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古诗词中“桃花”意象解析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在古代诗歌这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里,桃花独树一帜,占尽风光。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文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使“桃花”具有“春天的使者,美人的意象,悲情的象征以及桃源的意象”,作为中国人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桃花文化”。

一、桃花作为春天的使者,抒写诗人春之情结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桃花既在竹林外,可知竹多桃花少。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苍翠竹幕上点缀着数枝腥红桃花,分外艳丽。尽管是三两枝桃花,它却与鸭子戏水一样向人们预示了春天的到来。

二、桃花作为美人的化身,盛赞青春女子的娇媚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两个场景的映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甚广。

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

起笔画远景,引人入胜,天真有趣的一“问”引出一溪桃花流水,激活一份飘渺幻想,不言神往而神往自见,直写桃花而桃花传情。表达诗人心仪虚无飘渺,神往世外桃源的审美情趣。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诗人在描绘自然之景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怀,含蓄而深刻地表现出自己的抑郁愤激的情感,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诗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的形象,峦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采用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先写眼前水恋山的景象,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抒写愁绪,从而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全诗比喻新颖别致,形象感强。

五、桃花作为悲愁苦恨的陪衬,强化了人的悲剧命运

诗的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颔联写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面对美景而只能潸然泪下;颈联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尾联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知音难寻而始终相信会有知音真的理解自己。这首诗描写轻松欢快、而抒情深刻悲痛,富有艺术感染力。

此诗通过描写春草、柳树、桃花、李花等景色,借用东风、春日表达作者心中的愁绪和苦闷之情。前两句写足了春景,反衬出后两句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诗中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立意新奇,遣词巧妙。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