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汉语大字典》编委会采纳了我的建议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这是笔者创建公众号以来第87篇原创文章,以后所有的文章全部保持原创,愿尽我所能把复杂的医学问题或与医学相关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简洁的示意图、清晰的照片等表述明白。尽可能从全方位多角度解释医学,让人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医学,而不是片面、错误地认识医学。愿学医和对医学感兴趣的好友们带来难以用金钱买来的宝贵财富。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参阅目前最权威的字典《漢語大字典》,结果发现其内容竟然有很多地方出错了,不符合客观实际,就给编委会写信纠错。因此就有了本公众号里“《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里的谬误之处系列”文章共10篇,共42个字。为此,编委会在“《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缩印版”里进行了更正。出版后赠送一套以兹鼓励。如果有想购买的,可以联系我,价格会便宜,具体便宜多少,没说。

    在这里把我提的建议和修改后的内容呈现给大家。

                                           原版

                                        缩印版

完全采纳19:疒加禾  (P2854)

饥饿病。清翟灏《通俗编·雜字》:“腹常如飢曰~。”清范寅《越諺》卷中:“~,誐也。”

笔者注:笔者常言,医学上的事,许多时候,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不能少,一个字也不能改。无论是多了,或少了,或改了,都错了,或者是另外的意思了。后面的两个例子,一个解释成飢,一个解释成饿,现在多用双音词,解释成饥饿还可以理解,但是解释成饥饿病就不可以理解。什么是饥饿,什么是饥饿病?能等同吗?有“饥饿病”这种病吗?或是指,饥饿到骨瘦如柴时叫饥饿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等都有诊断标准的。

  新版P1391:把“病”字去了。

20疒加付(P2854):(采纳得不好)

《説文》:“~,俛病也。从疒,付聲。”

脊柱弯曲,不能仰起。《説文·疒部》:“~,俛病也。”徐鍇繫傳:“《爾雅》注:戚施之疾,俯而不能仰也。”余岩《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卷四:“(~偻),盖即今之脊柱后弯也,亦名龟背。”

笔者注:首先说“俛”字,含义是低头,肯定是人正常的低头动作,所以用单人旁,没用疒字旁;如果成为病态,就是总低着头,不能抬起来,用仰也不是很合适,仰是正常人直立的情况下,头或身体向后为仰。所以仰和不能抬头是不同的含义。《説文》里说,俛病也,应该指一直低着头已经成为疒了。《爾雅》里说“俯而不能仰也”,这里的含义包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直立的含义,应该是最准确的。余岩《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卷四:“(~偻),盖即今之脊柱后弯也,亦名龟背。”的描述有三点:一盖字表推测,没有肯定;二脊柱后弯,表明不是侧弯;三是龟背,比较形象。而本字典,改写成脊柱弯曲是不准确的,脊柱还有侧弯呢,后面说不能仰的话,包含还可以直,也不准确,而“不能仰起”就更难理解了,是仰卧起坐的仰起?对于脊柱后突或者后弯的人,仰卧时可以起来的。笔者认为此字的准确表达是:人站立时,只能弯腰低着头,不能直立抬头,更不能仰头。如果还能够直立的话,就应该算不上疒,比如过度劳累或青少年时的习惯性弯腰低头的姿势。

新版P1392改成:脊柱向前弯曲,头不能仰起。

再注:这样改还不好。低头弯腰时,脊柱是向后凸/突的,所以还是《爾雅》注:戚施之疾,俯而不能仰也。余岩《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卷四:“(~偻),盖即今之脊柱后弯也,亦名龟背。”的注解不是很正确,一般应该叫脊柱后突/凸。头向下低,应该是弯腰的动作,所以叫低头弯腰,而不能叫脊柱向前弯。

采纳14、“疒”加“及”(P2847)  打不出此字。jí

《説文》:“jí,病劣也。从疒,及聲。”

病弱无力。……苟杞疗虚jí病。謂jíjí无气力也。

笔者注:劣和无力能否等同。劣和虚,和弱能否等同?笔者认为,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如不注解。

新版P1388:病劣。 

采纳15、疣(P2848)

笔者注。用“肉瘤”注解“疣”,难免产生歧义。现代肉瘤常指恶性肿瘤。而疣多数不是恶性,当然有的可以是恶性的。结合临床实际,疣基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丘状,另一种是有蒂,都是赘生物,所以用赘解释比较接近。笔者建议用“赘生物”解释更贴切一些,或“皮肉的赘生物”。实在不准确,就不如不解释。

     新版P1388,皮肤表面的赘生物。 

部分采纳13、疝(P2846)

病名。指某一脏器通过周围组织薄弱的地方隆起。头、膈、腹股沟等部都能发生这种疾病,而以腹股沟部最常见。

笔者注:对这种病的解释欠准确。另外,部和部位的概念欠妥。腹股沟本身就是部位。不用‘指’。所以建议:某一脏器通过其周围组织薄弱的地方部分或全部进入非其正常所在位置。因为隆起只有在体表才能见到,脑疝是见不到隆起的,膈疝或食道裂孔疝也见不到隆起的,而后面引用的古人的文中都没有提到隆起。还有隔疝。头、膈、隔、腹股沟等部位都能发生这种疾病,而以腹股沟(这里应该去掉‘部’字,你不能说北京部,唐山部等)最常见。

  新版:P1388病名。指某一脏器通过周围组织薄弱的地方隆起。头、膈、腹股沟等部都能发生这种疾病,而以腹股沟最常见。 

完全采纳12、疙(P2846)

头上突起的疮癣。《正字通·疒部》:“疙,頭上瘡突起也,俗称疙秃。《淮南子》:‘……親母爲其子治疙秃,血流至耳,見者以爲愛之至也。’……俗本《鸿烈解》‘疙’作‘扢’。

笔者注: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解释时硬在疮后面加了一个“癣”字。疮即疮,癣即癣,没有疮癣吧。

   新版P1388头上突起的疮。

完全采纳21(P2854)

皮肤上起的红色小疙瘩,也指痘疮。……。

笔者注。从后面的引注中,哪个也没有注明疹的颜色,也没有注明是白色,红色等,这里硬加上了红色。临床上,与皮肤一样颜色的、或苍白色的,或暗褐色的、或黑色的等都会有,没有强调过只有红色的才叫疹。后面的注解“俗呼痘疮为疹”,是正确的,翻过来说:疹就是指痘疮,就不正确。因为疹比痘疮的内涵大,痘疮应该属于疹的范畴。说成年人是人是对的,说人是成年人就不对。古人以田力(男),用力于田也,代表能够从事田间劳作的人(男),应该是指能够从事田间劳动的人,用此字借指男人就不是很正确。后人以能从事田间劳作的人代替所有的“雄性/♂”的人是不对的,笔者认为,除了能够从事田间劳作的人之外,还有老幼病残的“雄性/♂”也是“男人”。所以笔者给所有的“雄性/♂”的人造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字:。临床上水痘也是痘疮。起初都不是红色的,而且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红色的。所以笔者认为给的注解有错误。如果解释成:“皮肤上起的小疙瘩,多数情况下是红色的”还算合理。

新版P1392皮肤上起的小疙瘩,通常是红色的。 

部分采纳21(P2856)

《説文》:“痔,後病也。从疒,寺聲。”

肛门病。因肛门或直肠末端的静脉曲张而形成的突起的小结节,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症状是发痒,灼热,疼痛,大便表面带血等。通称痔疮。……

笔者注:古人造字之时,对人体认识是非常肤浅的。从《説文》注解看,後病,应该理解成相对于前而言。医学上前后的区分是以会阴为分界线的,所以其指的“後”,肯定是指肛门。所以古人把肛门也叫后阴,前面的叫前阴。前阴后阴会合处称会阴。如果《説文》解释正确的话,痔是指肛门罹患的所有疾病。而现代人们专指痔疮。因为肛门罹患的疾病不只有痔疮,还有肛瘘、肛周脓肿、肛裂、肛门闭锁等。所以没有专门的“肛门病”这么一种病。要不仅用后面的痔疮的解释,或,现代专指痔疮。其实痔和痔疮还不同。单纯的痔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即病人没有感觉。有“发痒,灼热,疼痛,大便表面带血等”症状时才能够称为痔疮。内痔,外痔,混合痔都可以没有症状,而痔疮就有症状了。

参看“疒加畾”的注解:“初起为~,不破为痔。”p2892.

新版P1393:把原来的“肛门病”改为了“肛管疾病”。 

完全采纳22(P2857)wěi

殴伤。顔師古注:“殴人皮肤腫起曰疻,殴伤曰痏。”

笔者注。参见“疻”字的注解。“殴人皮肤腫起曰疻,殴伤曰痏。“这句话应该是这样的:“殴人皮肤腫起曰疻,殴(人皮肤出)伤曰痏。”所以在这里不能简单地注解称“殴伤”。殴得骨头折了就不是痏。殴得内脏出血了也不是痏。而只有“殴人皮肤出伤“才叫痏。

  新版P1393殴人皮肤有伤。

完全采纳26P2874.

《説文》:“瘖,不能言也。从疒,音聲。”

失音病。啞。《説文·疒部》:“瘖,不能言也。”王冰注:“邪内搏于陰则脉不流,故令瘖不能言。”

笔者注:《説文》里用“不能言”,不如《黄帝内经》里用“言无音”更是比较正确。因为言无音则音疒,乃成瘖。

王冰注:“邪内搏于陰则脉不流,故令瘖不能言。”前半句不做评论。后半句这样写是不合理的,这样写瘖和不能言的逻辑关系不明。如果改成:故令不能言而成瘖,按照黄帝内经里的说法,应该这样写:故令言无音则(而)瘖。

还有关于“失音病”,不如就用“失音”更合理。关于失音病的名词不确定,失音症还比较合理,但是不能等同于此字。

所以笔者建议,要用“不能言”,不管是“该言而不能言”,还是“声带或呼吸系统因疾病不能言”。用“失音”还不错,和“言无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不能用“失音病”

   新版P1401:失音。

采纳27(P2867)

(一)féi

中风病。……

笔者注,后面的引用注解中都没有提及“中风”,多数提及了“风病”。不知到编委会为什么很突兀地冒出来了“中风病”之说。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风”一词。“中风”是一类病,而“中风病”是什么?

   新版P1398:风病。

采纳28(P2867)

《説文》:“痬,脈痬也。从疒,易聲。”

狂疾。……

笔者注:“狂疾”二字来得太突兀,怎么解释?后面的注解也没有这方面的含义啊?后面引用的都与脉有关,,特别容易受到惊吓,很容易出现惊恐,多见于精神病患者,或见于某些有心律失常的患者。

   新版P1398:精神失常。

采纳30  (P2868)

久治未愈的病。……

笔者注,后面的引用中谈及“久固之疾”及“久病也”都没有谈及“久治”,怎么就给加上了呢。古代,没有或很少有治病的经验,医生也非常少,几乎靠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的来自愈的。哪有象现在这样的。再说,医学快速发展不过百年而已嘛!所以,“久病”很准确了,不宜再加“治”字。即使到了现在,也有非常多的病人所患的疾病没有去治疗过。后面的癈(p2888)的注解里就是久病不愈,而没有久治未愈的含义。因为癈,痼也。

   新版:P1398:积久未愈的病。

采纳31  P2869

身体某一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不能行动。……

笔者注:多或少一个字,意思就会改变,更何况加了这么多的字。用“不能行动”来代替前人的“不能起”、“不能行”或“步行不便”尚可以容忍。而用“身体某一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加在前面,和后面的“不能行动”是因果关系吗?如果是,那么,前半句就应该强调是与运动有关的器官或系统。又因为机体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萎缩的,不是所有的器官或组织或系统萎缩都会导致不能行动的。比如胃萎缩、肾萎缩、膀胱萎缩等。如果此字通“痹”的话,似乎应该理解成,因痹所致,疾病的终末期基本都会出现“不能起”或“不能行”的结局。而即使仅仅指运动功能受损,也不一定都“不能行动”。比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或脑梗塞后遗症、或脑出血后遗症、或意外伤害后遗症等,可以有痿的表现,不一定都“不能行动”。所以笔者认为,痿的含义:由于机体的运动系统机能(功能)部分至全部受损,出现行动不便至不能行动的状态。

   新版P1399身体某一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

采纳33疒加肥   P2869

同“痱”。中风病。

笔者注:见笔者对 “痱”的建议,这里的“中风病”也改了为宜。

   新版P1399同“痱”。风病。

采纳34P2870

下呼吸道黏膜分泌出来的黏液。中医以为痰由某些疾病所引起,又为致病的因素之一。……

笔者注:“下呼吸道黏膜分泌出来的黏液。”这句话欠准确。痰夜必须经过下呼吸道、咽喉排出来,但是,痰夜的来源可不仅仅局限于下呼吸道分泌的,也来源于肺泡,或肺叶组织,不光是分泌物,还有可能是肺或气管的坏死物,不光是黏液,还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还可能会有血液等。后面写的中医的内容,笔者觉得没有问题,但是,前面写下呼吸道可就是西医或现代医学的名词了,是否还应该加上前缀,比如西医认为,或现代医学认为。所以笔者建议:声带以下的,通常通过咳嗽的方式排出的(黏液状)混合物。为什么加通常,是因为没能通过咳嗽方式排出的滞留在内的也是痰。

新版P1399:肺泡、支气管和气管分泌出来的黏液。 

采纳36  P2873

肌肉不丰满,与“肥”相对。……

37(P2202)

胖,脂肪多(跟‘瘦’相对,现一般不用来形容人)。《説文·肉部》:“肥,多肉也” ……笔者注:造字和理解字要结合实际的,字都来源于生活和现实。古人那时还没有明确地

把肉分为肥肉和瘦肉。只要多肉就是肥,少肉就是瘦,所以瘦是疒字边。结合实际:瘦的人不能仅仅理解成肌肉不丰满,肥肉也要少啊。小孩肌肉不丰满,不能说小孩瘦。所以瘦,还是应该与肥相对,肥是多肉,瘦就是少肉。非得理解成肌肉,那么对于健美的运动员来说,肌肉非常丰满,能一定叫肥吗,如果叫,又和肥字的解释相矛盾,因为肥字给解释成了“脂肪多”了。而健美运动员,或一些大力士脂肪并不多。所以,笔者认为,肥就解释成多肉,多于正常范围的多;瘦就解释成少肉,而且是少正常范围的少。现在衡量肥瘦的标准有“体重指数”。不能用肌肉来衡量。

瘠和瘦,是同样的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说的。

   新版P1401:脂肪少,与“肥”相对。

   笔者再注:尽管改了,还是不满意,如果根据肥的含义“多肉”也,应该改为:“少肉也”。这样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比如多指,多毛。笔者觉得,肥应该写:肉多,瘦则是:肉少。 

部分采纳38疒加畢bì P2877

《説文》:“~,足气不至也。从疒,畢聲。”

脚麻,脚筋肉痉挛。……

笔者注:麻是自身感觉,是症,筋肉痉挛,既是症,也是状。即症状。出现这样的症状是气不至引起的症状之一。古人或中医上认为,机体的一切功能都离不开气、血。而且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血行,气滞血瘀。所以,气不至,血也不至。所以有生活经验的人,如果坐时间长了,会出现下肢或足的一些症状,除了麻木,还可以失去知觉,还可以有疼痛,不能运动,痉挛,皮温低,皮肤苍白,时间过长的话还会出现组织坏死。所以用“脚麻,脚筋肉痉挛”解释此字就会缩小了其内涵,改变了其含义。

    新版P1403:气血不至引起的脚筋肉痉挛。

采纳39疒加員 yùn p2878

头晕眩病。……

笔者注:后面的引用里没有晕字,而晕与眩是不同的概念。

新版P1403:头眩病。

采纳40  p2879

体表或筋骨间的赘生物。……

笔者注:不知道编委会是如何理解后面的引注内容的。机体分为体表,就应分为体内,体内的任何部位,或者说器官或组织都会生长赘生物的,哪里仅仅指筋骨间呢?。肌肉可以长肉瘤,血管可以长血管瘤,淋巴还可以长淋巴瘤,等等。

   新版P1403:体表或体内组织的赘生物。

   笔者再注:还不是很满意。体内不仅仅有组织,还有器官。应该写体表或体内组织及器官的赘生物

采纳42[痫]  P2885

病名。发作时痉挛,意识消失。即羊痫风。……

笔者注:首先,痫字本身不代表癫痫,癫痫也不能和羊痫风等同,羊痫风应该包括在癫痫里边。其次,即使等同,羊痫风发作时,也不都伴有意识消失。其有大发作,还有小发作呢。还叫羊角风。而羊痫风的代名词是癫痫,为什么不写:即癫痫,也叫羊角风,或羊痫风。痫字的内涵肯定不能等于羊痫风。总感觉文字是笨拙的,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还有,癇是病,但不是病名吧,癇应该是症状,“癫痫”是病名,“痫病”也可以是病名。

   新版P1406:病名,即癫痫。

部分采纳43、癫      p2894

    精神病。……

癫痫。……

笔者注:癫字不能等于癫痫。这样注解也不合理。即:痫不等于癫痫,癫也不等于癫痫,癫痫可以看做等于羊痫风,或羊角风。癫、狂也,也不能等于精神病。

   新版P1411①精神错乱。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后可以“查看历史消息”。还要点赞、赞赏、转发、写留言。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