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国学专栏 | “文字一得”——说“失”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外青少英语 订阅!

北外青少英语微信公众号近期将推出程少峰老师的系列文字学知识介绍“文字一得”,敬请关注。

文字、音韵、训诂合称小学,不通小学则国学学习没有根基。故清朝张之洞曾言:“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有用;以经学史学兼经济者,其经济成就远大。”

近世章太炎、鲁迅等都有渊深的小学功夫。对于今天的孩子而言,不明文字学等知识,在学校学习文言诗文就只能靠死记硬背,苦不堪言,反之则左右逢源,理解记忆皆能高人一筹,对克服文言难关,奠定国学根基多有帮助!



——王海兴老师



说“失”
“失”的字形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是“手里不小心掉了东西”的象形。左边和上边画得像一只手,右下角那一个小的横折,就像一个东西从手中脱落了下来。你可以想想,平常你拿着一本书或是杯子,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场景。因此,“失”最早是“丢失”“遗落”的意思。有趣的是,许多和“失”相关的词,都沾染上了和字形相关的意思。

由于人们普遍有一种趋利避祸的心理,丢失、遗落自然就意味着损失和减少。已经到手的东西,你再让它失去,着实是一件痛苦的事。发工资是让人高兴的,但扣工资就难免惹人议论了;先批评、后表扬,是让对方一开始失去优越感,继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他优越感,这样有失有得才能让人心平气和。顺序错了,效果也会打折扣。可见,和“失”相关的词,大都是人们主观愿望上不想发生的事儿。但是,“失”是“不小心”的遗落,这往往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况且百密一疏,在所难免。概括起来,在“失”字的深层意义里面,往往带有以下特点:其一,这件事是意料之外的,本人往往不愿意让它发生;其二,这件事是您主观意愿不能控制的。

有一个来自《三国志》的著名的典故,叫“失匕箸”。顺便说一下,“匕”是取饭用的器具,比汤勺略大一些。“箸”就是筷子,船公不喜欢“箸”这个读音,因为它和“住”谐音。船在行进过程中停住,不是一个好兆头。所以改名为“筷”,谐音“快”,一帆风顺,听着就舒服多了。《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曹操煮酒论英雄,说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而已,惊得刘备“失匕箸”。我们可以想见,这是刘备受到惊吓之后不由自主的一个动作,是“大惊失色”“大惊失态”,而不是他自己的主观意愿。


与此类似,“失言”就是说错话。没有哪个人喜欢故意说错话,定是由于言语之间的疏忽,说了不该说的话。“失手”“失足”是行为不慎,造成了坏结果;“失明”“失聪”是医治不力或其他因素造成视力和听力的丧失。“失水”“失血”,当事人肯定不想这么做。有正经的职业,有好的睡眠,有爱情,这是很多人想要得到的。推想起来,“失业”“失眠”“失恋”也都是曾经竭力争取而不可得的无奈结局吧。

虽然“失”会造成减损,但也不一定全然是坏事儿。这样的例子也不少,《道德经》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镜花缘》引用《淮南子•人间训》里面的典故,劝告失意之人:“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人们在看清得失的辩证关系后,学会了主动失去。《史记•管晏列传》:“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这无疑是更高的智慧:上至国家,下及庶民,如果只知一味索取,也定会被人遗弃。
本文转载自微信号“文字一得”,
作者程少峰,
北外青少英语经授权转载。


推荐阅读

国学专栏 | “文字一得”——说“得”


作者简介 

程少峰

现任教于北京景山学校。文字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字学。曾先后在《古汉语研究》《中国语言学》《说文学研究》《文字学论丛》《国学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文字学和国学经典的推广和普及。少峰老师的“文字一得”,旨在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字学,使之既有严谨的学术精神,又有亲切、活泼的形式,更好地与北外青少的小学员和家长们共同分享、探讨。

北外青少英语
有规划才有未来
Come Here Go Further
免费服务热线:400-000-779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