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三)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三、推广普通话
1.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间交往的大事,也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本工程。
首先,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不同方言区人们的交际交流,有利于增进团结,提高工作效率。
语言作为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工具,是大家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劳动中时时刻刻都离不了的。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分歧较大,目前我国有七大方言,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为明显。这些差异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交际与交流,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社会越发展,交际越频繁,这种不便就显得越突出。香港著名企业家陈和景在香港掀起的推广普通话热潮,就缘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由于粤语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司机误把“皇后大道中”听为“皇后大道东”,结果差一点误了陈先生的工作。即使同一方言区的人,由于不同地域语音的,也常常会给交际带来障碍。如我们泰安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华北方言区,内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有的地方平翘舌音不分,“十”说成“四”,“四”说成“十”,在交流中令人分辨不清的事也并不罕见。如果大家在一起都能用普通话交际交流,那么这些语言障碍就会迎刃而解,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其次,推广普通话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求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语言也要实现现代化。语言现代化包括现代化的信息处理、通讯设备、计算机语言输入、人机对话、机器翻译等,这些都离不开标准语和标准音。例如人机对话是语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使计算机能“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人们就要用规范的普通话与它“交谈”,若用方言或带有较浓方言色彩的普通话,计算机就无法“听懂”,人机对话就无法实现。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 以及家庭中的逐步普及,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已成为现代化社会对人们的一项基本要求。
推广普通话也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贸、旅游、服务等窗口行业空前活跃,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空前广泛、频繁,对推广普通话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许多经济较发达的市县普通话普及率高,不仅为在当地接待四海宾朋克服了语言障碍,而且到全国各地洽谈业务也是畅行无阻,充分显示了普通话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也更加频繁,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语言的代表,、旅游观光还是商贸洽谈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推广普通话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全民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能确保知识传递的准确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会说普通话应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不仅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正音、正字、朗读、口语训练、拼读、拼写、讲解课文等方面必须掌握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它学科的教师也都要能用普通话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这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保障,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
2.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新形势
五十年代后期,全国就开始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对普通话的规范标准作了明确界定,并确定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广普通话方针。
党的十一届以来,,新的时期对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982年我国在时在第19条增加了一款:“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确立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这是新时期推广、普及普通话的最有力的保证。1986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语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把推广普通话列为首要任务。会议的主题报告对五十年代的推广普通话方针作了调整性解释,强调“重点应放在推行和普及方面,在普及方面应当更加积极一些。”90年代初,国家语委正式确定新时期推普工作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明确提出要加快在全国推广、普及普通话的步伐。
党和国家对学校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十分重视,:“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86年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提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要把会讲普通话列为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把使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作为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普通话应成为校园语言。
配合着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施行,1994年10月30日,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1995年起,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普通话测试工作,并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诞生和推行,标志着我国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开始向纵深发展,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
3.怎样学好普通话
目前,由于国家的大力提倡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我国各地推广普通话的热潮正一浪高过一浪。学校作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首当其冲,许多高中等学校都设立了普通话课或语言基础课等,普通话正逐步走入校园,成为校园语言。社会上各部门、行业或个人学习普通话的热情也十分高涨,许多行业已把会讲普通话看作个人职业素质的一部分,并由此推动了文明、礼貌用语活动的开展,。尽管如此,由于有些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存在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想法或怕别人议论讥笑等心理障碍,或因缺乏普通话基本知识,学习起来颇觉费力,也有的人学习热情高,但学习方法不当,事倍功半。为此,以下分几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学习物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一,要学好普通话,首先应学习和了解国家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和措施,并从根本上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习有强大的动力,才能使学习普通话变成一种自觉的积极的行为。
第二,要学好普通话,应认真掌握普通话的有关基础知识,以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语法,学习普通话也需要同时注意这三方面的内容。语音准了,但使用了方言词语或方言句式,听起来别扭,也不合乎规范。但是,鉴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还是体现在语音上,因此,应把学习普通话的重点放在普通话语音的学习上,掌握基本知识也应着重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知识。
要熟悉普通话语音特点、语音体系,要掌握和学会运用《汉语拼音方案》,要掌握国家关于正音方面的有关条文的内容。如1985年12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就是异读词正音的一个标准。可以借助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作为正音标准。
掌握普通话的语音基本知识,还应包括了解方音辨正的有关知识,学会自觉地、有效地对照普通话语音方面存在的差异,发现某些规律,并按照规律事半功倍地纠正方音。当然,对于一些规律之外的方音特点,就需要下大力气专门记忆。
第三,要学好普通话,只单纯掌握有关知识和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它们与实践结合起来。语音是口耳之学,学习普通话必须多练。如果做不到反复地、持久地练习,那么提高普通话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应做到:
多听,即勤动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随身携带收音机,经常收听广播、影视作品等,在听的过程中既有重点地记忆一些字词,又总体感受普通话的语音特点,久而久之,耳熟能详,对自己的发音会大有裨益。此外,在看电视时也应注意播音员、主持人的标准读音,还可跟着他们的口型练习发音,也可专门买些有关普通话学习方面的磁带、光盘或自己录制部分有关材料经常播放、学习。多听也应包括日常生活中注意听周围普通话标准的同学、朋友、亲戚等说话,多观察他们的发音,多与他们交流。
多读,即勤动口。“读”是有文字材料依据的动口活动,这是学说普通话的基础和初级阶段。“读”,既可以读单个的字、多音节的词语,也可以读整段整篇的文章。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发音,感受普通话的语音特点,从而逐步减少方音,提高普通话水平。在挑选文章时,应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这样的美文,不仅有助于普通话语音的学习,也有助于掌握规范的词汇和语法,还可以使人得到美的享受。除此之外,也应多参加朗诵、演讲等一些与普通话有关的活动,注意掌握普通话语调和句中语音的变化规律,在反复训练、强化中逐步缩小与普通话的距离。

多记,即勤动脑。除了在听、读训练的同时注意记一些重点字、词外,还应专门记忆一些规律之外的难点字音。如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中声调对应规律之外的“声调例外字”,就需要花费力气逐个记忆。有人在学普通话时总有一种“畏难”心理,认为需要纠正的字音太多,什么时候才能记清,从而在学习时要么裹足不前,要么急于求成,欲速不达。语言的学习是最见功夫的,必须扎扎实实地去做,积少成多,滴水穿石是最好的办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况且此类字数量并不多,只要肯下功夫,逐个攻破是完全可能的。平时做有心人,学习起来恐怕并不像想像得那么艰难。
多说,即多说话。“说”是没有文字材料依据的动口活动,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学习普通话的最终目的,因此学习普通话最重要的一点是多说。平时常见到这种现象:有的人碍于面子,学习普通话时只肯拿着文字材料默读,不好意思开口对别人说,这是学习普通话的很大的障碍。读和说不同,读是一种依据文字材料进行的被动的语言活动,而说则是内心思想和情感的外在流露,是一种主动的语言活动。会读决不意味着会说。要想使普通话真正成为自己传情达意的得力工具,必须多进行“说”的练习。一开始说不好没关系,任何一个以方言为母语的人学习普通话都有一个由说不好到说得好的过程,关键看个人是否认识到了这一点,是否有勇气度过这一阶段。只要有信心,有勇气,方法得当,勤学苦练,一定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使语言更好地发挥它的交际作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