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论“心灵鸡汤”的本质                  ——李朝阁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如今,所有人的朋友圈都被各种各样的励志故事、成功秘诀、养生方法等这样的心灵鸡汤所覆盖。其核心就是用一个励志故事或几句励志名言来达到大众的内心抚慰和激励,其辞藻华丽,字字带血,句句含泪,看得人热血沸腾,恨不得找到作者与之跪拜讨教。

表面上来看,你会觉得心灵鸡汤是一种非常棒的文体。因为不管怎么来说,它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但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心灵鸡汤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举几个例子,比如:《人生的六座桥,愿每个人都过好》、《教你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女人》、《为人处世“三十六计”,受益终身》、《17个价值百万的好习惯,每个人都必须知道》、《四个足以警惕你一生的故事》等等等等。这些个文章不用看内容,就知道里面是些什么东西,无非是些劝人向善、因果报应的老套剧情。写作模式也是极度的粗陋、陈旧,甚至写文的作者其本身逻辑也不是很清楚,其本身也没有将问题关键理顺。

然而,为什么这些文章会在朋友圈如此大肆泛滥,并有如此涛涛不绝之势?或者说,人们为什么需要这些文章?

必须承认,喜欢看心灵鸡汤的人,其绝对扮演着迷茫、需要希望、感情脆弱的社会角色。他们想要通过心灵鸡汤来寻找慰藉,求得共鸣,从而填补情感的缺失,解除挫折的困惑。然而我们来看看,心灵鸡汤到底是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个人遇到了问题,需要的是冷静、理性,有了这些才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而鸡汤的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使人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这正是鸡汤的荒谬所在。

举一个例子:

一个大学生问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们毕业留在北京,我们俩真没什么钱。我买不起房子,就租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学想要留京没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个能与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挺好有着一堆朋友,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你一无所有呢?”
   大学生:“哎,你这么一说我突然间还觉得自己挺高兴的。”

我们如果不加以思考,便会像这位大学生一样,满心欢喜地全盘接受于丹的答案,因为她的答案看起来似乎有理有据。但如果你仔细思考,便会发现问题所在:大学生阐述自己的问题,诸如买不起房、没钱请人吃饭、薪水低,实际上问的是物质上的一无所有,他寻求的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于丹巧妙的绕过了他这个问题,采取诡辩的方式答别人的问题,答的全部都是精神上的东西。

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却还满心欢喜,对于一些感性的人尤为如是,一个本来逻辑不清的人,如果总采用此种方式看待问题,只会让他的逻辑越来越不清晰,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烦恼依旧在。

由此可见,心灵鸡汤讲究的不是客观、严谨、正确。而讲究的是如何将自己的道理看起来很正面阳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逻辑已经被隐去避而不谈,而是选择一些对自己有利的道理来阐述。

于此,与其说心灵鸡汤是解决问题,不如说是解决自己、欺骗自己。它犹如心灵鸦片一样,让你再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归根结底,心灵鸡汤的本质就是当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才是正能量。事实上,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正能量,而是意淫和消极,摆出的是一种Q精神,采用精神胜利法说服自己和别人的人,能有多正呢?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道德败坏,而是无知。因为道德败坏显而易现,而无知却遁于无形。一个犯会因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受到千万人的唾骂,而一个学艺不精的医生却很少因为自己的愚钝而受到惩罚,毕竟专业的医学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讲很难判断,还有些人认为:病是自己造成的,只要医生尽心尽力,就足够了,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一句话,心灵鸡汤文的目的不是来解决问题,而是获得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心灵鸡汤作者可以说不择手段。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慢慢地由一个感性的民族转变为一个理性的民族,敢于面对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懂得解决问题。而这一切,都不是心灵鸡汤能带给我们的。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