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超赞】黄陵又一特产必将享誉全国,不信点开看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本账号!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黄陵便民平台
即可!

一块面团,一双巧手,几经揉捏,几笔勾画,上锅蒸熟后,面团变成了花卉、动物等花式各异的花馍。这种花馍在陕西省黄陵县又叫面花。以老虎馍、兔子馍迎接降生,以杠子馍、莲花馍送别离世,黄陵人一生与面花结下不解之缘。

“黄帝崩,葬桥山。”《史记》记载,古华夏部落首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葬于陕西省黄陵县境内的桥山。为了缅怀黄帝,祈求风调雨顺,黄陵的先民们用猪、羊、牛、水果、鲜花和五谷供奉,后来心灵手巧的先辈用面捏成动物和花卉作为替代,面花由此诞生。直至现代,每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面花仍是必不可少的供品。

  “百鸟朝凤”黄陵面花作品。

对于普通百姓,每逢喜添子女、祭祀先祖、婚丧嫁娶、岁时节令,家里便弥漫着蒸面花的香味,成为黄陵人记忆中熟悉的味道。为新降生的孩子做上五对老虎馍、兔子馍,期望孩子虎虎生威、机敏灵活;清明祭扫时在亲人的坟头放上面花做成的虎头、牛头、麦垛等以表追思;长辈过寿晚辈献上寿桃寓意老人健康长寿,全家安康……造型精巧、寓意美好的面花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2008年,黄陵面花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母鸡嘴里一定要有食,表现它正在给小鸡喂食。”说话间,76岁的面花手艺人王民政用镊子将一小节绿色的面小心翼翼地塞到刚捏好的“母鸡”嘴里。“母鸡”的周围,四只“小鸡”张嘴待食。这是他特意为鸡年创作的面花作品《养育》。

  黄陵面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民政在陕西省黄陵县家中制作传统面花(2月14日摄)。

王民政是黄陵面花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9岁随母学艺的他如今做起面花可谓是信手拈来。只见老人随手揪起一块面团,揉一揉,搓一搓,然后用剪刀、镊子、梳子、擀面杖、小刀等工具,剪、戳、按、切,制作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万物生灵”。

“面花的手艺并不难,在黄陵家家户户都会做,但要做得精巧,也不容易。”王民政介绍,制作面花要经过凝水、箩面、揉面、染色、捏形、醒馍、蒸制、插面花等工序,由于没有教材和图样,面花的制作和造型全凭手艺人经验。

黄陵面花中造型最复杂、制作最难的要数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的供品,其中“万紫千红”“百鸟朝凤”“二龙戏珠”“灵狮猛虎”属上乘佳作,也是王民政的代表作。然而,即使已经连续16年为公祭制作面花,王民政和老伴田芬琴仍要花半个月时间反复琢磨,精心制作。祭祀典礼时,工作人员抬着面花在人群中缓缓前行,色泽艳丽、神形兼备的面花引来无数惊奇的目光和赞叹,老两口由衷地感到骄傲。

不光手艺了得,在王民政手中,黄陵面花在不断推陈出新。“以前面花造型粗犷、色彩单一,不易保存。”他说,现在不但造型更加精巧,更重要的是在揉面时加入了矿石颜料、盐水和防腐剂,让面花的颜色艳丽均匀,保存时间更长,“面花已经从食物变成了工艺品,人们更看它的文化艺术价值。”作为艺术品,面花离开了黄陵人的炕头、案头,远销山东、东北、北京等地。


  黄陵面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民政的妻子田芬琴在陕西省黄陵县家中蒸制传统面花(2月14日摄)。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喜欢面花,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王民政参加展会,办培训班、进校园。在黄陵县河西小学的课堂上,学生们亲手制作出一个个像模像样的面花雏形,感受这一传统技艺的独特妙趣。2011年,王民政在自家办起了面花制作技艺传习所,吸引美术院校和喜爱民间艺术的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每次讲习,王民政都毫无保留,反复演示,至今已带徒传艺百余人。

黄陵面花已经深深根植于当地人的“民俗基因”之中,近年来通过邀请外地面花手艺人交流传艺、举办面花制作大赛、参加全国性的面花制作比赛和非遗展示活动,黄陵面花的制作工艺日益精良。

“我们计划一方面改进面花的制作技艺,延长保存时间,另一方扶持引导面花手艺人成立合作社,进一步将面花推向市场。”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孟军相信,随着面花产业做大做强,越来越多人会爱上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面 花

小编认为黄陵面花更应该定义为工艺品,这是华夏先祖们留下的艺术传承。
希望政府能大力支持面花手艺的推广,让越来越多的黄陵人学会这门手艺。
让我们黄陵面花也能像黄帝陵一样享誉神州大地。


来源: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