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你逃得过命与运嘛?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小时候,家长都说读书决定命运。

然而在这个房价飞涨的时代,好像是有几套房决定命运。


那到底什么是命运?

我们逃得过命运的圈套吗?

 

历史是镜子,在历史中寻找案例,

或许可以解答:到底什么是命运。

 

如果告诉你,有一个人,少年时家道中落,父母失业,奶奶死了都无钱安葬,靠借高利贷度日,你猜测他有什么样的未来?

 

1、        发奋读书,考上大学,之后工作努力,小有成就。

2、        平困度日,年纪不大,贫病而亡。

先别看答案,放下手机,认真想一想……

 

答案是:此人做到了1

最终却逃不过2的结局。

 

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可以说,无论达到多高的造诣,取得怎样的成就,

他终究会面对苦难拧巴的一生,因为这是他注定的命运。

 

为什么这么说?

让我们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   原生家庭。


家庭极大地影响性格。

大家都知道,原生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来最亲密的生活环境,

这个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有莫大影响:

小时后得不到的东西,长大就拼命想要,

小时候心灵受的伤,要用一生去舐舔愈合。


那朱自清的原生家庭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呢?

 

朱爸爸是个读书人,典型封建时期男权社会的当家人,个性极其严厉。

朱自清作业写的不好,轻则被打手,重则被烧掉作业一顿打骂。

 

他母亲周氏,则是典型的封建社会女性,

即使日后父亲另娶一个姨太太都是家里的姨太太去闹,母亲是不吭声的。

 

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男孩,

如果家庭富裕,

大概一生都温柔听话、隐忍担当,恋母情结严重,

比如梁思成。

 

然而朱自清,没这么好运。

 

朱父本在徐州当个小烟酒公卖局长,

家里算不算有钱,顶多就是不愁生活。

前文提到的姨太太一闹,这么点儿官职,父亲都没保住。

 

之后家里越来越穷,能进当铺的都当了,

后来奶奶去世都没有钱安葬,只能借高利贷度日。

这时候,作为长子的压力就显现出来了。

他得帮父亲,撑起家里一片天。

 

贫穷+读书人的骄傲=

 

他不可能放下身段去打工,

只能沉默着,拼命读书。

提前在北大毕业,

赶紧找工作,教书赚钱,

还要同时写稿子赚稿费,为家里还债。

 

这样的人,一辈子都会活在压迫感和责任感中。

 

的确,赚钱还债、养家,几乎是他一辈子的任务;

早年是养父母的家,

后来是养自己的妻子和8个孩子。

 

而他的责任感,更是蔓延到自己的职业——教师上,

于是他一辈子都在想:如何做更好更广大的教育。

 

 

二,性格。

说完原生家庭,我们大概能了解一个人的性格。

而性格,决定命格。

 

一个十分努力、有责任心的人,在事业上一定会成功,

成为清华学派的开创人,被誉为清华永远的中文系主任。

 

但一个穷过来的拼命的人,个性里自带的严肃、拧巴、拘谨,

注定会压抑他的才华,也阻碍他过丰美享受的生活。

 

所以年轻时以新诗著称的诗人朱自清,日后再未写过诗,

也没像同时代的文人那样,进行过小说、剧本等任何文学性的创作。

 

他更适合进行学术研究,做严谨的工作。

 

还算时代待他不薄。

那时候,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发展,

刚诞生的语言毕竟太稚嫩,不严谨,

这使白话文遭到很多老派文人强烈反对。

 

于是朱自清这么个拧巴的人在此时显现出他的价值。

 

他研究刚出世的新文学,

拧巴每一个助词、标点,拧巴每一个字的用法,

把新的文化现象当作学科在清华进行研究、教授。

 

他自己,也不予余力地用白话文写作,

用散文的手法,表现现代语言的优美易懂。

就这样,一个新的语言体系居然在他手里建立起来了。

因为他,白话文变成一个像文言文一样精密的语言体系。

这是朱自清在文化史上最大的功劳,这注定他的地位将是一代大师。


,也正是这种性格的延续。

 

性格是把双刃剑,

它给人带来多大好处,就带来多大伤害。

 

如果严谨甚至有时候拘谨,让朱自清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

那这让他在生活中,多少显得有些生活技能低下。


妻子不在身边的时候,他总是生活的很糟糕。

清华时期的同事俞伯平看不下去,总是叫他来搭火吃饭,

然后他会默默地,按月把饭前硬塞在俞平伯手里。


,没有天天按时送饭过去,

 

无论他身边的文人圈有多热闹,他总是一个人。

下课就埋首书堆。

谁知道这对他是幸运还是不幸。

 

 

三,时代。

最后,我们来说说时代。

人,永远不是单一的个体。

人是裹挟在时代中的一个分子。

所以命运,永远无法和时代抗争。

 

前面说到时代给了朱自清机会,

但时代,也注定朱自清逃不过悲苦的一生。

 

毕竟,那是个动乱的时代。

 

,朱自清随学校迁到昆明,。

那时,,

但这点工资,在物价30倍翻涨的年代,连路边要饭的都看不上。

那是有个段子:跟乞讨者说,我是教授。乞丐就会同情地走开。

 

他只好拼命写稿,可那点稿费,不过是杯水车薪。

他永远吃不饱饭,也看不起病,

本身就清瘦的身体此时体重变得只有38.5公斤,这个体重伴随到他离去。

 

,回到北平。

他拿着清华园最高的工资。

 

那又怎样?

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够买一包大米吧。

 

这种生活条件,他能活多少年呢?

50岁,病死在医院,好像也是合情合理的结局。

 

时代,成全了朱自清,也让朱自清辛苦地过了这一生。

这些,都是他逃不过的命运。



看完这些,不知道开篇的问题,

能不能得到一些新的答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推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