点击量惊人,更有网友评论他是“黑求恩”,“外国人都这么热心中医,我们中国人更是要将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承下去”。如今的迪亚拉早已完成学业,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涯,就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这位迪博士吧。

 

马里共和国的迪亚拉,1984年来到了北京。最初打算来学西医的他,却被中医的奇妙深深吸引。从此,他因中医而谱写了精彩的人生。

 

弃“西”学“中”实现理想

 

迪亚拉的父亲是马尔卡拉医院的院长。童年时的迪亚拉受到全科医生父亲的耳濡目染,常听父亲讲些医院发生的事,常看父亲为病人听诊、治疗,这为日后他坚定学医之路奠定了基础。

 

起初,迪亚拉在北京医科大学普外科学习。一年多的学习中,他发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他决定弃“西”从“中”。

 

回想起1984年来北京进修的时候,迪亚拉一句中文都不会,去五道口买东西时只能靠手势跟服务员示意。如今他的普通话特别流利,还能在交谈中夹杂很多诸如“天人合一”“整体观”“子午流注”等专业地道的中医术语,令人叹服。

 

迪亚拉说最让他感慨的就是1986年他在广州中医学院攻读本科,有一次在医务室看到一位医生为病人扎针,小小的几根银针在特定的穴位施针后,就帮助病人解除了痛苦,让他大呼神奇,这坚定了他学习中医的决心。

 

求学期间,迪亚拉与中国的同学们一起,从《医古文》学起。别说他一个老外,连中国同学们啃起这些内容来都费劲。“整个第一学期,我很挫败,觉得云里雾里。”也不出意外的,《医古文》这门考试迪亚拉没及格,但其实全班一大半的同学都没及格。迪亚拉还是受了打击,立志一定奋起直追。

 

他跑去书店,买了一大堆字典,《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康熙字典》……天天背,天天看。直到现在他还时常翻阅这些字典词典,“估计我的中文、古文水平能够上升,可离不开这些宝典,第二个学期开始,我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迪亚拉打趣道,现在《黄帝内经》他张口就来,也是那时候背诵过的。

 

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迪亚拉不辞辛劳,结束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硕士之旅,他又报考了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领略过‘闽南派’的风采,我要来拜访‘巴蜀名医’了,当时马里政府强烈要求我回国,但是我就是放不下对中医的热爱和执着,博士期间我没有得到资助,是自费读完的。”他成为国内第一位获得中医博士学位的外国人。


随后迪亚拉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进行了博士后进修,依旧谦虚低调,“虽然我是一名博士后,但是我在中医领域的水平只相当于一个中学生。走过不同的地方,领略过不同地区的中医特点,我要进行归纳总结,更好地服务病人。”迪亚拉为自己设定目标。

 

中医伴他行走慈善公益路

 

  迪亚拉父亲的一句“你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那就是你的罪了”让他坚定了爱心公益之路。

 

 1997年至2003年期间,他作为医学专家在云南、四川地区担任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慈善项目负责人。2003年5月,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外国专家志愿者队伍,一直从事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乡村诊所援助、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健康教育、、麻风病康复等公益活动。

 

那几年来,他的团队一直帮助红河州政府完善乡村医生终生学习制度,为提高在职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免费培训乡村医生1040名。提供资金帮助村卫生室建设13所。迪亚拉每次下乡到农村,他都会免费为当地百姓看病,扎针灸、开中药。他在培训乡村医生时,教他们中医药适宜技术,为部分乡镇总结编写地产中草药的手册,方便他们使用。他和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一直在51家地市级中医院开展中医药文化与专科建设培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他一直在义务宣传中医和中医药文化。

 

  “我以后要搞中医及中医文化慈善万里行,在全球尤其是到非洲去做公益。”迪亚拉希望大力推广简、便、验、廉疗效好的中医适宜技术,让中医更多地参与到养老及养生保健等服务中。

 

  爱心之举处处延展

 

 2009年他被云南省政府评为“2008昆明十大好人”,2010年被评为2009年抗旱英雄。迪亚拉博士带领公益志愿者下乡40次,深入云南的石屏、金平、弥勒等地为村民进行麻风病相关知识教育,为272名麻风村病人及200多名自然村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赠送保护鞋、衣服、营养品等物资;为2400多名村民义诊并进行5次妇幼、生殖、、结核病、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为解决红河州相当多的村民卫生饮用水和卫生厕所等公共卫生问题,2011年,迪亚拉博士积极引进并参与新加坡连氏援助组织和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间的合作项目,为云南元阳县的4个村子的近300户村民修建了水池,解决了村民卫生饮用水问题。


2013年1月7日,迪亚拉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


学成中医,回到家乡,迪亚拉总是受到热烈欢迎,他神奇的中医医术让当地群众也惊叹不已。以针灸加当地草药,迪亚拉妙手回春。“每回到我爸爸的医院,我平均一天会用针灸给80多位病人看病,来观摩的人都络绎不绝。”

 

2013年3月,他坐在K109次列车上,刚过贵阳没多久就有广播找医生。迪亚拉一听广播就马上赶了过去。原来,在18号车厢,有一个11岁的小男孩,反复泄泻一周,这一天都没有吃东西,发热不断,且惊厥了过去,家长慌得在广播中求救。迪亚拉立刻赶到小男孩所在车厢,正在诊断病情时小男孩又开始抽筋惊厥。迪亚拉马上拿出银针,针刺合谷及太冲穴位。小男孩的抽筋随即止住。他再给小男孩服食了一些口服补液盐,小男孩的病情基本稳定。到车站后,有当地医院的医生到站台来接小男孩和他的家长。

 

结缘中医为救人

 

迪亚拉现在的工作单位是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起初这位黑人医生并不被病人接受,甚至很多病人一看到他转身就跑。而如今一提到“迪博士”,那可是名副其实的“香饽饽”,有着博士学位,还拥有“妙手神医”的美称,慕名来找他的病人络绎不绝。

 

医术高、医德好是迪亚拉为人称赞和敬佩的地方,每天总有患者直接找到他的办公室,执着地要找他看病。迪亚拉无论再忙,也没有不耐烦过,总会悉心问下病情,再解释下看病挂号的医院流程。

 

这一转变中的艰难只有他自己知道,“我遭遇过各种瓶颈,但只要想到可以服务患者,能够传播中医知识,我就觉得值,吃再多苦都不怕。”当问他周末或者下班都忙些什么,迪亚拉愣了下,仔细想了想发现,“我好像很少有没有病人的时候……”


在几年前的采访中,迪亚拉说道:“我始终都认为中医大有可为,是解决人类健康不可缺少的医疗保健手段。”也许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在中医的道路上坚持了下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柳 谭欣

文章综合自本报2016年12月14日2012年4月26日报道,有修改。


新媒体编辑:朱蕗鋆


推荐阅读

俞瑾:以“女性生命网络调控观”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内容合作:010-84249009转6305  

                  或 加微信 251693518

商务合作:18500879979


微信投稿邮箱:cntcm01@126.com

(文章以观点、政策、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需原创首发,请在邮箱里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中医药报》(微信号:cntcm1989)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授权。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