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唐代“以胖为美”质疑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唐代“以胖为美”质疑

任穷达

陕西历史博物馆王彬副馆长于2007年1月15日《解放日报》刊文《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1](《报刊文摘》1月21日同意摘载),似乎“以胖为美”确然唐代史实;然却,虽经笔者力览文献,终憾寻其依据无着。询问校园师生,竟然唐朝“以胖为美”之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问及实据,竟有连年数载矢志“考博”之美术教师,信誓旦旦断指唐人《历代名画记》,然待笔者遍检张彥远撰不得一言相关“以胖为美”[2]文字(真不敢断,那位指津师者终是有读其书几许)。正如杜道明《盛世风韵》(即《华夏审美风尚史》之第五卷)所言:“这个问题,不仅在唐代绘画史中找不到答案,就是其他文献中也难找到记载。”[3]

王文虽是设问作题“为什么”,却也仅仅回答了一个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贵族”;真不知道,鲜卑“剽悍、健硕的体魄”如何而能成为唐代国君“宠爱丰肥的女性”之理由?至于“丰衣足食”、“开放兼容”,即使强拉硬拽,亦是根本无以为曲;谁人能说,时下之“减肥”、“骨感”有为“缺衣少食”、“封闭自守”之致因?尽管绝然不见文献“记载”,依然没能阻止王文笔书唐季崇尚“胖美人”。更有甚者,如杜书《盛世风韵》,仅一小节即见直语盛唐“以丰腴肥胖为美”文字,不下十余言(第四节《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丰腴肥胖为美》[4])。既然不见文献,唐朝是否“以胖为美”,后世何以知之哉?读王文可知,不过“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耳。宋董逌《广川画跋·书伯时藏周昉画》之“龙眠居士知……尝得周昉画《按筝图》……持以问曰:人物丰浓,肌胜于骨,盖画者自有所好哉?余曰:此固唐世所尚。尝见诸说‘太真妃丰肌秀骨’、今见于画,亦肥胜于骨;昔韩公言‘曲眉丰颊’,便知唐人所尚以丰肥为美。昉于此时,知所好而图之矣”[5],多被后世引作唐代“以肥为美”口实。然,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校雠而注“肥(肌)”[6];笔者以为,“丰肥”为语,恐非宋人本意也。问语“肌胜于骨”,答句只当“亦肌胜于骨”,引例“丰肌秀骨”,惟作结论“以丰肌为美”,方见对应恰当。倘依俞校“丰肥”,岂得对应“丰肌”焉?且其“肌”以作“肥”,古也有例:汉高诱注《吕氏春秋·士容论·审时》“使人肌泽且有力”谓:“肌,或作肥。”[7]是,笔者以为,不仅校勘当作“亦肌胜于骨”,亦当“以丰肌为美”正校也。虽有周昉“人物丰浓”之笔、韩干“曲眉丰颊”,却也无以归纳总论一代“唐世所尚”也。王文例举唐代壁画之“捧杯侍女(图一)[8],笔者征询师生众人,无一以其为“胖”;倘依笔者拙眼,非但绝然不见“圆浑”、“丰肥”腰身,就是所谓“丰颊”,亦只不过长颈其上“略显”而已。倘若某些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真能凭断其作者置身朝代之审美标准,岂不马堆汉墓出土彩绘帛画“非衣”(图二)[9]之主、仆女性形态,有证早于汉代即已“以胖为美”耶?杜书援引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之“香肌暖手”、“含玉咽津”、“妓围”、“肉阵”等传闻逸事[10],以为佐证盛唐有“以丰腴肥胖为美”;读之,委实苍白无力。不要说“含玉”体为古之丧礼,生者“含玉”以为“咽津”已然彰显荒诞矣;就其援手、妓围、肉阵之荒淫,又之所与“肥胖为美”何涉焉?至于,如何欣赏中国古代史上某些视觉艺术作品的人、畜“丰肥”之态(尤显女性“丰颊”),确当有识美术史家为之审思弘论也。

杨贵妃者,《旧唐书》道其“资质三艳”[11],《新唐书》称其“资质天挻”[12],《通鉴纪事本末》谓其“肌态丰艳”[13],《杨太真外传》又闻明皇戏语“微有肌也”[14],杜甫《丽人行》诗更赞贵妃三姊“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15],【任按:明刘廷銮论其诗句有谓“‘态浓意远淑且真’,状其丰神之丽也;‘肌理细腻骨肉匀’,状其体貌之丽也”[16],不知王文何据论断“杨玉环,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胖美人典范”?“丰”,《新华字典》解“容貌、姿态美好”[17],《现代汉语词典》释“美好的容貌和姿态”[18];“丰肌”,《汉语大词典》谓“肌肤丰润”,例汉司马相如《美人赋》“皓体呈露,弱骨丰肌”[19]。《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曾载“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20],倘可“丰肌”解作“肥胖”,“丰容”亦当不失“肥胖”;岂不“以胖为美”至迟始于汉代,不为“唐朝”专利耶?汉伶玄《赵飞燕外传》载“帝拥飞燕三夕不能接略,无遣意。宫中所素幸者从容问帝,帝曰:‘丰若有余,柔若无骨,迁延谨畏若远若近,礼义人也。宁与汝曹婢胁肩者比耶?’”[21],当说:“燕瘦”燕非瘦,“环肥”环不肥。所谓“燕瘦环肥”者,“比喻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汉语大词典》)[22],非如王文妄断“概括了汉、唐现代不同的标准”也。轻燕、丰环各自宜,何凭肥、瘦时尚以?笔者愚识,杨玉环者,不过一个当今时髦词“性感女郎”而已,何必注水“肥胖”大做文章?

虽是“以胖为美”无寻文字,却也另类唐代审美诗文跃然纸上:“轻动玉纤歌遍慢”[23],“腰细偏能舞柘枝”[24];“小腰丽女夺人奇”[25],“十指纤纤玉笋红”[26],“身轻足捷胜男子”、“纤腰女儿不动容”[27];“殿前宫女总纤腰”、“玉鞍初跨柳腰柔”[28];“掖庭美女,和欢丽人,身轻体弱,绝代殊伦”[29]。更有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载记肃宗为太子时“为李林甫所构,势几危者数矣,无何,鬓发斑白。……及上至,顾见宫中庭宇不洒扫,而乐器久屏一尘埃积其间,左右使令无有,上为之动声。……即诏力士下京兆尹,亟选人间女子细长洁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30];近人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据异本“民间”、“颀长”而谓:“这里可见美人标准是颀、长、洁、白。”[31]虽不敢说这“颀、长、洁、白”有为盛唐时代美女标准共识,却也总不至于得出一个“以丰腴肥胖为美”来吧。

“传统”文化,委实不乏载讹传者;即使天下“众口一词”,亦是不可皆放胆轻信也。

注释

[1] 未见原报,仅据下载网文。

[2] [唐]张彥远撰《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1~97页。

[3] [4]杜道明著《盛世风韵》,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190、182~203页。

[5][宋]董逌撰《广川画跋》卷六;《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37册71页。

[6]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二版第463页。

[7]《吕氏春秋》卷二十六;《诸子集成》,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1389页下。

[8]王伯敏著《中国绘画通史》,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12月版附《图版》第五。

[9]何介钧、张维明编写《马王堆汉墓》,文物出版社1982年1月版附《图版》第五。

[10][后周]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遣事》;《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833册。

[11][后晋]刘昀等撰《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上,中华书局1975年5月第7册第2178页。

[12][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上,中华书局1975年2月版第11册第3493页。

[13][宋]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四部丛刊初编·史部》,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宋刊本第684页下。

[14][唐]乐史撰《杨太真外传》卷上;《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685册第6页。

[15][唐]杜甫《丽人行》;《全唐诗》卷二百十六,中华书局1960年4月版第7册第2260页。

[16]转引自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中华书局2005年9月版第34页;页下注:《唐诗汇评》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932页。

[17]《新华字典》(1988年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8年5月第9版第132页。

[18]《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第3版第373页。

[19]《汉语大词典》第九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1351页。

[20][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5月版第10册第2941页。

[21][汉]伶玄撰《赵飞燕外传》;[明]陶宗仪等编《说郛三种》卷三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0月第560页上。

[22]《汉语大词典》第七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96页。

[23][唐]和凝《官词百首》之八十九;《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五,第二十一册第8398页。

[24][唐]徐凝《宫中曲二首》 之二;《全唐诗》卷四百七十四,第十四册第5379页。

[25][唐]吴少微《怨歌行》;《全唐诗》卷九十四,第三册第1014页。

[26][唐]张祜《听筝》;《全唐诗》卷五百十一,第十五册第5844页。

[27][唐]王建《寻橦歌》;《全唐诗》卷二百九十八,第九册第3387页。

[28][唐]花蕊夫人《官词》之二十一、二十二;《全唐诗》卷七百九十八,第二十三册第8972页。

[29][唐]张楚金《楼下观绳伎赋》;[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四,中华书局1983年11月版第三册第2362页下。

[30][唐]李德裕撰《次柳氏旧闻》;《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833册《次柳旧闻》第5页。

[31]陈东原著《中国妇女生活史》,上海书店1984年3月版(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第93页。

作者:任穷达 本名 金友博 1947年生辽宁沈阳人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