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聚焦]课程图谱: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课程图谱: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一、课程图谱的含义

《新华字典》对“图谱”的解释。图谱是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如图画、图案;谱,照事物的类别、系统制的表册,如年谱、家谱、食谱等。图谱,泛指按类编制的图集。“图谱”是指经过系统编辑并根据实物描述或摄制的图,是研究某一学科所用的资料。“图谱”中的“图”指的是地图,“谱”指系统,图与谱合一则是空间与时间动态变化的统一表述。图谱主要表现事物和现象的形态结构、成因机制、组成物质、动态变化等综合性、复杂性规律,往往以系列图的形式表示时空动态变化。

对于课程图谱的定义目前有两种,一是斯基尔贝克提出的课程设计方法。丹尼斯.劳顿(Denis Lawton)认为,课程设置分两种类别,一种是“行为目标模式”,一种是“文化分析模式”。在文化分析模式中,澳大利亚课程编制中心的马尔科姆·斯基尔贝克(Malcolm Skilbeck)设计了“课程图谱”的课程设计方法。他强调课程图谱好像绘制地图。地图不是过去事物的“静物”画片,而是有关现在和未来的一组特色和标记。二是唐盛昌提出的学校课程体系。上海中学的唐盛昌校长提出:所谓“课程图谱”,不只是着眼于现在,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从学生、学科、学校、社会发展四个角度来分析社会与学生的需求,从而架构起有利于学生志趣聚焦、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

本文所说的课程图谱的基本语义是指,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发展需求,与学校共建共享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特色课程体系。

二、课程图谱的特征及价值

其基本特征具有发展性、共建性、区域性、特色性和系统性。

发展性的理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认为,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在个体的终身发展中,每个人都需要各种素养来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发展需求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作为承载学生学习成长的课程建设也具备了这一特征。

共建性的理解。是指区域与学校共同建设的一个过程,这是由下而上的课程建设,又是由上而下的课程指导,是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实践活动。

区域性的理解。课程图谱的建设是扎根于地方,具有区域资源显性利用特点的表现,也是课程在地性的表现。

特色性的理解。分门别类的课程能,具有独特性、典型性、前瞻性等特点的教学科目和活动,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

系统性的理解。课程图谱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的环境是区域,小环境是学校区域的任务是建“谱”学校的任务是建”,“谱”指系统,“”则特色课程,与“谱”合一就是就是具有区域特性的特色课程图谱因课程门类众多及校际之间的共享,将能担负起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任。

由上述特征可见,建设课程图谱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性课程图谱的建设就是为个性迥异的学生提供喜欢的课程,从而创设自主发展、勇于探索的课程环境,培养具有问题解决能力的创新人才;

二是区域性课程图谱的建设,就是培育更多的教师成为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成为新时期有特色的教师,与此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创意和创作,在课程建设中收获一份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

三是区域性课程图谱的建设,就是从区域层面,以一定路径与策略引导学校将办学理念融入学校的课程内容与实施评价之中,落实到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之中,引导学校对学校文化、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内容结构、实施评价、课程管理等遵循一致性原则进行扎实建设,推动学校课程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内涵发展。

四是区域性课程图谱的建设就是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提高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微观层面衡量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三个基点。特色课程把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因而推动特色课程建设就是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而通过某些微观个体的变化带动整个宏观区域教育发展。而区域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审视、传播、评估等外部活动,往往也能展示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三、区域推进课程图谱建设的做法

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历经十余年时间,形成了160多门特色课程,学校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课程模式,但是,当前学校特色课程建设面临新任务,怎样以学校特色课程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建立一个实践体验与分享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国际视野,这是一个值得深度探索的问题。2016年上半年,我区对全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了课程领导力的调研,其中学校领导认为课程是学习经历和“课程领导行为是引领课程实践的观念和行为的分别占到了86.8%89.2%,教师对于这两个观点的认识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比例,而认为“对课程就是学科知识或教材内容”的学校领导仅占3.1%,这一结果表明我区的中小学领导以及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于课程的理性认识比较到位,这为我们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需要深化探索,但做什么,如何做,仅仅靠学校自身的探索是不够的,尤其是让每一所学校在课程建设中都能实现优质均衡的发展,需要从区域层面给予学校课程建设以明确的指导,以课程图谱建设可以促进学校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规范化发展。因此,课程图谱就是以“看得见”的方式引导学校进行课程分析(资源)、展示、联动、共享、提升。但是课程图谱怎么建,建设的基础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区域推进课程图谱建设离不开由下而上的努力和由上至下的扶持,只有双向互动的渠道顺畅了,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才有发展的保障。我们可以从下列方法入手开展课程图谱的建设。

一是开展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制定及其实施的研究。特色课程建设要有逻辑感,离不开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通过制定课程规划,可以反映学校历史和现实情况,可以反映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课程理念,并把学校课程依据学生成长阶梯进行梳理,成为学校特色的载体。丰富的学校特色课程,可以成为区域课程图谱建设的重要来源。

二是开展基于学科知识及其课程的延伸研究。课程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课程研制的核心内容也就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选择与组织。对学科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是特色课程图谱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是开展基于社会资源及其课程的开发研究。从教育的目标、存在及发展的客观依据上看,社会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身边挖掘优质课程资源,利用“在地文化”开发特色课程,例如利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科技馆等贮存的丰富资料,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四是开展基于学生兴趣发展及其课程的支持研究。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指导,从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发展志向及心理水平出发,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投入,激发学生的潜能。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有年龄阶段特征,而且有所属民族特性、区域经济特点、文化背景特色等,但各校大同小异,因此,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特色课程开发符合教育的本质。

五是开展基于教师培训及其课程的创造研究。课程开发是在学校中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教师是特色课程开发的主体,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因此,加强教师的课程培训,发挥教师的专长(如学科优势、个人兴趣与特长等)优势,也是建设特色课程图谱重要的来源之一。

六是开展区域保障及其机制创新的研究。构建区域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集聚区域各级各类优质课程资源,确保学校特色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及评价的有序推进,促进区域课程改革均衡发展。

总之,区域推进特色课程建设与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是相一致的。特色课程图谱的应用与区域推进学校发展的重点在于探索特色课程图谱建设共建共享的行动策略,建构区域中小学特色课程的共享模式。的将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于立德树人,就是要充分尊重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已在路上。在这种背景下,结合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其教育特色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引导学校整体规划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持续提升学校的课程思想力与课程设计力,让学校课程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这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追求。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