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傅眀鉴《唐筝逸韵•悠悠唐筝韵 勾托指间流》(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按:近10年来, 在傅明鉴老师和同仁们的努力下, 优秀的传统13弦古筝----唐筝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喜爱。很多古筝研究者、爱好者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傅老师,希望能得到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征得傅眀鉴老师的同意,把傅老师所写的唐筝论文分成几讲,在微信平台上推出,以满足古筝爱好者的需要。



悠悠唐筝韵 勾托指间流(下)

—— 唐筝与唐筝演奏及筝道刍谈

傅 明 鉴


四、漫谈筝道

书法有书道,饮茶有茶道,品香有香道……弹筝也有筝道。何以为“道”呢?道字是一个多义词,仅从这里要说的“道”字就可以解释为:(1)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如:尊师重道,传道;(2)方向,途经。如:同道,门道,治国之道,志同道合;(3)方法,技艺。如:生财之道;医道,棋道;(4)德行。传统的伦理纲常。如:道义,等等。“筝道”虽然与茶道、香道等一样至今在《辞海》、《词源》、《新华字典》等工具中尚无词条,但她们在千百年以来,是人们通过对事物长期的感悟,而逐步形成的特有审美情趣,并一直流传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所谓“筝道”,就是一种弹筝赏筝的艺术。是一种以筝为媒,通过“行香施礼、观器赏物、静心赏曲、书帖品咏”的方式,提倡“正、静”,和以此美心修德,提升素养,陶冶情操,学习礼法。这种和美的艺术方式,既有“清静恬澹”的道家思想,也有佛家的“内省修行”和儒家的“陶养性情”的思想,是东方哲学思想的一种综合体现。

筝道的雅集,首先是要选择一个比较讲究的环境。讲究的是布置清雅、通畅、宁静、光线柔和,面积在容纳十多人坐下还比较宽敞的厅堂即可。忌讳追求奢侈,过于豪华。唐王湾《观搊筝》中的:“虚室有秦筝,筝新月清。弦多弄委曲,柱促语分明。”(《全唐诗》P217页)就说明了是在宁静月明的环境中听筝,才听出了筝乐的婉转清新。唐代白居易在“自弹自感”时也选择了寂静的环境,“紫袖细弦明月中”。(《白居易集》第19卷P411页《夜筝》)可以说,筝道雅集时要选择清静恬淡的气氛,朴实典雅的环境,有助于人们对艺术更深的享受和感悟,同时有利于和协中庸的人际关系。

施礼行香:行香前摆好筝等器具,弹筝人应先行净手。从一种崇拜和礼法的角度来说,净手是弹筝人以此来“清水洗静心”,或不让心中崇拜的乐器被污染。从实际生活中来说,浅色的丝质弦同丝绸一样是非常娇嫩的,稍有一点油垢、汗渍弦就会发黑,使丝弦失去了柔润的光泽。被污之处梅雨季节还会因此而发霉,使弦减短了寿命。所以,净手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首要程序。




然后,燃上清香(一般为老山檀香,当然沉香更佳)大家互相施礼让座,一般都是请尊者或长者座在上座,以示尊敬。坐定后,凝神静观袅袅烟起,或笔直冉冉而上,或迂回缭绕而曲。香烟的千姿百态如梦如幻,让人感受或清新、或雅致、或馥郁、或飘渺、或醇厚、或朴实……而移情于静思之中。

因为十三弦筝是在弹奏时才上柱,不弹时一定得把柱卸下来(这样既不会让筝柱损坏古筝的面板,也不会因长期张弦便丝弦失去弹性)。所以,行香时也是弹筝人静静安装筝柱(码)调试音高的时间。

观器赏物:所谓观器赏物就是对筝道活动中的唐筝、器具﹙如:香炉﹚等的品赏。

翻阅一下有关古筝的记载资料就会发现,人们还常常把古筝称谓为:银筝、钿筝、锦筝、云和筝、玳瑁筝、宝筝、素筝等等。如:唐•白居易有《云和筝》诗一首(《全唐诗》P1120页)。唐•元稹《六年遣杯八首之四》诗句有:“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全唐诗》P417页)。唐•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诗有:“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全唐诗》P702页)。元•张可久《南吕•四块玉•伤春》有句:“掐锦筝,调玉笙”(《金元散曲》P920页)。张可久的《越调、山桃红、离情》有句:“宝筝闲枕,可怜少个知音”(《金元散曲》P806页)。明•高启的《秦筝曲》诗句有:“银筝鸣轧奏秦声,宝柱频移曲未成”(《明诗别裁集》卷六)。这都是因为筝的装饰质料和特点来命名的。

雁柱上嵌有金粟的称“金粟柱”,雕在凤凰码的称“凤凰柱”,玉质的码称“玉柱”等等。如:唐•李端《听筝》诗句有:“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全唐诗》P729页)。唐•白居易有《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诗句有:“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禅心”(《全唐诗》P1154页)。元•杨维桢《春夜乐》诗句有:“双筝手语凤凰柱,弹得新声奉恩主”(《四库全书•耕学斋诗集》卷二)。




一张精品唐筝的首尾岳山和前后足都是用贵重的紫檀木制成的,并以象牙条嵌边;尾部弦下衬在上好锦锻;龙唇部(筝的顶头部位)用漆雕、漆画、镶嵌等等艺制作出的“丹凤朝阳”、“二龙戏珠”、“松鹤延年”等精美图案;除了这些人工装饰以外,唐筝本身通体的天然木纹也是观赏和评价筝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人们对唐筝器具的观器、赏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静心赏曲:演奏者告上演奏曲目名,如遇新曲目可略作介绍。当演奏者在弹曲时,听者皆正襟聆听欣赏,不言不语,认真品味。每曲毕,听者欠身示意,弹奏者略表谦辞。对新手都尽力给予赞许,以增加其信心。

书帖品咏:赏曲后,听者缓缓而起,各自提笔或吟诗、或联句、或行文等,写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对演奏者精湛技艺的赞许,以及自己的联想、想象等等。然后,吟咏品评一番。最后,轻轻卸下筝柱,装入琴囊,互相施礼道别。



乍一看,这已是一套旧俗了,但不能不说这正是附庸了中华文化的儒、释、道文化之循序的传承。从中人们可以得到入静养性,调和身心;品评审美,开启窍智;互敬互爱,同构和谐的感受、收获和启迪。

可见,筝道不仅只是停留在满足人们的“口腹耳目之欲”上,重要的是她的基本属性还是能够通过调节、改善、平和人的心境,她所凝聚的文化内涵可以达到优化社会风气的目的。对于今天文明社会的构建无疑是一件可以借鉴的一种文化形式,所以在这里略占篇幅作为较多的介绍。

当今,人们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都很大,年轻人又都偏于浮躁之中,学习唐筝或参与筝道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古筝艺术,而且产生的社会功能也是独特有效的。如果一位颇有成就的成功人士,工作之余邀友小聚,端坐于古朴典雅的唐筝之前,净手焚香,勾托吟揉,心平气畅,韵飞云外,悠然神往,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既崇高儒雅,又修心养性,岂不是能够有更好心态和气质投入繁忙的工作之中吗?!


悠悠唐筝韵,勾托指间流。唐筝艺术经过了千百年来的传承和洗礼,回首审视一番后,不能不说这宗艺术是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精髓是当代文化复兴,民族振兴的需要。但愿这篇拙文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唐筝艺术,喜爱唐筝艺术。



傅明鉴,著名古筝艺术家、作曲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漫画家、唐筝艺术的倡导者,中国东方艺术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学会常务理事、原扬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他作曲和改编了大量的筝乐作品,并广泛流传和多次获奖;先后编撰、出版和发行了多部专著、论文、曲集、CD、VCD、DVD等;其事迹曾被各级媒体报道,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被誉为“难得的全方位艺术家!”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