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书法,从一而始,从壹而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天聊聊“一”。

        对着电脑敲下这个字,我就知道自己在挑战高难度。

        在《新华字典》“一”的条目下就有10条注释,其中第一条是最小的正整数——确实,“一”就是个数字。

        而打开《说文解字》,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许慎是这么说的: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

        天啊!这是在说什么,真的是在讲一? 是讲一,但不是数字的一,这句话基本就是在讲《道德经》里很有名的那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老子《道德经》的注释阐述,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版本,各有各的视角,感兴趣的朋友可翻阅一下。

      《说文解字》里,每个字许慎都会训释本义、注明六书(象形、指事、形声、假借、会意、转注)。而 “一”字是《说文解字》开篇第一字,许慎却没有按常理出牌。他转述了老子一段话,讲了一通 “道”,  这是明确表示他这部《说文解字》是哲学的,而不是技术的。


许慎举出的一个古文 “一” 的写法

       就是“弌”字。这是许慎的误解,在《说文解字》中他把好多战国秦以外的六国文字都称为“古文”。这个字就是“弋+ 一”。

       

一字就是一条横线,二字是两条横线三字是三条,在篆书中四还是四条横线的样子。

这时候问题来了,这样计数太好改了,马三立老先生有个相声,讲孔圣人带着两位学生在囊中羞涩时去吃元宵,将店门外的价目表上“一文钱一个”添了一竖改为  “ 一文钱十个”,最后包袱一抖说:“我圣人手下留情再写一撇吃你一千个!”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确实说明汉字的数字容易改动作伪。

      

       而且古人是竖行行文要写一二三就得这样,也太叫人难以辨别了。

      所以要增加笔画既防止作伪又容易辨认,“一” 增加了 “弋”,在现在发现的文字中来看也有的加 “戈” 和 “戌” 的。具体为什么加上这些,专家们众说纷纭,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转引了。在一横上面加了个弋就是“弌”,二加上弋就是“弍”,一直加到 “弎”。问题是这样的加法在账务上还是容易作伪。弋字下面本来一横的我可以再加上两横变成弎,还得想别的办法防止作伪。

     讲个增加笔画到极端的写法,在战国中山王壶上,“一”被写成“鼠+一”。


        顺带一句“二”字,两横加上弋成了“弍”,商代贝壳作为货币使用过,所以古人造有价值的字上都爱加“贝”字旁。“弍”加“贝”就成了我们今天财会上大写的“贰”。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避免账目作伪,取其他的字来代替数字是十分必要的了。其实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字大写汉字是在武则天时代之后才形成的,在历史上算比较晚的事情了。可爱的百元大钞上印的“壹”字其实不是数字。壹:专壹也。从壶吉声。凡壹之属皆从壹。(《说文解字》)这个“壹”是专一的一,是一个“壶”字中间包着一个“吉”字。“壶”是它的形,“吉”是它的声,古人取壶不泄露的特点来标示专一,后来中间“吉”的部分也逐渐被简化了。

篆书写“壹”——

      我上学时篆刻老师为我们默写篆书时就讲: “壹,大茶壶型的那个壹。”我当时还真没把这个字看成大茶壶的样子,我认为更像煤油灯。徐灏《段注笺》: “壹之本义为壹㚃,声转为抑郁,闭塞之义

也。”   “壹㚃”现在写作 “氤氲”,形容气在壶中

不能泄露出去向上凝聚。这还是在讲从“壶”的字严密、专一 。所以壹是“专壹”、“统壹”的壹,后来借用为大写的数字一。最直白的讲“一”是数词,“壹”是形容词。

接下来看看历代书法家笔下的“一”。

    在甲骨文和篆书里就是那么一个横。

隶书里标准的蚕头燕尾的一横。

记得小时候有一篇课文,是纪念鲁迅先生的,说先生的胡子像浓墨隶书的一字,今天看来浓墨隶书写的很牛的金农老先生笔下的一还真的有点像。

 魏碑的一两边重中间轻,成一个细腰的感觉。

楷书里腰向上拱简单的一横出现弧度,婀娜多姿。我在想把这一横翻过来是多麽标准的隶书的一横啊!

     行草书里有一破三折的也有一个短粗横点形的。

下面来看“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丞相李斯统一文字,这就是李斯笔下的壹字,是秦国官方的标准文字。


隶书和楷书的样子中“吉”的部分逐渐被省略了。



今天的字就讲到这儿了。

请大家看看,这个壹字草书写起来特别潇洒,能长能短,能整能碎,能疏能密,变化万端。

   

        现在再来想一想,书法的这种一字千变万化,是不是只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才能解释得通呢?



本文作者

本堂,

1987年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印社社员、现供职于天津市津南区文化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