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暴雨天的出行经济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题图2016年7月20日摄于北京


7月20日北京暴雨,中午和朋友约了饭局,叫了个Uber赴约。因暴雨导致的交通混乱,把我所经过的每个路口都变成一个死结,载我的Uber司机人很好,按我的指引,耐心地从一个死结钻进下一个死结。5公里多点的路程,平时只要十几分钟,我竟走了一个半小时。


饭后,仍然叫了个Uber回家,不需要赶时间,我选择了拼车,嗯,只需要5块钱(这是Uber当天推出的8公里内拼车封顶价)。Uber显示我需要等候6分钟。我打着伞,站在暴雨里,足足等了20多分钟,等到的却是Uber的通知短信:「糟糕,司机不得不取消此次行程。」然后是支付宝和招行推送的扣款通知。车没坐成,却被扣了8块钱,暴雨中的我,心情很糟(后来Uber退还了这笔钱)。


据财新TMT报道,7月20日Uber在北京的拼车需求大大增加,高峰期拼车订单增长超过100%。滴滴的顺风车需求同样出现暴增。「被专车司机取消了八次,当需求成为刚需时,就没服务可言。」一家传媒公司的客户经理忍不住在其朋友圈发文抱怨。


北京的暴雨,似乎让滴滴、Uber们遭受了更多的指责,而非赞美。


指责一,分享经济并没有解决需要打车的时候打不到车的问题;指责二,专车趁暴雨三倍、四倍的提价,这不是分享经济,这是趁火打劫。


尽管我在暴雨中的约车经历一点都不愉快,但我并不想把不该由约车平台承担的责任,硬推给平台来承担。解决供不应求的矛盾,只有两个办法:增加供给,抑制需求。对于约车平台来说,尽管可以通过运营手段、奖励政策等方法增加车辆供给,但最本质的手段只有一个:价格。约车平台通过对全局实时供需数据的掌握,可以对区域价格进行动态调整,以平衡供需。涨价是必然的,但天灾时刻涨价,搞不好就背上了趁火打劫的罪名。


多年来,出租车并不属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但却一直处在政府的管制之下,出租车的价格不是由市场供需决定,而是由政府决定。结果固然没有趁火打劫的指责,但出租车司机挑活、拒载、甩客、漫天要价成了常态,在上下班时间最需要打车的时候,成片的出租车趴在路边不接活儿。


出行平台归根结底还是一桩生意。跟政府规制的非市场的出租车生意相比,出行平台遵循的是市场的规则。如果你是出行平台的一名签约司机,在7月20日那样的暴雨天,5倍车价都不足以吸引你出车,那么你就没理由抱怨别人趁火打劫。



平时上下班时间水泄不通的北京北五环,7月20日竟然出奇地通畅。


记住,网约车并不是一种社会福利,约车平台不是政府,无权收税,它们也没有无条件满足你廉价出行意愿的义务。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种市场化补充,在极端天气和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它有以超常规的价格平衡供需的权利,在这方面惟一对它的行为有评判权的,是市场。


除了提高费率,Uber、滴滴们还通过降价、提高对司机的奖励等手段,鼓励用户拼车或搭乘顺风车,提高暴雨天的车辆利用率。事实上各大约车平台出于品牌和竞争的需要,不但不会利用极端天气赚钱,反而会在这种时候加大补贴力度。


据外媒消息,Uber和滴滴的股东正在商谈将Uber中国业务并入滴滴的可能性。对中国用户来说,这可能并不是个好消息,如果传言成真,滴滴在中国将不再有任何像样的竞争对手。一个失去竞争的市场,将是极其不利于消费者的市场。我觉得这比滴滴、Uber趁暴雨提高专车费率,更值得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