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每天留五分钟,关注孩子提升自己:



今天与大家分享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的书中“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的观点。



问题思考


开始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




“一切为了孩子”这句很流行的口号,看上去好像是我们教育的实质,但在有时候却不是,我之前听到一个现象,不带任何批判情绪,只是讲讲我听到的一些事:



一切为了业绩


我的一位在教育部门的朋友说:“学校教育体系的实质,是有的官员想有业绩,而目前业绩的主要评判标准是升学率。这个业绩的压力先传递到校长那里,再传递到各级组长那里,而后传递到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那里,最后传递到学生那里。” 可见,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最后绝非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更要命的是,大家都想要这个业绩,而升学率的蛋糕是固定的,于是压力不断升级,而最后承受这些压力的,只有家长和孩子。”


并且,校长和老师们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他们的业绩,也是由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决定的,他们实现业绩的梦想,也一样由学生们的努力所实现。


据说有些校长和老师对业绩的追求,不断升级,于是孩子们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升级。听我的不少学生说现在学校已经没有了真正的自习课,因为自习课已经被各科老师霸占。看来老师们面对考试也是无比焦虑啊。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按照我的那位朋友所说,学生的成绩毕竟和自己的业绩是紧密挂钩的。


如此说来,那“一切为了孩子”这句著名的口号其实在一部分人眼里是“一切为了业绩”。




竞争式的快乐


一个朋友说,一次收到短信,看到女儿一科考了92分,她想,还不错啊!但随即看到,全班的平均分是98.5分,她一下子觉得被打击了,回到家后好好教育了一下女儿。


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其实都停留在了竞争式的快乐这一层面。


所谓竞争式的快乐,即一定得我比你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痛苦。比方说,自己孩子考上中山大学,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很值得开心,但一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你的快乐一下子消失了,转而恨自己的孩子为啥就不如人家孩子争气。


有一个寓言故事,深刻揭露了竞争式快乐的阴暗面:



两个商认紧挨着开了商店,经营范围类似,他们唯一的快乐就是比对方强一点。一天,一个天使来到一个商人面前说,对我许愿吧,你的任何愿望都可以实现。不过,你的对手可以得到的会比你多一倍。这个商人最初很沮丧,但突然间开心起来,他对天使说,请弄瞎我一只眼睛吧。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是大人们在享受竞争式的快乐,而孩子是他们实现自己这一低层次快乐的工具,更要命的是,他们在向孩子传递同样的价值观。




压力的继续升级


我有一个朋友,富有而优秀,她希望儿子比自己更争气,于是给了孩子很多压力。但前不久突然查出,二十多岁的孩子竟然已患有癌症,她很崩溃,一下子觉得富有和优秀没有了任何意义,怪自己这么多年给了孩子太多压力。要是能再次选择,孩子哪怕只是平庸,但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该多好。


有人预言,假若我们的教育体系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是压力的继续升级,最后孩子们的率会高到让整个社会恐惧,深以为然。


家长不要指望老师或教育体系先发生改变,自己才是最容易打破绞杀孩子链条的人。聪明的父母,会用一些方法帮助孩子分担,从而减少孩子的压力。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郑日昌,有两个儿子,老大不爱学习老二爱学习。“但不管老大还是老二,都有老师时常找到我,要我督促孩子学习,”他说,“我理解他们,因为他们有教学任务,所以我会对他们说,放心吧,我会督促孩子。但他们一走,我就把这事扔到脑后去了。干什么呀,孩子们够累了,再说督促只能好心办坏事,真要为孩子考虑,就要学会为孩子减压,而不是加压。”


用这种方法,郑教授成功地给两个儿子减了压。后来,小儿子去了美国留学并留在美国工作,而大儿子只有高中文凭,但“他挣钱比我多多了,最重要的是,他获得很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





点图 参与我们



  戳“写留言”说你想说的话!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