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探视·公玊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下》载:“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据以上文字得知公玊带是汉武帝时济南人,他给汉武帝贡献了一张图纸,是为在泰山祭天建设的一座大殿,也是简陋天坛的雏形。时间在公元前116年,元鼎年内;或者是在公元前110年,元封年初期。

有文字记载,说公玊是复姓,带是名。唐朝林宝撰《元和姓纂》中却沒有收录公玊复姓,林宝是济南人,他和汉代的公玊带都是济南人。按说林宝和公玊带同是老乡,他考查纂揖姓氏,应该详细调查一番本地乡籍是否有此姓氏,可是他的书中就没有公玊此姓。以后北宋的《百家姓》无此复姓、南宋的《姓氏·略通考》有记载,却是记载错误。其他后人都是大多依据林宝《元和姓纂》抄录而来。既然《元和姓纂》没有把公玊当作复姓记载,那么公玊姓就是不存在的,只是后人见到公玊带的名字,觉着此姓名稀见,就妄下结论为公玊为罕见复姓。也许后人见到笔者公丕刚,也会很武断地说公丕是复姓,刚是名。我要告诉大家笔者姓公,丕是辈分,刚是名字。我是单姓公,而不是复姓。笔者家在山东省蒙阴县,公姓有十万之众,非是只有笔者一个人而已。那么公玊带也不会只有他一个人,其宗族大小也应是一个群体存在。《史记》记载他是济南人,在西汉之前济南一词还不是一个确切的地区名词,只是指济水流域的南边地区。汉武帝时,济南属博阳郡后改泰山郡,辖青州,那时的沂蒙山区皆属青州。也就是此泰山郡地方,就居住着公姓一族。公姓在《元和姓纂》载:“公,左传鲁昭公子公衍公为之后汉主爵都尉公俭。”这是公姓最早的出处记载,也就成了公姓唯一的根源来历说处。北宋《百家姓》载:“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以爵为氏九,皇、王、公、霸、侯、公乘、公士、孙更、庶长。”

明朝翰林大学士公鼐考证自已姓氏根源,也是到此止步,他的《问次斋稿·子训》载:“公族受氏,为国纪纲。公姓本出鲁昭公子公衍、公为之后。或以为公孙、公西诸氏之省,非也。汉有主爵都尉公俭。历唐、宋氏族诸家,皆有地望可考。云来地著,望于括阳。分支别派,不出鲁疆。大庭之履,尼父之乡。仰瞻岱岳,近企宫墙。”

明代王世贞《说部·宛委餘編十二》载:“公汉主爵都尉公俭”很显明的 是公鼐和王世贞抄录《元和姓纂》记载。就是后人抄前人的记载,就这样传承,既是错误,也在传承发扬,痛惜啊!如下文郑樵 《通志·氏族略·鲁人字》载:“公玊氏:玊音肃。黄帝时公玊带造明堂。”明明《史记》记载的公玊带汉武帝时人,郑樵却把他错误地写成黄帝时人,这种失实的史料我们怎么能作为依据呢?

还有现在的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更是妄言臆断,请看下文:“《鲁班文化研究丛论》主编王崇杰、副主编韩峰、邵长婕,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昭公死,定公即位后,封昭公长子公衍为公爵。当是公衍因战乱居齐,从此未归鲁。昭公还有一子公禺,出现在《礼记战于郎》中。公输最小。据笔者考察现在蒙阴县境内公衍复姓仍是一大家族,建国后还出过战斗英雄。公衍氏族家谱记载:‘先祖是鲁昭公之子公衍,被鲁定公封于公。后裔便以公衍为姓,族谱追溯到明朝礼部尚书公衍鼐。’公衍鼐还曾来滕留诗《滕阳道中》,其中四句‘山川滕子国,弦诵鲁人风’‘渐觉乡音异’‘只在大河东’。颇有思亲之意,耐人寻味。”可气的是“据笔者考察现在蒙阴县境内公衍复姓仍是一大家族,建国后还出过战斗英雄。”这一句话,毫无根据!本人生在蒙阴,长在蒙阴,姓着公,却不明白怎么就成了公衍复姓?荒唐至极!从他这一句话就可断定,他根本就没有来蒙阴,也没有详细考查。如此治学真是不负责任,误导世人、误导后人,其罪大焉!

公玊带,其“玊”字,《康熙字典》载:“《正韵》玉、玊二字不同,点在下画之旁者宝玉字也;点在中画之旁者,须、玊、许、救怠六三切。玊,工也。朽玊也。又国名,又人姓。俗书玊、玉不辨。《正字通》礼工,土、金、木、石、草、兽,皆名工琢玉者,谓之玊工。犹利木者谓之木工,因物殊名不必别,制玊字为琢玉者之称。读玊为:‘粟’、‘齅(嗅)’二音也。今玉工通作玉,不作玊,益见玊为赘文,虽载《正韵》后世不信从也。”

由此可知玊字是一个特殊技艺名称,是对精工玉石雕刻艺术人的特用字。公玊带给汉武帝献大殿设计图纸,他就是一个非凡的人,是一个集建筑工程;设计、制作为一体的工匠;包括玉石、石材、木材等,雕刻制作技艺于一身的人,知道他这个人,就会洞晓他的家族。从这里我们想到公输般,鲁班;公玊带济南人,汉武帝时为博阳郡,后改为泰山郡,为鲁国之疆域。

博阳郡,辖境约当今泰安、新泰、莱芜、济南、济阳、邹平、章丘等地。惠帝末,移治济水以南之东平陵 (今章丘西) ,因改名济南郡 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济北王刘宽,济北国除,其地并入泰山郡。泰山郡治奉高县(今山东泰安范镇),属兖州刺史部,至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领二十四县:奉高、博、茌、卢、肥成、蛇丘、刚、柴、盖、梁父、东平阳、南武阳、莱芜、巨平、嬴、牟、蒙阴、华、宁阳、乘丘、富阳、桃山、桃乡、式。

公输般乃鲁昭公之四子公贲(音ban般)《孟子离娄》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赵歧注:公输子鲁之巧人也,或以为昭公之子。也已经表明公输般就是鲁国人,就是鲁昭公的儿子。这个百工之长,被历代奉为神仙的人物公贲----公输般他的后人,难道不会以公为姓吗?公玊带又恰好是济水之南,泰山郡下属区域之人,又是一个艺术工匠之优秀者,自然是和公输般有着深厚的渊源。

古代家族技艺的传承是生存法宝,在严峻苛刻的社会环境下,有技艺的家族,往往是传媳妇不传女儿,为的是确保自己血脉能够延续,家族保持兴旺。公输般的后人也不例外,也会把百工技艺传给子孙后代。

公玊带的黄帝大明堂图纸的来历,就很明显了。一般普通的人会有这样的图纸吗?不是公输般的后人谁会有此物啊?值得让人去深思探究。

东岳雨石公丕刚 撰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