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新闻线人”的甘与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亲爱的读者:点击上方关注"善者传媒"




《善者》杂志

做老龄事业走向成熟的宣导者

做公益慈善走向辉煌的见证者

--------- 以下为正文 ---------


“新闻线人”的甘与苦


随着媒体事业的迅猛发展,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新闻从业人员,多如牛毛。新闻竞争,愈演愈烈。“新闻线人”,也就应运而生,成为都市里,不可或缺的新群体。他们以提供新闻报料为职业,而更多的人,则是兼职做“新闻线人”,我就是后一类。




记得是2003年8月初,我在北大参与《青年时代》杂志的采编工作。有一位名叫“爱心女孩”的网友宫晓丽,说要来北京治病,请求我帮忙。她身残志坚、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于是我就打电话给媒体,希望报道一下她的事迹。


当时《华夏时报》的记者柳志卿,第一时间,到北大采访了她。报道也很快见报,还是一个整版。我很是开心,觉得自己为别人做了一件大好事,很有成就感。更惊喜的是,没过多久,该报打电话通知我,让我去领新闻报料的奖励费300元。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新闻报料还有奖励。从此,身边发生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我就会在第一时间,及时提供给媒体。




我是一位在北大游学二十年的“北大边缘人”,媒体报道称我是:“北大旁听十年熬成的学者”“北大游学代言人”,实在是深感惭愧。当时我住在北大清华之间的燕东园,对于这两所名校的新闻,我是颇得“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有一段时间,我的报料,经常被北京的媒体争相采用,报料的收入,有时每个月,能有一二千元。这对从事文化研究与写作的我来说,不无帮助。北大残疾女博士郭晖、北大盲女秦玉花、袖珍女歌星吴小莉、超级矮男杨明、北大打工的“收藏大王”刘宇光、“藏书状元”魏林海、《中山颂》作者鞠盛、北大旁听生施经军、“亿万富翁”科学迷温邦彦、北大旁听的五旬菜贩范国梁等一大批人,都是通过我的新闻报料,而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


有不少人,最初并未引起媒体的关注,经过我的“报料”,“一夜成名天下闻”。我举一个例子。北大餐饮中心的临时工刘宇光,他是我在北大旁听时认识的一位好友。他在北大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了索求名人签名。他先后收藏了2000余个名人的签名封。我觉得他的事迹,很有新闻价值。于是我就给《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媒体报了料。想不到,报料当天,就有七八家媒体记者赶到北大,刘宇光成了他们争相采访的对象,简直是开“新闻发布会”。第二天,有5家媒体见报,刘宇光一举成名,“收藏大王”,名满天下。


“新闻线人”,首先要有敏感的新闻嗅觉,要善于发现新闻,及时提供新闻线索给媒体。我不主张只“报喜不报忧”,正如以“乌鸦”自居的作家、记者曹聚仁先生,而应“既报喜也报忧”,对好人好事要表扬,对恶人恶事也要批评,这样媒体才有公信力,新闻线人才有正义感!“惩恶扬善”,就是我作为线人新闻报料的宗旨,也是我做人的准则!


“新闻线人”,也要敬业。不怕苦,不怕累。不少职业新闻线人,为了挖到第一手的“新闻大料”,经常蹲守医院、交通事故多发点,一呆就是大半天。有时一无所获,也无怨无悔。遇到特殊情况,甚至通宵达旦。他们自己配备摄像机,有时突发性新闻,往往稍纵即逝,他们就是“准记者”,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拍摄与采访,等候报社记者赶至现场,配合记者完成采访。




新闻报料,一篇奖励费,少则一百、二百,多则成千上万,特别是爆炸性的独家“大料”,重奖上万。假如你有兴趣,不妨做一回兼职“新闻线人”,得了奖励费,既贴补了家用,更是丰富了人生,也对社会做了一番别样的贡献。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


---------

《善者》杂志

与善者同行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点击     →→ 




长按即可识别二维码

---------


《善者》杂志:shanzhe1999


---------


善者文化月刊艺术精编推荐:shanzhesh1999



------ 善 者 传 递 爱 心 ------



电话:0531—86970019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