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为什么我们说“斜杠青年”而不是“斜线青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01


最近老板转给我以上这则广告,让我评估业务可行性。

评估完毕之后,我特别注意到,这则广告文案里有一句话“未来的网上零售市场会趋向碎片化”,从目前趋势来看,确实如此。越来越多商家依靠微信平台,通过做社群以及内容形成了新的零售形式。


意识到这一点,还是多亏了朋友圈,有位朋友新加入了某社交电商平台,在圈里发消息,她是一级建造师,公司主管,同时还是培训讲师,现在又是微店店主。另一个让人不能忽视的是现实是,身边朋友似乎大多都开启了双重或多重职业模式,有设计师兼手工匠人兼淘宝店主,有白领兼平台编辑兼自媒体人。


正常情况下,他们多种职业身份间会以 “/” 区分,因此他们这群人这叫“斜杠青年”。


根据百科词条,斜杠青年来源于“Slash”,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有趣的是,不管是查阅《英汉小词典》还是《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Slash的名词中文意:斜线。而不管是查询《新华字典》还是《现代汉语大词典》,都找不到“斜杠”的踪影。


只有在《标点符号使用规范》里,“/”这个符号才有个专属名称,叫做“分隔号”,又叫做“正斜线号”,在作为标号使用用法里,有两种分隔意思:“或”与“和”。


前者表示分隔可选择项,后者表示分隔项组成了一组。


反过来去追溯源头,这本中文译名叫《双重职业》(英文名: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 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 Success.)的书里提到的是不满足“专一职业”的年轻人在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生活后,自我介绍时会用 “/” 来区分不同职业。

例如: Lenny Platt,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Slash” 就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结合“/”这个符号的标号使用用途,相当于在说:我是很多个我,很多个我组成一个我。

“Slash”这个词用得真的很妙。




02 


“斜杠青年”确实是个网络词汇,和“油腻中年”、“佛系少女”一样,属于因某个段子或某篇文章而流行起来的网络用语,用于标定某类人群。而不同于后两者的是,词语本身就被打下了强烈的网络时代的印记。


当国内某位作者看了《双重职业》这本书后,可能深有感触,灵感一来,把“Slash”就译作了“斜杠青年”,音节好听,顺口好记,有情怀引共鸣(扯上青年的都有情怀,比如文艺青年),乍一听还有种莫名的高级感,让人一见难忘,比“斜线人群”、“斜线青年”强了百倍,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漫画里人脸上的黑线表情。



在追寻“斜杠”词语来源的时候,发现这个词作为电脑用语和计算机编程语言的使用频次极其高。再看看“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 这本书内容简介:


Are you a "slash"? With technology giving us the ability to work from anywhere and the nine-to-five grind becoming a thing of the past,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building careers filled with slashes.


大意是说科技给予了我们随时随地工作的能力,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正在成为过去,越来越多的人正打造自己的“斜杠”职业生涯。


我愿意认为,这种科技特指促使“互联网时代”出现并发展的科技。这个时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是近百年来相对自由的时期之一。今天你还可能一文不名,明天可能就创立公司,赶上风口,身家不只百万。


实际上,拥有多重职业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人群的专利。

中国上古时期的神农氏,即我们常说的“炎黄子孙”里的炎帝,发明刀耕火种,联合黄帝击败蚩尤,还有众所周知的尝百草事迹,他的职业可描述为:部落首领/发明家/军事家/植物学家。


给我们解梦的“周公”,也是位多重职业者:军事家/ 哲学家 / 政治家 / 思想家 。

近代的还有鲁迅:公务员 / 教师 / 作家。

国外的也有丘吉尔: 国家首相 / 作家 / 演说家。


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举例是举不完的。

“斜杠青年”这样的名称,没有出现在那些个时代,而成为互联网时代多重职业者的专有名词,脱不开网络科技大环境和网络文化的影响。


猜想一下,引入“斜杠青年”概念的作者也许接受过网络科技方面的教育,或者深谙网络文化特色,不然“Slash”由普通的语言工作者引入的话,很可能就是“斜线群体”,或者“多重职业群体”,后两种显然无法迅速流行于网络。


在互联网时代,“斜杠青年”是个让人有身份认同感的词汇,我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可我是独特的存在,传达这样概念的词语或者文化,大多都会流行开来。




03 


“斜杠青年”还有一层特别微妙的意义在于,“斜杠”表述的形象总让人联想起“倾斜的杠杆”。

提起杠杆,我们通常会联想起阿基米德说过的话:


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由此,经济学里有个名词叫“杠杆”。财务里有杠杆效应,指当某一财务变量以微小幅度变化时,与之相关的另一财务变量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2009年的《中国市场》有篇文章是讲如何利用“网络杠杆”实现企业战略意图的,内容是说,通过学习外部知识和借用网络资源来积累自身难以模仿的资源,达到突破企业边界,通过网络放大自身资源,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这篇文章帮我们理解了,借助“杠杆”的目的,就是放大自己的力——竞争力。“斜杠青年”之所以成为网络时代多重职业者的专有名词,是因为,借助网络杠杆和网络效应,实现“斜杠”的人生比之久远的无网络时代太过容易。网络时代里,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获取资源相对容易,而只要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越多,你的价值就越大。


在网络时代,斜杠青年们的“斜杠”无异于金融杠杆,相当于一个个“*” (乘号)。他们在做乘法,通过多重职业创造的价值和联结的资源,实现个人价值的放大。在本业以外发挥个人专长,比如做《罗辑思维》的罗振宇,比如做自媒体的六神磊磊,都非常成功的借助了互联网时代的财富杠杆效应,实现财富自由。


从这一点上来讲,“斜杠青年”比“斜线青年”要好得多,因为后者,在数学符号的意义上来说,是个除法。在人生财富上,我们当然希望做乘法,而不是做除法


但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无论是杠杆还是乘法,都有风险。杠杆要注意不能失衡,否则有倾覆人生的危险。乘法要注意系数不能小于1,哪怕0.99都没用,乘出来结果小于原数。


所以,真正的斜杠青年”,是各项职业完成度都大于1的,否则,斜杠就不可能倾斜,价值得不到放大。他们最终目的无外乎增加竞争力、从而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财富自由以间接达到人生自由。


总结起来,斜杠青年们是在说:给我几条斜杠,我能撬动人生自由。


END










白马字狐

关注我的你一定

温暖又有趣

微信号:baimahu11

文字:白马字狐

图片:网络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