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二十四节气,为何能够申遗成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关注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专注民俗文化类内容!



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天文历法体系成熟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并不单纯为了指导农耕,它还指导人们的医学活动,养生保健,因时施治,莫不依从。也是天地人三才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乃至为人类宇宙观的确立,和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元素。




我国历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使用的既不是纯阴历,也不是纯阳历,而是阴阳历,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一直如此。这种历法兼顾了太阳年和朔望月两个周期的变化,用朔望月反映月亮的阴晴圆缺,用太阳年反映四季更替,要求历法不要超前或落后于实际天象,因此编制阴阳历比编制纯阴历或纯阳历更为复杂。


我们的先民创造性地运用智慧完成了这一使阴阳得以调和的工程,使日月这两个变化周期不同的天体配合起来为人类服务。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24个位置,由此可见它属于阳历系统。现在实行的公历也是阳历的一种,但中国的阳历系统与之不同,不仅仅为了纪年,它同时起着体现物候变化的作用。



尤其二十四节气的确立,使节令更有规律可循,并在和朔望月配合的过程中为阴历月份的置闰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二十四节气绝不只是一个气象学名词的份量,它承上启下,细化至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有度可循的地步。自古以来,指导着人们的农业劳作、日常生活以及医疗事宜,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理念。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世界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认可,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将宝贵的遗产传承下去,普及应从基础教育作起。

文/任彤,原载于北京民俗-今日头条号问答文章

点击 阅读原文 查阅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