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那些年,我们一起逛过的新书书店丨20位读者的“新华书店记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949年7月,新华书店哈尔滨分店。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大概会有这么一家书店:小时候放学了,先不回家,跑到书店里翻翻连环画、看看寓言故事,书里的事情总是那么有趣;又或者,每当开学的时候,大家都会跑去哪里,根据老师的要求去购买指定的教辅书。这就是新华书店。


今年,新华书店已经整整八十岁了,昨天,正是新华书店八十岁的生日,可以这么说,在新华书店的历史中,有着中国几代人共同的阅读记忆。如今,新华书店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近年来,一些在读者群体中广受好评的大书城和小书店并没挂着新华书店的店标,其实也都属于新华书店旗下。


于是,在今天,我们向近百位读者征集了他们和新华书店的故事,我们从中选取了20则,分享给大家(请以下故事被收录的读者在后台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和邮寄地址,我们会为你送上礼品一份)。或许从中大家不仅可以看到自己与新华书店的记忆,更看到自己的阅读记忆。





那些年,我们一起逛过的新书书店



杨璐,25岁,硕士在读


从小时候直到现在,新华书店一直是我们那座城市最大的书店,一共有四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分区。每当寒暑假,一楼就挤满了人,好多学生坐在看书。后来,新华书店新增了很多长椅,就方便了很多。


上大学以后,每次同学回来聚会,都会在新华书店门前集合。所以,那个时候一直流行个说法,你在新华书店门口等高中同学,然后遇见了你的初中同学在等你的小学同学,然后大家都见面了。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和好朋友约在新华书店门口见面,然后到楼上的教材区逛逛,翻翻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做过的题。新华书店之于我,不仅是地标,还有美好的回忆。


怒放,35岁,公务员


高中时,下课了骑着自行车飞快的奔去新华书店,在一排排书里找自己最喜欢的那本小说,然后站在并不高的书架前飞快的看啊看,每次看不完再放回书架时,心里都那么多害怕,如果下次来之前这本书被人买走怎么办?买不起书的年代,一个并不发达的小城,还好有新华书店,让那么多个像我一样的孩子可以看到最新的书。


波浪兼天涌,31岁,客户经理


小学时(92至98年去新华书店,其图书文具影像资料基本没有折扣,以买老师要求的各类练习卷,初高中是(98至2005)重难点手册(跨国21世纪这个坎,小书店雨后春笋般突然一夜之间多了起来,且有会员价。其实小学毕业那会已经有不少类似个体户书店,但是一些练习卷却只有新华书店或本地国营大商场书店才有售)。


大学及参加工作后,逐步从各类新旧书摊过渡到网络购买。新华书店已经成为一种回忆,偶尔路过新华书店时,也仅仅是进去兜一圈,不比往年是怀着老师的指令去新华书店争先恐后的抢各种训练卷,还是和好几个同学一同乘公交赶去,生怕去迟一步就没有了。


优斯福,32岁


小时候老师让买新书字典都要去新华书店买,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么多个体书店,去新华书店买书有些时候还没货,要去个几次才行。因为要买的书老师的要求都在买所以就缺货。


锦葵,26岁,文案


出生在偏远山区,且自小在那儿长大。少年时期,尤爱阅读,能力有限,于是在书店看书,最后又不卖,成了那时可以广泛阅读的机会。到成年独立后,仍爱逛书店,总要买上几本,算是回馈,又是期待,希望实体书店长长久久的存在着。


新华书店是我们县城最大的书店,格局大气,空间宽阔,书籍摆列疏密有致,但是看书、买书的人却很少,反而变得很空荡,又足够安静。


我最喜欢摆放着各地地图的那一区,总是翻得津津有味,彼时,我去得最远的地方才是县城而已,对地图上未知的城市充满好奇。


后来,大学时期,到了大城市,仍旧会逛那个城市的新华书店。看书、买书的人也变多了,真是让人欣喜。


大概新华书店能唤起我少年时期的那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时间久了,总得去它那里看看。


吉源,24岁,教师


上小学时,新华书店之于我,就是看一个又一个下午的淘气包马小跳,还没有人管你。


上初中时,新华书店之于我,就是老师指定的名家经典读本,还记得当时已经可以用电脑算账了,收银的叔叔还打得一手好算盘,令人惊艳。


上高中时,新华书店之于我,就是一本本教辅资料,天知道我当初怎么抽风还买了一本化学奥赛书,大学也奇妙般的学了化学专业。


上大学时,新华书店之于我,只是坐公交时路过的一个窗口,在亚马逊买书成了习惯,或者做懒图个方便直接推送到kindle上来阅读。


工作之后,新华书店之于我,不是书籍,不是亲子阅读区,而是业务拓展后的咖啡店里,和相亲朋友见面的地方。"


嗨宽先生,28岁,教师


小时候到新华书店买书,最喜欢的便是一个盖在书背后的印章,新华书店。


djfish,34,软件测试


我家楼下拐角处就有一家新华书店。在这里,买过第一本书,第一盘磁带。渡过许多个周末的午后时光。


小时候,新华书店还是个很神圣的存在,静静的看书,喜欢里面的墨香味。每次不开心就会去书店逛逛。当时说去书店就默认是新华书店呢。


记得在这里买的一本书是《基督山伯爵》。上初中才有零花钱,攒了好久,也没凑够50块,趁着老妈过生日,跟老爸要到小钱钱,买了这本书作为老妈的生日礼物。抱着砖头般的书,喜滋滋的回家。头一次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


第一盘磁带是《狮子王》的原声带,算是英文启蒙歌了。由此爱上了迪斯尼,开始学英语。


新华书店跟学生时代是分不开的存在。


梦的起点,19岁,学生


小时候,爸爸会带着我去新华书店,一进到书店,爸爸就会让我自己在故事区读书,他就去别的地方看书,那时候没有手机,我总担心找不到爸爸,所以我找到我想看的书,就拿过去找到爸爸,坐到他旁边看。


每次去新华书店,我总能看见很多小朋友坐在读书看书,偶尔还会遇到认识的小伙伴,现在,去新华书店的时间少了,再也找不到童年的那份记忆了。


喵喵,40岁,公务员


第一次走进新华书店是在姥爷的带领下,就如同他带给我文化的启蒙。那时候书店还不是开架售书,想要什么书需要由店员拿给你。因为太小,记忆已经模糊了,可是对书香的向往却印刻在了脑海里。待到上学后,新华书店就成了购买教辅的不二之选。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认可其他的书店。直到现在,见到新华书店仍感觉无比亲切。只是,眼见着实体书店一点点萎缩,很心疼。愿新华书店永远屹立不倒,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永恒的丰碑。


大智若鱼,44岁,大学老师


小时候老家县城里唯一的书店就是新华书店,离县一中门口不远。三十多年前爸爸妈妈的工资都很低,但每年六一儿童节妈妈还是会给我一些零花钱到新华书店买书,直到今天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捧着一摞书从新华书店走出来的欣喜。


离开家乡27年了,与书店的情缘依旧,每到一个城市都会找机会探访当地的书店,这将会是一世的情缘吧。


半尧,22岁,学生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过县里的新华书店,那时候最想买本绘本,但是没舍得向妈妈要,只买了字典。初中时候我突然热爱学习,一方面,买了好多教辅资料,让那个我们乡里中学我的老师们惊呆了。另一方面,我受到一位老教师的启蒙,爱上了画画,陆续又买了好多素描书籍,当然我的学业成绩在那时候让老师和爸妈刮目相看。


之后上了高中自学书画,一直在县上唯一的新华书店那里买绘画和字帖,因为那里还多还很全。现在想想那时候网购不方便,花了爸妈好多好多钱。再后来,我就上大学了,在学校或在家读书,很少去新华书店了。


新华书店给予我的应该是小时候懵懂时期对于知识的启蒙,打开了文化艺术大观园的大门。 


王孟,40岁,教师


小县城唯一的一所新华书店。最早坐落于鼓楼西侧,显得那么古旧,不大的门店,不多的书籍,却为我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是生命中最闪亮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我每个周末跑十几里路必去的地方。


far away,21岁,学生


说到新华书店,不知道为什么第一反应是新华词典,虽然这两个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却都代表了我都于书和知识最初的概念。


想想小时候,贪玩不爱看书,第一次去新华书店,好多大人都在低头看书,形态各异,然后自己就看起了漫画,后来从漫画到故事,从故事到小说,从小说到传记。在新华书店的日子越来越长,就这样渐渐离不开他了…


直到现在,路过新华书店的,每次都要去转转,看看新书,看看读书的人们,想想小时候看书的自己,已经成了一种情怀。


王亚琴,25岁,教师


小学三年级时,爸爸到新华书店给我买了第一本《新华字典》,那也是第一本属于我的“书”,我视若珍宝,时时翻阅。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它的定价11元,而同学们在小地摊上买的大多只要4块钱。


陈操,30岁,个体


高中的时候,学校门口有好几家卖书的书店,但卖的最多的都是考试之类的书籍,也有一家卖课外书的,但大部分是盗版。那时离学校稍远点,就有一家新华书店,我每个星期都去看有没有我喜欢的书。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在里面买了一本纪伯伦文集和林徽因文集,花掉了我一个星期的伙食费。


贾贾,27岁,政府雇员


"在某些时间段,我所认知的书店就两种:新华书店和学校门口卖教辅的书店。当时县城甚至是市里,经济比较落后,书店很少。学生也被困在校园里,没有时间或者零花钱去探索发现书店。这也是新华书店等同于书店的原因。


另外,新华书店里有很多人在看书(不是挑书选书,是一页一页地读),特别是小朋友,站着坐着趴着,姿态各异。书店里的书种类也多,包罗万象。"



大雄,25岁,研究生


在农村读小学的时候,每个学期开学时爸妈带我和弟弟上街去从农村坐车到区里,再从市里转车到市中心的新华书店买教辅资料,那时爸妈很重视我和弟弟的学习成绩。后来转到城里继续读小学和中学,因为生活在城区,就比较近了,常常一个人步行去城区买课外书。再后来考上了高中和大学还是在一个城市,到了市中心,就常常去新华书店坐在楼梯看书,却很少在那里买书了。


哈哈小笨蛋,23岁,学生


读小学的时候,一到周末,我会莫名的早起,顾不上吃早餐,就兴冲冲地跑去新华书店,当时,新华书店是离家最近的书店。那时候的新华书店,周末早上还没到开门的时间,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长者、年轻人、小孩,都只是为了能够早点进去,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坐下来,细细阅读,那种喜悦的感觉是不言而喻的。


有时,在书店,一呆就是一天,连午饭都不愿意回家吃,或有时,看书看得在地上睡着了,看来小时候不比现在疯狂啊。看到爱不释手的书,真想把自己喜欢的书都捧回家中,但小学生的零钱有限,每次只能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去。为了省下买课外书的钱,每次外出连公交都不敢坐,拿上水瓶,花上半小时跑步去书店。


小学和中学阶段,都是新华书店伴我度过了枯燥乏味的周末和寒暑假。其实,在我的整个童年时代,一直都以为中国所有的书店都叫“新华书店”,所以,“新华”与“书店”总是紧紧连在一起,似乎离开了“新华”二字的书店都不是书店似的,现在想起来,都为自己的天真感到可笑呢。


黄志龙,19岁,在校大学生


新华书店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直陪伴着我从小学到大学。家乡的新华书店就开在老城区,每次和母亲回姥姥家都会经过,而且每次经过都会在书店里呆上几个小时。印象最深的是读小学的时候,放学了和小伙伴们一起,成群结队的向新华书店进发。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获取课外知识的方式主要是看课外书,当时只觉得新华书店有看不完的课外书。那个时候的我们都特别单纯,对知识的渴望极其强烈,总觉得新华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籍充满了魔力!进到书店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和小伙伴们一起席地而坐,静静阅读,那种感觉至今记忆尤深!


现在的我已是大学生,也拥有了手机,对知识的渴望也许没有小时候那样强烈了,但是每逢周末,都会抽空去一次新华书店,安安静静的看一本书,只为找回孩提时那对知识渴望的心!新华书店永远是我记忆中那个最可爱的地方!



今天分享自己和新华书店故事的读者,大多年纪都在二、三十岁,他们多是回忆自己儿时与新华书店的故事。当时,物质没有现在丰富、信息没有现在流通、科技没有现在发达,多人渴求着知识却囊中羞涩,这个时候新华书店接纳了大家。一个安静阅读的空间和琳琅满目的新书,是她留在我们心底最深的印象。


有很多读者提到,自己儿时的知识启蒙便来自新华书店,如果没有它,自己的童年该少了多少乐趣。是啊,新华书店之于我们,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和好友相约的地标,她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是在那物质较匮乏的年代里我们的精神慰藉


即使现在,路过新华书店,或许大家仍会觉得亲切,如今,新华书店已经整整八十岁了,想祝她生日快乐,还想陪她过更多更多的生日。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组

西安新华书店的照片

感受一座历史悠久的新华书店

这些年来的变迁


▲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安新华书店


▲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安新华书店


▲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安新华书店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安新华书店


▲ 2008年的西安新华书店


▲ 2015年的西安新华书店



在新华书店的历史中

看见几代人共同的阅读记忆




阅读推荐:

※ 北极就像一个必须实现的冒险梦想

※ 从《恋恋风尘》到《刺客聂隐娘》,他的四十载光影记忆

如何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END-

编辑丨李可心 师太君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661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bbtstar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