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关于工具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2年摄于象贤中学某教室)

关于工具书

学生没有语文工具书的现象,见多了。见多了,本来,我也应该习惯的。然而,我还是未能说服自己去接受这种现状。我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学生,一有机会,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不明白,为什么学生这么不舍得不愿意买语文学科工具书。


复习诗歌修辞手法的时候,学生在疑难卡上提出“通感”怎么理解。不管用的是人教版还是粤教版,朱自清的《荷塘夜色》都是必修的课文。这样优美的散文,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这是“80后”、“90后”,甚至也是“00后”共通的学习经历。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如果我们对文字有感觉,这样奇特的句子,想必会终生难忘的。


当看到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有点生气。我相信高一语文老师上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赏析这一修辞手法。也许时间久了,学生忘了也情有可原,毕竟是高一上学期学的,现在都到了紧张忙碌的高三阶段。其实,忘了也不要紧,我们一起查工具书吧。我叫学生拿出《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好尴尬,好寂寞,只有语文科代表有一本。就只好难为她,我让她把“通感”的定义和示例给全班的同学朗读了两遍。


让我心生气愤和无奈的是,在教室里扫视一遍,《英语高考必备》码的到处都是。这等厚彼薄此,我是羡慕的,也是嫉妒的。这就像不用老师督促,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学习数学一样。我不反对学生买英语工具书和其他科的工具书,也不讨厌他们去做那有着无穷魅力的数学题。但我真的在意学生有没有语文工具书。


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答案在哪里?


语文不甚受待见,工具书也跟着被连累、被冷落。为什么会这样?


十五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高一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成语词典的模样。他左手举起蓝色封皮的词典,右手翻开几页,身子略微地往前倾,这样子就好像他要把一生所学全部倾倒出来。他专注的仿佛忘了我们的存在,沉浸在自己的介绍中。这本小词典还珍藏在千里之外的老家,静静地躺在村庄里,等着某天我再去查找和翻阅,等着我去诉说它的过往和故事。


老师介绍后,我立马就去买了,5块钱一本。同时,我也买了一本《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至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我也没有。我尽可能去贴近学生,去理解他们,或许他们的理由也和当初的我一样。


念书的时候,多数学生都能体谅父母的艰辛,不舍得乱花钱,省吃俭用,而工具书一般也不便宜。记得当年的伙食费一天才四五块钱。到现在,我都怀念食堂打菜的阿姨,她们常常会多打些菜和饭给我们。如今,我问学生一个月要花多少,1000左右。


学生不舍得买工具书,没钱是一个原因。穷人不知富人有多富,富人也不懂穷人有多穷。但我相信穷人一定能感同身受穷人的困苦。每次开班级备考会,常能了解到一些贫穷和不幸的孩子。


高考指挥棒使然。高考不再考拼音,《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就显得没那么迫切了。文言文也不再单独考查虚词和实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也可以束之高阁。


观念是更大的源头。母语的特殊性,导致了一种“可学可不学”的奇怪现象。既然可以不怎么学,区区两三本工具书又何必挂在心上。


但是我们不买工具书,是不是别人也不买呢?不是的。2012年去番禺象贤中学学习的时候,我看见他们的窗子上堆满了学生的工具书,不仅有《牛津英汉词典》,也有《现代汉语词典》。


学生很务实的,高考不考拼音,买什么工具书。但高考考艺术技巧,我们又该找个什么理由拒绝《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呢?高考真是指挥棒,可是考不考拼音,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事实上,我相信多数学生买几本工具书,还是不差钱的。如果在新华书店买不起,退而求其次,买几本盗版的也行啊。每次周末放假都有一辆面包车停在校门口,书贩就等着学生光顾呢。


我们可以到网吧通宵,可以玩《王者荣耀》,可以用手机。难道,我们真的就买不起几本工具书?


对于提高成绩,工具书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要改变学生的想法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许,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也是世界上一道难题。虽然难为,但也尽我所能。课堂上,我会借机跟学生讲讲大道理,要舍得投资,时间上和钱财上的。如果一些钱财能换来一些分数一所更好的大学,那么这笔账是值得算的。所以,需要什么资料需要什么书籍,就赶紧买,当然也包括工具书。


有时,我还会说远些,未来的社会,自学很重要。理论上来说,当我们学会汉语拼音,语文就可以完全自学了。沈从文也只是小学文凭,却成了著名的作家,也成就了一座城市——凤凰。若有工具书,字词等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自己解决,没必要等着老师来解决,等待不是好状态。


语言学科,其实很讲究字词的准确性。一个人阅读慢理解慢,字词掌握的不准确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因此,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查找工具书是一个小小的开始。


老师的职业习惯,喜欢说道理,但即便说得口干舌燥,收效还是寥寥。于是,我换了方式。语文课,碰到他们读错不懂的字词,我会停下来,让他们查字典,还会点学生来朗读和解释意思。我要好好利用老师提问题的“权利”。哈哈,是不是很坏?


一本资料书可以用一时,一本工具书却可以伴我们一生。






一声声啼哭诞生一个个名字

在白天在黑夜

这名字由春风春雨组成

秋风寒雪铸造

大江大河崇山峻岭

挤在张张A4纸上

满纸密密麻麻的分数

塞得刀光剑影

曾经我也躺在这纸堆里

规规矩矩方方正正

一届又一届一年又一年

分数常让我闭上眼睛

苦难又使我眼里布满血丝

单亲疾病车祸贫穷

一个接一个

像日子一样没有尽头

习惯于秋天的人

会不会长久保持对秋天的敏感

我越来越害怕自己

看到的只是名字

语文,我和你的故事

明天走后,我们也不再回来

长按扫码即可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