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天呐,十几亿人说的普通话竟然只是一个小县城的方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把我看见的告诉你

让你变得更好的同时

我也更美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号


开卷有益

对大部分南方人来说,说普通话简直是一种折磨,因为从小说着地方方言长大,舌头和嘴部的肌肉都已经形成了惯性,突然间要说另外一种语言,总有点别扭。

 

然而,你怎么也想不到,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小乡村,普通话就是当地的方言。

 

也就是说,这里的老人小孩,不用后天刻意学习就个个能说普通话,且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圆润流畅,韵味十足,水平堪比播音员。


文 | 盛博  朗博     

      转自微信公众号“世界华人周刊”(ID:wcweekly)


1

全中国通用的普通话,竟来自这个小山村

现在,大部分人认为的普通话,就是北京人的方言,但是这个看法并不准确。北京人的普通话与新华字典里的发音其实是有一定区别的,最明显的就是那股 “京城味”,儿化音特别多。


而普通话最标准的发音,其实来自这个地方——与北京一山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

这还得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起:


1953年春,滦平第四完全小学读书的14岁同学白凤然,突然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办公室里面坐着两位来自北京的神秘人物。


神秘人物让白凤然别紧张,好在当时只要按要求读报纸中的一篇文章即可。白凤然就按照平时在家里说话的语气,大声朗读起来。然后,他们又让他读了一篇语文课文。读完以后,两个神秘人物连连点头,读得真好啊!


接着,还有另外3名同学被请来,给神秘人物读了几篇文章。


除了这些同学,这两位神秘人物,还先后在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和火斗山乡,找了3名村民,也是一样的要求——说话、朗读。


,他们来滦平是为了考察采集取音,为制定通用语言规范收集资料。

                国家语委在滦平采集样音


不过,让白凤然他们想不到是,他们的语音竟成为日后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被大家尊称他们为“语音七老”。


所以,滦平方言发音最接近今天普通话的标准读音


60年后,白凤然又再次被选中成为语音采集对象之一,74岁的他每天凌晨在地下录音室要录音四个多小时。


今天,滦平人的一口“普通话”,使很多年轻人在北京及各地都做了播音、话务员工作。


看到这里,有人会奇怪:为什么普通话偏选滦平方言为普通话的发音基础呢?


2

与外界的隔绝,让“首都方言”得以完整保留

600年前,明朝永乐时,那个从自己侄子手里夺来的皇位的朱棣,由南京迁都北京,大批操着南京口音官员、士兵来到北京,南京口音与元朝的老北京口音慢慢融合,就形成明朝的北京话,这也是当时官话。


朱棣为了防止北方蒙古人的进攻,将古北口外的居民和军队全部撤回长城以内。


所以,在长城外形成了大范围的军事隔离无人区,而滦平就处在这个无人区的最南边。


从此,滦平再没有人居住,原来的方言就消失了。

                        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


清朝建立后,满人入主北京,开始积极学习汉文化,也学说北京话,不过其中也加入了满族语音要素。


所以,清朝的北京话实际上包括了元朝北京话、南京话及其满族三种发音的特点,集众家之长,这种口音当然具有优势了。


康熙帝时,建了避暑山庄,滦平就成了北京与承德之间的重要通道。清政府鼓励旗人建立“口外庄田”。于是,很多旗人来到肥沃的滦平,建起庄园。


毕竟是皇家庄园,岂是一般平民能随便出入的地方,再者,滦平地区交通不便,相对封闭,与外界隔绝,正是这种环境上的优势,让滦平人那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而相比北京,则因受到外来人口影响,加上清末民初的社会动荡,经过新文化运动,北京人生活及其语言都发生变化,这时候北京话反而不如滦平口音纯正了。


建国初,国家要建立一套通用语言规范体系,经深入调研,发现滦平的北京话最纯正,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滦平采音的故事了


说到这里,聪明读者就明白了,所谓的普通话其实就是官话,。正如滦平的方言,正因完整保留了首都所在地——北京的语言,所以才被国家选入普通话。


那么,如果按这个规律来算,中国古代历朝的普通话又都是什么呢?

3

中国历朝“官方语言”的更迭

中国各朝代官话多次更变,因定都、,都城在哪里,哪的话就是当朝官方语言,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这也方便于各地人的互相交流沟通。


西周社会是古代中国文化制度的奠定时期,西周的首都洛阳话就成了当时的标准音。


西周先秦的“洛语”,就成官语,美其名曰“雅言”,它也是以后中国各朝代国语的基础。

                                            古洛阳城


秦朝后来统一全国,具体用什么语言无法考证,据估计就是西安一带的关中话了,至于怎么发音,可以参考陕西的秦腔。


刘邦推翻了秦朝,当然不能以“秦人之腔”为官话国语了,汉朝就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洛语”是两汉的普通话了。但可以想到,这发音一定有关中语的特点。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东晋迁都建康(今天的南京),承袭汉代,还以洛语为国语,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


南京话就成了国语了,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到了隋唐,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在以南京话和洛阳话雅音为基础正音,形成长安官音——“秦音”。


唐承隋制,西安话“秦音”就是国语了。

到了宋朝,定都河南开封,与洛阳不远,所以,国语还是“雅音”洛阳语。


元朝定都北京,定蒙古语为国语,元代的普通话恐怕是充满蒙古味道的北京话。


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南京官话为官方的标准语。


后来,他儿子朱棣迁都北京,从此,北京话就一直成为了中国的官话了。

                             紫禁城


满清入关造就中国历史上汉语的最后一次退变,满人把紫禁城周围10里之内的汉人全部赶走而专属满人居住,这个范围称为北京的内城。


而10里之外称为外城。内城的满人说满语,外城的汉人说明朝官话即南京话。


很快满人发现满语在老林子里打猎伐木还能凑合着用,一进城面对花花世界词汇量远远不够,靠满语没法生活,只好硬著头皮学汉语。


但古汉语 的发音较为复杂,至今闽南话有七个声调,粤语有九个声调,还有p,t,k,m,n,ng六种辅音韵尾。


游牧民族南迁后显然发不出这么复杂的音,于是北方的语音越来越简化和胡化,同音字愈来愈多,要保证语义的准确,只能将复合词大幅增加,导致语言越来越啰嗦。学过古汉语的都知道,古文言简意赅,将古文翻译成 现代汉语,要多费不少口舌。


问题是满人学汉语有先天缺陷, 入声字发不出一下子全部丢弃,造成现代汉语同音字急剧增加,语言表达能力大幅下降。


满人发音象老外说汉语那样不伦不类,但满人不是老外而是中国的统治者, 这种蹩脚汉语在北京内城定形后,迅速向外扩张,随着满清统治的巩固而遍及全国。


 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馆,首次确立以北京内城官话(满式汉语)为国语正音,大力推广满式发音。但南京话直到清末,依然有“南京白话最堪嘉”的美誉。满式汉语的国语标准音地位至清末民初才最终确立。



从此蹩脚成为正统,这种对汉语的发音、词汇和语法进行全面破坏的满清官话被定义为“国语”,清267年统治将汉文明彻底地从地球上抹去。


延伸


为何叫普通话?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


:“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


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就普通话的方言基础产生了激烈争论,最后,大会决定采用投票办法,从覆盖汉语区的15种主要方言中,选出一个作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当时的投票结果是:北京官话(以北京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52票位居榜首


西南官话(以西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获51票,以一票之差名落孙山


第三名是吴语(以吴语为基础方言,以苏州或上海语音为标准音),获46票


粤语(以粤语为基础方言,以广州语音为标准音)获25票,名列第四。


1956年2月6日,,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个世界因你的关注而变得温暖

             长按以上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



有话想说?文末聊两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