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说文解字》的精粹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时间:20141225日地点:漯河大剧院万献初,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古汉语、《说文》学、音韵学、音义学、国学元典、古文献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说文学研究和推广方面成就突出,所授“说文解字”为国家视频公开课,“说文解字讲读”、“音韵学”等拍成“超星学术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所编著的《说文学导论》是系统的大学中文专业说文学教材,经其注音索引的《说文解字注》由中华书局出版。出版专著十多部,发表专业论文60多篇。是辞书编撰方面的知名专家,任《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编委、《中华大典•音韵分典》副主编等职。

我们中国的文化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跟字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任何一种文化、一门学科、一种典籍,都是用字来记录的,没有字以前的历史是不可考的。所以,我们所有文化的根都在字里。文字产生的历史非常悠久,但真正对我们汉字进行归纳、梳理、统一并且讲字构造原因的,在这方面许慎的功劳非常大。这是我们漯河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我们历史上一拨又一拨的变动总是把传统文化割断,最近这一百年,这种割断尤为惨烈。从“五四”到一个阶段的“西化”,,使我们对传统知之甚少。但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跟文化是有密切关系的,这种关系归结起来都集中在文字里面。汉字不仅是记录生活、记录文化的符号,他本身就是历史、就是文化。为什么呢?造字的时候,是那个时代的人根据他的生活经验而造,许慎的功劳非常大。许慎是伟大的经学家,他从经学入手,发现汉代所说的话,跟先秦的经典是有距离的。解析这些经典怎么办?要靠解析记录这些经典的文字。要把“经”读正确,里面涉及的问题非常多,但根本是要解释记录这些经典的“字”,所以,他花更多的时间著了一部书,这部书叫《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干什么的?我们一般人认为他是一部字典,其实他更是一本字源字典,讲字源头的字典。我教了几十年的文字,越教越觉得许慎伟大。为什么?因为许多字只有按照他解释文字的思路去想,才是正路。如果你仅凭所处的这个时代来理解,往往是这个字认识了,但这个字的意思不知道。《说文解字》说多了、读多了,发现我们汉字非常伟大,每一个字都是一朵花,每一个字都是一朵文化的花。文化的花里面含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民族文化所本有的根。这是其他文化所没有的。

我们今天复兴文化从哪里开始,第一就是把我们的文字搞会了、弄懂了。有一个现象非常奇怪,我们所讲的字,包括我要讲的字是谁来学的?《周礼》规定八岁入小学,八岁的孩子就学了,再教之“六书”,这是那个时候几岁的孩子都得学会的知识,到了今天,变成仰不可及、高不可及的学问,这是有问题的。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深,只是我们割绝的太厉害了。我们回到造字的根源,原来每一个汉字跟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他的途径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许慎之前已经有人不断地在那造,造了之后一代一代的流传,到了他那个时代,他就把那些造得妥当的、解释得好的给他系统化了,然后再用“六书”的理论进行解释,今天所存在的这些字,他的合理性就非常强。这里是字圣的故乡,我们每一个人更有责任为弘扬传统文化作贡献。首先要对许慎所作贡献有一定的认识,才可能提高漯河整体的文化水平。这是咱们祖宗留下来的,这是咱们的传家宝,咱把他弄好了,然后再往外推。这样,汉字在中国,但并不仅仅在中国,汉字文化圈是非常大的,要让它从我们这里走出去,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许慎的生平、贡献、影响不需要说了。

下面我们看造字。许慎的书叫《说文解字》,文和字是什么?文是什么?“错画也,象交文。”每一个字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讲法的。中国儒家,中国道德最高境界就是“仁”,它只是变化,由一个人变成两个人,变成了形容词。世界弄好就是把人与人的关系搞平和了,人与人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各种各样的二人关系。孔子把他归结为君臣、父子、夫妇、朋友、兄弟,如果把这五种关系搞平和了,社会就平和了,这种调和的最高程度就是“仁”,这种最高的理想,体现到社会里面,怎么去做呢?“恕”就是你的心跟我的心是一样的。怎么让别人对自己好呢?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对人家好,人家才对自己好,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这个人还可以变,变成千人一心,所有的人统一一种思想、统一一种认识。这样就不会冲突,不会有争斗了。这是几千年儒家治国和生活的理念。我们现在变了,人与人首先要竞争、要斗,这都是违背本土文化传统的。许慎把前面一代代造的字给你说清楚了,这些给三岁的孩子可以说,给八十岁的老人也可以说。文字的“文”,是交的中间,是身上出现的画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全部是下面交叉的人身上画的花纹。为什么画花纹呢?因为造字的时候是远古时代,在那时好多时候是打仗,两个部族打仗,谁知道哪是敌人,哪是自己,怎么办?在汉子的身上刺上花纹,所以“文”是“错画也,象交文”。

我们说造字的历史很长。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源于仓颉造字,其实也不是仓颉一个造字,仓颉怎么造字呢?“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看地上或雪地上鸟兽走过的脚印,如果脚印是梅花形的可能是狗走过去的,是两块板形的可能是牛走过去的……我们可以去追击、寻找。其他的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东西不在了但可以把他的特征画出来,这些大都是象形文,今天叫象形字,这就造出来一些为根本的“文”,我们叫它“字根”。字根都是独体形象的,所以又叫“独体为文”,不能拆的。再往下,就生出字来。朱骏声解释说“人生子曰字。”就是女人生孩子。上面是个房子的造型,所有宝盖头的字都跟室内有关。

是不是瞎说呢?比如闺女长到二十岁了,叫“待字闺中”,等待嫁出去。如果嫁出去,多少年不生孩子,又有一个成语叫“十年不字”,十年没有生孩子。这个字是从文里生出来的。所以叫“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我们汉字就是这样,大量的是“字”,少量的是“文”,“文”是华夏民族刚开始时造的那些最根本的字,许慎把他们归纳起来,按照一定的方法根据基本的认知进行生字,生字是有规律的。比如一个木是“木”,两个是“林”,三个木是“森”,四个木是“鬰”,树很多长得郁郁葱葱,一个人的心里长满了树,密不透风,叫“郁闷”,这跟每个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前一个是文,后三个是字,字是由两个以上的文构成的,可以无限地去构。

回过头来,许慎就从中找规律。《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根据事物的形态造字就叫“文”,然后在“文”的基本派生、相益,就变成了“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字”就是“文”生出来的。于是,许慎就归纳而生了一部书叫《说文解字》。

许慎著《说文解字》,但不是每一个字都是他作的,他“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他说解小篆9353字,其他的文1163个。怎么去讲这9353个字呢?他给了一个原则“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他要分类,怎么分呢?他发现凡是跟木有关都是“木”字旁,凡是跟水有关的都是“水”字旁,凡是动作有关的都从“手”字旁,凡是跟走有关的不从“手”字旁就从“足”字旁……这叫分别部居,每一类字找一个代表,他叫部首。许慎归纳为540个部首,这540个基本上是“文”,后面的都是“字”,就简化了很多。我们现在规定是2500个常用字,人教版的教材到小学六年级已经认了2600多,掌握常用的汉字是什么概念呢?看小说、读书看报、发短信都没有问题。到了3500个字就是高中生了,高中教师认5000字就够了,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今天的《新华字典》收字11000字,把《新华字典》能认一半,你就很有文化了。《康熙字典》四万多个字,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跟四川大学编写的《汉语大字典》收了56000字。今天所收日本、韩国,包括香港、台湾的各种不重复的字有十万多个。

不管2500个常用字还是十万多个字,都是由《说文解字》的540个部首串起来的。去掉重复的,我统计了一下有470个部首。470个部首讲完,然后说“六书”怎么去用,怎么生出字来,这个学问就完了。很可悲的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新考到我这里的研究生,还是从“一丄示三王玉玨”部首开始,从构字,从“人”谈起,然后让学生把540个部首背下来,很多学生说太难,我就发火:现在的硕士生、博士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学英语,10万个英语单词天天早上锲而不舍的背,结果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你一个汉人,从小说汉语,从小写汉字,你上到博士20岁、30岁了,让你背540个字根,你说难,你还是个中国人吗?“张”是什么意思?把“弓”拉开了叫做张,张是氏不是姓,最早张氏的第一个人是会开弓、会打仗的。姓“陶”的是什么意思,肯定是做“陶器”的啦!姓“李”的是什么意思?最早的一个氏族分到一份有果实的地方。我们弄懂了这个,搞清楚了一半。比如说“张”,你知道平面上拉开了是“张”,一放是弛,一张一弛谓之道。所有的“张”不管用在哪里都跟弓拉开有关。桌子为什么叫一张?椅子为什么叫一把?笔为什么叫一支?……所有平面展开的可以用“张”作量词。如桌子,为什么用张,平面展开呀!地图为什么是一张,平面展开呀!笔平面展不开,所以叫一支,上面是竹下面是手,凡是手拿着的叫“支”,椅子用手可以拿起来叫“一把”,老师搞不清楚要领,学生填错了,老师说就这样的,没道理可讲。我们学汉字的,不认识许慎绝对是犯罪。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从剑桥来的英国人,叫尼克,他给了我很多启发。他问我一个问题:老师让我写“鼠”,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到底是几笔?我三天没学会。最后一笔是不是老鼠的尾巴?许慎的《说文解字》非常清楚,依类象形,把那个事物的特点画出来。老鼠怎么画呢?老鼠的特点是什么呢?老鼠啃你的箱子,啃你的柜子,因为老鼠的牙齿是疯长的,要不啃它就会撑死。所以画老鼠,只画长长的牙齿,老鼠跑得快,要画他的爪子,然后画老鼠的尾巴。尾巴长要偷油吃,这个字造得多好。你这样讲,他还能忘吗?我们的中小学怎么教的,让学生写一百遍,自己不懂这个道理,你折磨我们的孩子,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文化你不要,偏搞歪门邪道,怎么能够继承、提高啊?从这个能看出,我们这个文化只有回到这个根本,极为系统,相当简单,很容易学会。

我们讲一些《说文解字》的基本东西。

许慎归结、解释、研究成为一个系统,非常好用。从动物字说起。许慎所传下来的这些字,是远古时期狩猎的一整套动作。不仅如此,狩猎的“狩”,打猎的“猎”,野兽的“獣”、获取的“获”,这些字都从“狗”,狗抓住了猎物才能收获。这还不说,狼也从狗,猴也从狗,玃从狗,狐也从狗……为什么这些动物从狗呢?当然了,这些动物是狗的猎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你最熟悉的地方说起,这些动物有一个名称,词是先有的,字是后来的。“狼”跟“良”读音差不多,“狐”跟“弧”读音差不多,这是后来定的,这不都是“字”吗?只有这个“狗”是“文”,其他的都是“字”,“字”是在“文”的基础上按一定方式生出来的。

“文”是按什么方式生成“字”的呢?按“六书”。别的历史书会说这些吗?不会,只有《说文解字》这么说,这叫“博采通人”。这些都不是许慎一个人造的,这是历代的祖先对文化所汇聚起来的精华。如果把这些部首字搞清楚了,再看这些汉字一定是一片光明。认字从《说文解字》开始,从最基础最基础的文字说起,从我们身边的生活说起。现在学拼音,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同音字,一些博士论文净是错别字,我坐在那里改错别字,气得不得了!本来是8岁小孩儿应该懂得的简单的字,现在成了高深的学问。

所以我们需要从最基础的做起,依靠我们的力量推动《说文解字》的普及。

我们看大徐本《说文解字》第一页。许慎把9353个字归纳为540个部首,分为14篇,这是第一篇上。“汉太尉祭酒许慎记”意思就是许慎写的,这个本子是“宋右散骑常侍徐铉等校定”。《说文解字》第一篇有十四部,解释了672个字,还有重复字。正文里面大字是许慎的,小字是徐铉的,上面的字是我们加的。许慎讲的字都是小篆。小篆除李斯留下的几个字外,其他的都是《说文解字》固定下来的。对每一个部首常用“凡什么之属皆从什么”。如“一”部下面统领了“元、天、丕、吏”,最后说“文五重一”。一共有五个字,重复了一个。“水”部统领的字最多,有470多个,部首就是我们说的“文”。

许慎《说解文字》是不是很难懂?我们看几个例子。比如说,“一”现在认为这是一枚算筹,就是竹子做的棍子,跟筷子一样。

打仗的时候要运筹,运筹帷幄。怎么运筹呢?把各种条件考虑进去,一个条件算一筹,最后算哪一方的筹多,如果一方比另一方多一个,这叫胜一筹,这就成为我们记数字的根据。横置一枚算筹表示“一”,二枚为“二”,三枚为“三”,四枚为“亖”;五不能再放五枚算筹了,人的手足都是五个指头,近取诸身,到五要变,就用两枚算筹交叉为“五”,六就顶上交叉作“六”,七就正交叉作“七”,八就顶上分开作“八”,九用两枚算筹曲纠交叉为“九”,如人双手双足都是十个指头,因此数到十要进位,就变通竖置一枚算筹为“丨”。十个数的字形至此造完了,整体上再来调整。“横一竖丨”字形相同而易混,为区别就在“丨”中加点……许慎的数字形体说解,不是用今人这种科学主义的方式,而是用当时人们的思维与认识来说解,那时的人们认为那样的说解是科学的。如《说文解字•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说文解字》的说解尽力从系统性的角度去考虑,“一”是天,是宇宙万物之始,“亥”是十二地支之末,所以《说文解字》“始一终亥”,整个五百四十部首从“一”开始到“亥”结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许慎对“一”的解说,“惟”是发语词,“初”是用刀裁布为制衣之始,“太”是最大最原始,“始”是人从母(女)体生出之初,则“初、太、始”都是从本源的“一”发端的。古人认为宇宙最初是“一”,所谓“天地浑沦如鸡子”,即像鸡蛋一样的浑然一体,然后气清轻上升为“天”,重浊下沉为“地”,天地化育有了中间的“人”,形成“天、地、人”三才,然后生成、创造“万物”,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一”是生成一切统领一切的本源,字形说解“一”既取天地混一的“一”形,又取哲学概念的“道立于一”,是从汉代人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角度来说解字形构造意图的。

《说文解字》第二部的部首为“丄”,统领“帝、旁、下”三字。“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篆文丄”,甲骨文作后上八•七。下一长横表示坐标,上一短横或竖指示坐标以上的所有空间都是“上”。为增加区别,字形再加一画作“上”。天在上,故训“高”,天子称“、皇上”。部首据形系联,“丄”在“一”上加指事符号,故排在“一”之后。下:“下,底也,指事”。,亦即互训,有上就有下,上下互训,所以隶属于“丄”部。

“丅”指出坐标线以下的所有空间,与“丄→二→上”相反对应,有“丅→→下”。

《说文解字》第三部的部首为“示”,统领由“祜”到“禫”60-字。《示部》:“示,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古文示”。是说“二”(丄)代表天,下面三垂画代表日、月、星,是上天垂示人的意象,构字意图为天神降旨。用今天科学主义的讲法,“示”字甲骨文作甲二八二、前二•三八•二,一说像祖先神主(牌位)或供桌之形,旁为所洒的酒水,后泛指一切神主。一说为早期“灵石崇拜”,三块竖立石头架起两块横置石头,以代神主,表示神以及祭神,近似于蒙古的“敖包”、藏族的“玛尼堆”。

许慎采通人的解说,用“天地人”三才及“天人合一”观念来解释“示”的构形。“天垂象”的天用“二(丄)”表示,古文用“一”表示。下面三竖即“三垂”,代表“日、月、星”。上古人敬畏大自然的神力,主宰一切的上天旨意必须遵守。帝王是天子,也必须敬畏天,中国自古是农业社会,靠天吃饭,北京天坛是皇帝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的所在,上天风调雨顺才有收成,皇帝才当得成,上天出现灾异,被认为是皇帝没做好,天神下垂天象变异以示惩罚。日蚀月蚀、旱灾涝灾、山崩地震、瘟疫虫毒等,被认为是“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所以,上古以来皇家就设有专门的星象官“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就是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从它们的变异中体察天神的旨意,从而合理安排人间的事务。“时”又作“旹”,是太阳变化对农事的影响,“神”从示从申,“申”是闪电形,是天神用最快的速度传给人的旨意。“神”把“一、元、天、丄”的意志通过“日、月、星”的变化垂示给地上的人们,这就是“示”字的构形意图。“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从申”,则“神”可以引申出世间万事万物,给人带来福祉或灾祸。

所以,祭祀礼神是古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事情,儒家文化的“礼”是核心内容,字形就从“示”,《说文解字》把“示”部排在仅次于“一、丄”之后的第三位,且有60-字之多,就是汉代以前极为重视祭神观念的直接反映。

对此,黄侃《训诂学讲词》有深入的论述:“《说文解字》之作,至为谨慎。序称‘博采通人,至于小大’。是其说者皆有来历,今观每字说解,极为谨严。如‘示’云‘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示,合体指事字。为托物以寄事,故言‘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如不说天,则‘二’无根据。不说垂象,则三垂无所系。言‘示神事’,为在下从‘示’之字安根。”黄侃先生是今人,不评说许慎说解对错,而说许慎所讲有他的依据,有内部联系性:不说“二(丄)”,字的构形就没有依托,不说“天”,“二”与下面“日月星”三垂之间的关系就说不清,不说“日月星”,天神的旨意就没有中介传给人。有天在,是要给人垂象的,垂象通过日月星,垂象的变化指导人事的变化,部首“示”作为上古最重要的祭祀礼仪文化的总纲就说清楚了,天神与人之间沟通的东西就都统领起来了,“示”部60-字才有所依托。所以说,读许慎《说文解字》白文的说解,不能只靠今天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对错,而必须结合当时社会文化和思维认识的实际,理解许慎说的是什么及为什么这样说,才是真正读懂《说文解字》白文的基本原则和可行的方法,否则事与愿违。这里只是举例说明,掌握了基本原则和方法,余下的可以类推。许慎解释字叫“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他实事求是、宁缺毋滥,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许慎不但讲字的形状,还讲他的内涵。

“道”是首加走,是在路上头所走的方向,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天道”,是客观规律,所有的客观律起于“一”。

我们不要认为许慎的《说文解字》是阳春白雪,他就是从百姓生活中来,反映了上古很多很多社会现象和心理。只要我们越过文言这个局限就能回到许慎。我们懂了这些字,再看五经四书,看我们的历史,看我们的诗歌,我们才会有正确的理解。我们是一个没有宗教的民族,我们的传统文化、上古的理念都是我们心灵的寄托。我们儒家的基本理论包括道家的一些理论都是我们活着的理由。要重视我们的文化之根。有了文化就有了依托。如果把这些毁了,只认钱,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人失去了文化根基就是虚的、就是飘的,不可能好起来。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没有信仰,没有是非,没有文化根基。怎么办呢?每一个学者、每一个国民,都有一个共识,都要回归传统文化基本理念、基本概念,这是大势所趋。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回归的时代,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民族一定有希望!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