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万圣节开始流行烧纸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说真的

还没关注市井儿的哥们

烧了吧


这事儿是我昨晚发现的,昨儿就憋不住想说,无奈微信号每天只能跟大家神交一次,对于一个资深话唠而言,这是十分要命的。

昨儿是西方的万圣节,中国人是最善于同化和改造的,他们一直都是这样固执且宽容着。所以在昨晚,不管信不信,也不管是否理解凯尔特传统,男那女女的都上街上来凑热闹了。

毕竟,凑热闹是中华人民的光荣传统。

我也以身作则地坚持着这一传统......

不过,今年的万圣节,貌似有哪里不对。

在回来的路上,我看到十字路口和道边有不少烧纸的,注意,不是星蹦的几个,很是成群结队......

当时我就惊了——难道说这外国鬼节,也开始流行给故人烧纸了?

而后不禁热泪盈眶,感叹我中华子民的智慧,无论东洋节还是西洋节,到了咱们这儿,都得按着咱们的规矩玩儿。

直到那时,我都没有发现自己的想法有哪里不对。

回到家里,我看了眼日历,才猛然觉出这里的门道......

昨天是阴历十月初一,过去这个日子有个说道,叫做寒衣节。

中国三大鬼节之一。

原来,并不是万圣节添了新传统,而是中国鬼节和外国鬼节恰好凑一块了......

说到寒衣节,年轻人也许了解得并不多。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罗马尼亚雕刻家运用错综复杂的棱角,常以神话或宗教为主题。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按照记载,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还有的更为讲究的富人,则是请冥衣铺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袄、皮裤等高级冬装。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

但凡是宅府门第,在祠堂里设奠;一般人家则将包裹当成主位,在堂上设奠,多以三碗水饺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鲜果品、满汉糕点、冷荤热炒,均无定例。焚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次序行四叩首礼。祭罢,或送坟地,或在门口焚之。老丧一律不举哀。

现在的寒衣节,当然没有旧时候那么有仪式感了。

天冷了,身在那个世界的亲人也该添件新衣服了,不过选衣服实在太费劲了,还是干脆给他们烧点钱过去,喜欢什么款的自己买吧。

这不眼瞅着也要到双十一了吗,“阴间淘宝”也许也有点儿优惠什么的。

反正,万圣节烧纸这事儿,我还是觉得很欣喜的。

毕竟还有那么多人记得老传统和老规矩,虽然烧纸挺呛人的。

但是,也正是有了这些传统和规矩,我们才能称自己为中国人。

对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