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致敬张鲁街头的卖书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 张鲁小学门口有两个卖书人。一个男的,偏瘦,穿一身板正的西服,不善言辞,很是斯文。另一个是女的,微胖,说话大嗓门,一看就是个买卖人,两个人依次排开,在地摊上摆满了书籍。


小学时候也没有啥看书的习惯。只记得老师让我们买过两本书《新华字典》和《庞中华硬笔字帖》,都是班长找他们谈的价格,批量买了回来发给大家每人一本。


后来上了初中,男的卖书人也转移到了张鲁中学的门口,女的忙于其他生意便没有跟来。


夏天的午休时间很长,两点多才上学,中学时代的我们“精力旺盛”,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学校门口。


然而学校不到点是不开门的, 这时,卖书人在学校东侧的树荫下摆好了书摊,几个爱读书的‘尖子生’蹲在那里静静地“观看”,我和一个要好的同学出于好奇便叽叽喳喳的凑了过去,‘尖子生’不耐烦的对我说“要看就找本看,不看就别大声喧哗阿,你是到哪里也不安静……”  


看他挺生气的样子,我只好随便选了本,装模作样的翻阅,后来看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该死的上课铃却响了,只好恋恋不舍的去上课,但是心中默默记得书的名字,和看到的页数。第二天继续……


一个夏天过去了,书看了好几本,却没有买过一本……


记得有一次中午去叫着我的同学大娟一起上学,她妈妈说“你们去那么早干嘛,越来越早”,我们说“去看书”“你们整天去看书,也不买本,人家是卖书的,岂不折本了?”


我们毫不理会,“额,他人很好,才不怪乎我们这些穷学生呢”,大娟接着说“他就是我们免费的图书馆…后来觉得大娟妈妈的话说的很有道理,心中也确实惭愧,就用过年的压岁钱买了几本自己喜欢的书…



卖书人以卖书为生,但是他从来没有以‘营销’为主要目的,他更像是一个免费的图书馆,给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带来了精神的食粮,“苔米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卖书人或许是“渺小”的,不起眼的底层的,但是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沉淀了我们的童年,让我们的学生时代“不贫穷”





《二》

去年“五一”,我爸提议要去“莫言旧居”看看,我说“行,咱们捎带点字画吧,摆摊卖卖试试,也算一举两得”我们随便找了些,便出发了!  

走到河崖街的时候,一辆三轮车赶了上来,我回头一看,是那个男的卖书人,比以前苍老了很多,我爸顺口问他“你也是去莫言那摆摊吗,能占到埝儿(地方)?他说“能,我常去”,然后我爸又问他“卖的怎么样”他说“凑合吧,现在买书的人不是太多……我先去着…… ”


因为他的车速较快,所以说话间两辆车拉已开了距离,然后把我们甩在了身后……


看着他渐去的背影,我便跟老爸说“到那边卖书能卖出去吗,去那里都是吃喝玩的,他这大老远的不够油钱”


老爸说“你不懂,这是一种锻炼,一种爱好,也是一种精神,前几天不是有人让我写《朱柏庐治家格言》吗?第一句话就是黎明即起,天一放亮就要起床,他赶集卖书几十年了,已经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而且你知道一辈子专心干一件事情是多么的不容易,什么叫做持之以恒,你要是从小开始写书法,不用一辈子,练就这时候也应该写的差不多了,可是不成器,哎……”


我又不服气,多说了几句“但是现在有几个看书的,现在都是互联网时代了,都是电子书,在网上就能看,卖书不挣钱,应该改行卖点别的,才能挣到钱”

我爸说“挣那么多钱干什么,够吃够喝就行了”


“哎!你根本不懂!现在是金钱社会,没有钱人家看不起”


我爸一下子火了,“谁说的,你这学问都吃到肚子里去了吗,前几天胶州书协杨金光刚送给我几个字‘藏书为富,爱字不贫’你忘了吗?字面意思都看不懂还卖整天字画?!像这个老赵(前边提到的卖书人)就很了不起,很不简单!他一辈子藏了多少书??所以他才是张鲁首富……哈哈哈……”


我接着说“我晕,真是谬论。现在有了钱可以买车买房呀,现在是车子和房子的时代了,不喜欢也得有,跟大家看齐……”


“哈哈,《朱柏庐治家格言》还说了‘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你说的车子房子只是暂时的,都留不下来,滚滚长江东逝水,只有笔墨和文字能留下来…………额……


我说不过他,一路上便没有再作声,很快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


创作谈:我老爸只是个农民,所以他的见解并不一定正确,他和那个街头卖书人都是出生于‘吃糠咽菜’的年代,所以生活里能有点‘白面’,他们已经很满足,那个年代让他们学会了‘不攀比’…

当下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齐’, 80、90、00后们攀比和炫耀的心态日益加重,虚荣心膨胀的同时,自卑的心理也相伴相生,我们在盲目攀比同时往往忽视自身价值的存在,在岁月中沉沦!希望从卖书人身上和农民老爹片面的话语里,我们能够重新能重新审视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