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故事】《新华字典》背后的故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如果您尚未关注,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微言教育”关注我们。


3月5日,,首次写入倡导全民阅读的内容,这为在全社会掀起阅读浪潮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阅读需要热情,也需要扶持,尤其对于阅读资源匮乏的地区,相关的政策保障更显重要。

中国的未来系于儿童,危险在于文盲和无知。谈论字典等于谈论中国的前途……”—金克木

优秀的工具书是助人迈向阅读的基石。谈论阅读,让我们先来谈谈字典。


与字典有关的渊源 

创意于何时?

《新华字典》创意于新中国成立前夕那时,解放大军已经包围了北平城,父亲找来了周祖谟、吴晓铃、张、金克木等几位北大的语言学家,在围城的炮声中商议编字典的事。”魏建功先生之子魏至回忆说,“当时我还在上高中,有时放学回家,就能瞥见先生们在光线很暗的客厅里商议事情。”

金克木先生在一篇回忆短文中,也谈到了这件事:“我们在魏家的大厅中草拟新字典的构想,老式的房屋内光线不强,我们在朦胧中高谈阔论。涉及英文中的《约翰逊博士词典》、《牛津词典》、《韦伯斯特词典》以及黎锦熙主持多年未能成书的《中国大辞典》等。

有哪些大家参与?

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之心、忧患意识、文化担当从一开始就注入《新华字典》的编纂实践中,并铸就了“新华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主体基调。从1950年新华辞书社成立至1953年《新华字典》正式出版,叶圣陶、邵荃麟、魏建功、陈原、丁声树、金克木、周祖谟…等众多大家学者投身编写,为小字典做出大文章。


以读者为师的故事 

“鹅”字释义:只有雄鹅头部有黄色突起吗?

人们习惯称《新华字典》为“无声的老师”,纵观其编纂史,为了使注释更加准确、科学,它还虚心地以读者为师。

《新华字典》1965版、1971版中,“鹅”这个条目的注释为:“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脚有蹼,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后来,他们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大意是说,这位读者由于不知道怎么区分鹅的雌雄差别,在杀鹅前,特意查了《新华字典》,于是就把“头部有黄色突起”的鹅杀了。但杀了那只鹅之后,却发现鹅腹中有卵,于是特意写信给商务印书馆,反映了这件事。后来,编辑们查了相关资料才得知,鹅不分雌雄,头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鹅突起大一些。于是,就做了修改。

 

“莲”字配图:莲藕的一个环节上长两根还是三根茎?

还有一个关于“莲”的故事。1998版沿用了1979版“莲”的插图。但是,有读者来信,对这幅图提出了质疑。这位江西读者来信说:“本人认为在莲藕的一个环节上不会长出三根茎,正常的最多只能长两根茎:一根是长叶的茎,一根是长果实的茎。本人是江西省广昌县(莲乡)人,白莲是我们家乡最主要的农副产品。经过自己十来年的实地观察,也问过许多前辈种莲老人,从未有人发现过如字典中所画插图那样的莲。”

修订者为此作了大量的文献检索,最后发现,《新华字典》插图上的情况,不能算错,但却是极为少见的。为使其更体现普遍性,修订者重新绘制了“莲”的插图,对1998版做了“挖改”。这件事,1998版修订者之一贾采珠研究员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新华字典〉的插图——莲》,刊于《语文建设》2000年第10期。


与字典有关的人生 

莫言:童年特殊嗜好是背《新华字典》

据说,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莫言小时候有个特殊嗜好,那就是背《新华字典》。正着背完倒着背,有时候,问起哪个字在第几页,他都能答得出来。对此,莫言回应说:那时候书非常少,为了看书,想尽了一切办法,拿着自己仅有的几本书去跟人家交换,人家不感兴趣就帮人家推磨、割麦子,换来阅读人家藏书的权利。后来附近十几个村庄的书都看完了,实在没书看了,就看《新华字典》,看《新华字典》也觉得蛮有意思。

 

周有光:《新华字典》是文化绿洲和精神慰藉

在书籍匮乏的环境里,《新华字典》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文化绿洲,也是一种精神慰藉。,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随文字改革委员会下放到宁夏平罗的五七干校。“普通书都不能带,可是带字典可以。我就带了外文版的《语录》,还有一本小字典,有空的时候就拿这些材料作一些研究。”在干校劳动了两年四个月,他利用带去的《新华字典》作字形分析,为他数年后发表《汉字声旁读音便查》的研究成果积累了敦实的素材。

 

(内容图片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把它分享给朋友们吧!

感谢关注:微言教育

微信号:jybxwb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