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2500万的日本“国宝”遭中国大妈打脸:80元一个!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申江服务导报,跟着小申吃喝玩乐逛上海


本文转载授权自开始吧旗下自媒体:有束光(ID:onelight01)


这是真正的国宝!世界上第四件曜变天目碗!价值2500万


当头发花白的日本文物专家嘴唇微颤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电视内外的所有人都沸腾了。


一时间,“日本发现新国宝”“节目有史以来最重大发现”等标题迅速占据了日本各大新闻头条。



然而一年后,他们却被一位中国大妈啪啪打脸。“嘿,这不是我做的茶碗嘛? 80一个!


记者瞪大了眼睛,一脸不相信的反复确认着。“阿姨你看清楚了再说,这可是我们的国宝。”


“错不了!花纹是我用画彩画上去的!底上的“供御”也是我亲手刻上去的!”


来源:梨视频截图


这话一出,日本国内立即炸开了锅,

文物界大佬们赶紧召集专家,

用最新的分子技术重新鉴定。

果不其然:这碗的确是假的,是现代的作品。

“羞耻!”网上对五位“砖家”骂声一片。



但也有人受不了这过山车般的刺激,将矛头对准中国。“你们中国就喜欢山寨、造假!连我们日本国宝都仿制!


好大的一顶帽子,这里就不得不提曜变天目的历史了。了解这段历史,才会发现部分日本网友的言论绝对是颠倒黑白。


因为,这被称为“日本国宝”的曜变天目碗原本就是中国的!



曜变天目碗是源于中国宋朝的一种黑釉茶碗烧制于今天福建建阳一带的建窑(生产的瓷器统称为“建盏”)。曜变天目的产生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一,非人力可控,带有极大地偶然性。


黑色的茶盏上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斑点,细细转动,仿若宇宙星空在碗内徐徐展开,被人们称为“碗中宇宙”。彼时,正在我国浙江天目山佛寺留学的日本僧侣们把曜变茶碗带回了日本,称为“天目盏”。


这星空般的美丽一下子征服了日本贵族的心,而对茶道的狂热则让作为茶具的天目盏在日本大放异彩,成了贵族争相疯抢的奢侈品。



然而随着宋代斗茶习俗的消退,专为斗茶而生的建盏也逐渐没落,烧制技艺相继失传。此后700多年,再无人打造出真正的曜变天目。


如今,世界上仅存三只完整的曜变茶盏都在日本,每十年才向公众展示一次其中以藏于东京静嘉堂美术馆的曜变天目盏最为华丽,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碗”。


其余两个则被分别保存在大阪藤田美术馆和京都大德寺龙光院。


从左往右,依次是藤田美术馆、静嘉堂美术馆、大德寺的藏品


而在中国,仅在2009年于杭州

出土了一个残缺的“曜变天目碗”。



曜变的美,让人看到自然造物的神奇;曜变的难,激励了许多陶艺师以毕生精力破解谜题。中国、日本,多位陶瓷匠人都曾想重现经典。


而在中国,那位“欺骗”了日本专家的“大妈”李欣红,就是致力于重现曜变天目的匠人之一。“不难不难,挺好烧的。”那句谦词轻描淡写,几十年的辛苦在她欢快的福建嗓音里,似乎波澜不惊。



长于古窑遗址边,打小玩的是散落乡间的碎瓷片,听的是关于建盏的传奇。一切似乎顺理成章,著名窑乡的女孩,长大后,成为一个陶瓷工艺师。


然而她一上来,就给自己设置了困难模式——在朋友那儿亲眼看到的建盏瓷片,几百年前的流光溢彩,在破碎的小瓷片上闪烁,像一颗沙尘中偷偷保存住了星空的斑斓。在那一瞬间,她作了一个决定——“让建盏重返人间”。



那时的李欣红,不过是在瓷器厂里给老师傅打下手的普通女工。


她却省吃俭用,把钱都用来收购农民手里的建盏瓷片,只要听到谁手里有建盏瓷片,总要想办法买到手,要不然,就看一眼,都是好的。


周边窑厂的老师傅都记得那个女工,他们隔三差五在李欣红的问题中,不断掏出积累一生的经验。


1988年通货膨胀,别人拿着钱排着队买黄金,李欣红花了800多元,从台湾人手里买到一本《宋元陶瓷大全》。



左手一本《宋元陶瓷大全》,

右手一本《新华字典》,

小学肄业的李欣红用上了最笨的方法。


这本书已经被她翻得残破

恢复建盏,最难的是配置釉水,方法早已失传。只听得老师傅们说制作建盏所用的釉水全部由天然矿物质配置而成。


那段时间,人们常常在林间、地头看到她背着许多塑料袋,那里装着含各种矿物质的原材料,时常被人当成捡破烂的。


回家后,则是漫长的釉水配置和掌控烧制温度的实验,所有的泥料都只能用手来搅拌,她的手上布满了开裂充血的口子。


和儿子外出寻找合适材料

 

每天要花费50多块的电费实验。

没钱?那就借。

记录窑温的笔记本有厚厚一大摞,

不断计算,不断纪录,

一点点温差,这一炉与上一炉的区别。



距离开烧,几年就这么在失败中过去了。


而李欣红现在都还记得1993年的那个夜晚,“那天又下雨,又响雷。”


她记得那个半夜三更,记得雷声轰隆,记得雨在窗外湿漉漉地织起帘幕,记得炉火通红,她打开炉门的时候,看到一只美丽的,算是成功的“兔毫”建盏。


就像百年前,属于大自然意外的一时兴起,釉色在瓷面上流淌出鬼斧神工的花纹。


凭着这份钻研的劲儿,

油滴盏、珍珠斑盏、鹧鸪盏……

一个个建盏精品,接踵而至。


李欣红的建盏作品


在那个人人尚不得温饱、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多数人对建盏一无所知。李欣红干脆带着儿子,挑着100多斤的担子辗转全国做宣传。


“有一次天很冷,火车停了7,8个小时。所有人身上的东西都吃光了。有个女的送饭到工地,挑了一挑那些人吃的剩饭来卖,20一碗,大家抢着买……”说完这话,她就像讲了个别人的笑话一样,乐得不可开支。


如今,她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往往是一炉未出,客户已等在家中。


李欣红2013年烧出的作品“万山可染”,拍出2600万人民币高价


但在她心里,始终藏着一份“不甘心”。

“一定要烧出来可以媲美静嘉堂的曜变天目盏,

没有烧出来就不死心。



39岁,她自费去上海学日语,准备到日本查看寻访。就连一对儿女,也被送去学习日语。


儿子卢毅曾经在东京的市集上,无意中看到母亲的作品。骄傲的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心疼。


而那只闹出乌龙,从2500万跌落成80元的“曜变天目盏”,在卢毅的眼里,“那是母亲学艺时的作品,我有幸见过日本静嘉堂那只曜变天目,那种美是照片上体现不出来的,在它面前完全会被震撼。被日本鉴定为'国宝'的那只盏跟真正的国宝比完全不值一提,我母亲研习建盏近30年,后期确实也烧出了几只最像“曜变天目”的油滴盏,但那也仅仅是侥幸,仅仅是‘像’。



把一切辅助条件做到完美,也并不能保证你能被上天眷顾,“只能靠试,一遍遍地尝试,别人试几十次几百次,我母亲要试上千次,上万次,甚至几十万次......”


在家人眼中,李欣红不过就是一个朴实勤劳,地地道道的本分人。也正因如此,她才会在复原“曜变天目”上有着一种偏执的执拗。


如果能做成,我们自己国家也有了,不会跑到别人国家去了。



在她心里,那些相似的曜变天目,

距离真正的国宝还差着呢,

但也许,不停地试下去,

会有那么一天,像1993年的那个风雨之夜一样,

宇宙在她的作品中,

突然加上了灵感的花环。



本文部分图片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版权问题 请联系 申江服务导报社

转载文章 请联系后台授权


编辑、设计:杨晓凤


以上内容由《申江服务导报》原创,转载请事先沟通联系并注明出处。


《申》报经典案例回顾/上海最潮流生活指南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