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作为粉体人一定要知道这10位人物!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矿物之父:格奥尔格乌斯•阿格里科拉



格奥尔格乌斯·阿格里科拉(1494-1555),德国学者,被誉为“矿物学之父”。


在阿格里科拉一生的所有成就中,《冶金学》一书是他的巅峰时期的著作。《冶金学》是谈论矿石与采矿业的篇幅最广的书,几乎涵盖了所有矿物种类。在对未来采矿业的化学分析重要性进行预测的基础上,他对现有的化学工业做了详尽的分析。


他的努力使得地质科学踏出了第一步。在《冶金学》一书的前言中,阿格里科拉强调了观察比思考更为重要。这也是他做人的准则。也是通过这条途径,阿格里科拉使矿物学从一门职业转变为一门科学。


锂电之父Goodenough


John B. Goodenough(约翰·班宁斯特·古迪纳夫),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明人,锂离子电池的奠基人之一,被业界称为“锂电之父”。


在57岁时他为我们带来锂电池,而锂离子电池用了短短20年就走入电子设备的各个角落。他的研究方向有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氧渗透膜。


现在年过九旬的教授,壮心不已,又有了新想法。他正在研制一种真正能让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匹敌的超级电池,并希望这种电池可以经济地存储风能和太阳能。这意味着他选择了电池科学领域里最难的问题之一:如何用纯锂或者钠制作电池阳极?如果这种电池研制成功,将比现有的锂电池多存储60%的能量。这将立刻使电动车具有和燃油汽车抗衡的实力。


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



安德烈·海姆(AndreGeim),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诺奖的获得者,被业界尊称为“石墨烯之父”。


石墨烯是神奇的。我们可以拥有可以弯曲,可以折叠,又不易碎的手机;如果能用石墨烯取代纸张来印书,那么一本《新华字典》那样厚的书,就会有100亿页;未来,电动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可能花两三分钟就可以把电充满……它最轻、最薄、最坚韧、最硬、最透明、电阻最小等特性赋予人们很多想象空间。


石墨烯,堪称当前最热的全新材料。作为碳的一种特殊形态被发现,或许将为人类开启迈向“碳时代”大门的可能性。而石墨烯的出现正是源于安德烈·海姆那颗“什么都想试一试”的好奇心,用普通胶条“撕出”了石墨烯。


中国粉末冶金之父:黄培云



黄培云(1917-2012),福建人,金属材料及粉末冶金专家,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在95年人生历程中,黄培云总结他参与完成了“两件大事”其一,参与中南矿冶学院创建。其二,创立我国粉末冶金学科。


黄培云创立了著名的粉末压制理论和烧结理论,被国际上称为“黄氏粉末压制理论”。他提出的粉末体应变推迟、应力松弛、粉末体变形充分驰豫等一系列新概念和新理论,不仅对粉末冶金具有重大贡献,而且对力学、流变学也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粉末冶金是一门制取金属、非金属和化合物粉末及其材料的高新科学技术。它能满足航空、航天、核能、兵器、电子、电气等高新技术领域各种特殊环境中使用的特殊材料的要求。作为中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启蒙者和创始人之一、中国粉末冶金之父,黄培云这位著名学者的求学之路、创新之果、忧国之心、为人之品,。


耐火材料之父:钟香崇



钟香崇(1921-2015),原籍广东潮安,毕业于香港大学,耐火材料专家。1949年获英国里兹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中国耐火材料专业的首席科学家,在耐火材料的组成、结构和高温性能方面的系统研究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他组织指导了中国铝镁砖和高铝砖、氧气转炉炉衬材料和连铸长水口,以及耐火纤维和绝热板等新型耐火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在耐火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上有独到之处,发展了耐火材料学科理论,在内容和水平上居国际前沿。为中国冶金工业和耐火材料研究开发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徐光宪(1920-2015),浙江绍兴上虞人,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 2008年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 


徐光宪有一句名言:“我们做科研的有一个信念,就是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不跟外国人跑,走自己的创新之路。他和同事们一起创造了稀土世界的“中国传奇”。特别是他建立的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引导稀土分离技术的全面革新,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改变了世界稀土产业和市场格局,被国际稀土界惊呼为“中国冲击(China Impact)”。


高分子之父:施陶丁格



施陶丁格(1881-1965),德国有机化学家,一生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他最早提出"高分子"这个名称,发明"异戊二烯合成法",提出著名的施陶丁粘度式。他的高分子聚合理论开始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二十年后才大放异彩。


1922年他证明了高分子线链学说。施陶丁格证明,小分子形成长链结构的高聚物是由于化学反应结合而成,而不是简单的物理集聚。他认为,这些线型分子可用不同的方法合成并各有其特性。他还证明了构成网状结构聚合物的条件;他还确定了高聚物的黏度与其分子量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开发塑料具有重大意义。正因为施陶丁格对开发塑料作出贡献,而获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3D打印之父:查克·赫尔



1983年,查克·赫尔发明了SLA 3D打印技术,并将它称作立体平版印刷,3D打印技术也由此正式诞生。


查尔斯·赫尔是3D打印的发明者,也是全球最大3D打印公司3D Systems的创始人。目前查尔斯·赫尔已经超过70岁高龄,仍然担任3D Systems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在他的领导下,3D Systems拥有7种不同的3D打印技术,发明了100多种材料,并拥有1700多项技术专利。


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也正是这一影响全球的变革性发明促使查尔斯·赫尔被列入美国发明家名人堂的一员。


中国材料学之父:师昌绪



师昌绪(1918-2014),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 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


作为战略科学家,师昌绪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师昌绪是在中国材料领域、享誉海内外、深受社会各界尊重、爱戴和信赖的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大师和战略科学家,被誉为“中国材料之父”。


纳米技术之父:理查德·斯莫利



理查德·斯莫利(1943-2005),生前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莱斯大学的一名化学教授,他和其他科学家共同发现了碳60分子,也称为"巴基球"。


有关碳60的伟大发现奠定了斯莫利在纳米技术领域内的先驱地位.在此之后,Smalley的兴趣转向纳米技术,特别是对碳纳米管的性质和应用的研究。1996年,Smalley因为发现富勒烯类分子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斯莫利也是纳米技术领域最杰出的代言人之一。2000年他创办了休斯敦最大的纳米技术公司——碳纳米技术公司,大规模生产用于研究和商业化需要的纳米管。在他的努力和帮助下,美国国会批准并创建了国家纳米技术研究所。如今世界上最小的技术越来越重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