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人生的不遇之“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当下,已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2021全球移动市场报告》中显示,全球目前智能手机用户已超过40亿,我国以9.54亿的智能手机用户总量居首,普及率是66%。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十来岁的娃娃,大多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即使你到天涯海角,潜入深山老林,也能找到你。正如网络语所言:“只要一机在手,走遍天下无忧!”“一机在手,天长地久!”

可在以前,通讯远没有现在这样便捷,人们沟通联络很不方便,走亲访友常常不遇,“大将军”把门,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心情很不爽。古时候,文人雅士访友问道也经常不遇,可他们并不失落、懊恼,常于不遇中遇见很多,悟出很多,不遇成了美丽的际遇,成就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

唐代大诗人李白年轻时就是超级“背包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大半生都是在路上,“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过着纵情山水的生活。李白访友、寻仙、问道,常常不约不遇,可他似乎又遇到了冥冥之中期待的东西。在《寻山僧不遇作》诗中,虽然:

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回。

从石窗中窥见了白色的拂尘,已经落满尘埃,诗人有些失落,想要回去,可:

这种空寂空灵不是更好吗?逃脱尘世烦嚣,寻得这空空乐乐之净地,优哉游哉也!

在《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诗仙李白的“不遇”有着更大的收获,诗曰:

隐隐的犬吠从淙淙的流水声中传来,桃花带露珠,密林见麋鹿,野竹浮雾岚,飞瀑挂青峰......诗人倚着几株古松,并不去揣测主人去了哪里,而是展现旖旎想象,放飞悠悠思绪,在这空山无人的情境中,获取诗意的灵感和身心的慰藉。

孟浩然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因他未曾入仕,以隐士终身,被称为“孟山人”。他也曾访友不遇,遂书《寻菊花潭主人不遇》,诗云:

这首诗乍看平朴直白,似乎没有什么内涵,可细细品咂,却又韵味无穷。主人可能登山去了,小院里鸡犬相闻,生趣盎然,似乎代替主人,热情迎迓来访的贵客。

丘为,苦读数年方于唐天宝年间中得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享年96岁,据传是唐代寿命最高的一位诗人。他作有一首《寻西山隐者不遇》: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诗人攀行三十里山路寻友,轻叩柴门无人应答,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寻思主人莫不是去砍柴了、垂钓了?这次错过了,不能见面。失望之际,环顾四周,只见刚下过雨的草色愈发青翠,晚风送来阵阵松涛,吹拂窗户,望着眼前的清幽,平添了客人的雅兴。虽然没能与主人相遇,可这一趟寻访,却遇见意外惊喜,何必非要等待主人接见呢?

韦应物也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有一次,他趁着休假去访老朋友,可没见到老友,却悟出了他写诗的秘诀,诗曰: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诗人大概是初次来访,看了小院周边的环境,心里在想:这家伙难怪诗写得那么清丽脱俗,沁人心脾,原来他家门前有一弯清凌凌的小河,河对面是白皑皑的雪山。

不遇之诗,最有名的应该是晚唐苦吟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位真隐士。诗人离开繁华都市,要寻找的隐士,不就是在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吗?

寻访真理却不遇真人,有些失望,可望见青松之上的白鹤,不由自悟:这不就是仙洞之中修为高深的道家真人吗?

与贾岛同时代的晚唐诗人雍陶,去访问久未谋面的老友,可竟生疏得找不到朋友的家门,写诗说:

他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直走到中午了也没找到友人的家,盖因“村园门巷多相似”。最后找到没找到呢?诗中没交代,却寻到了“处处春风枳壳花”。枳壳花为枳树开的花,色白味香。枳木硬而多棘刺,常作为乡间篱笆墙。诗人未找到友人的家,却遇到了乡村淳朴的风情、美丽的风景,这不幸之幸更令人难忘啊!

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在某个春日去游园,园子的主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不得而知,反正他没有预约,结果呢?诗人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游园不值》,诗云:

这所园子应该很幽僻,门前长满了茵茵青苔。诗人轻敲柴门,无人应声,徘徊不得入,甚为扫兴。他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杏花探出头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领略到满园红火的春色,感受到绚丽的春光照彻心宇,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其实,人生有许多美丽的不遇之遇,你孜孜以求、苦苦追寻的,并没有遇到,却意外遇见别样的欣喜――遇见了唯美的风景,参悟了透彻的道理,或者一场浪漫的邂逅......不遇而遇、不期而遇,都是生命里的一次过往、一种因缘,惊喜的温暖的,或者空灵悠远的,都值得我们珍惜。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