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超乎想象的量子通信,看了这些你就知道量子卫星有多厉害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科技富能量创作团队 杨群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寻找绝对安全的加密方法。古时候,人们通过对信件滴蜡盖上火印防止被偷看;到了近代,特别是战争时期,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战场就是情报之战;而现代,数字信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但人类无论是对信息渠道加强管理,还是对信息本身进行加密,还是解决不掉信息泄密问题。直到量子通信的提出,至少从理论上可以保证信息的绝对安全!

 

量子特性是量子通信安全的基石

 

量子通信为何有对信息加密绝对安全的自信,根本还是量子不可分割和不可克隆的特性决定的。不可分割指的是量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可克隆是因为要克隆一个粒子状态前,要先测量状态,但量子态十分脆弱,任何测量都会让量子态发生改变,导致量子态无法克隆

 ▼

量子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来自拉丁语quantus,意为“有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在物理学中常用到量子的概念,指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

量子力学最神秘的就是叠加态,著名“薛定谔的猫”理论将量子叠加态表述为“一只猫可以同时既是死的又是活的状态”。薛定谔本意是认为这很荒谬,用它来讽刺量子物理学,没想到更讽刺的是,薛定谔的猫如今却成了量子物理的代名词。

“薛定谔的猫”理论:当把一只猫放到一个放有毒物的盒子中,然后将盒子盖上,过了一会问这个猫是死是活?量子物理学的答案是:它既是死的也是活的。有人会说,打开盒子看一下不就知道了,是的,打开盒子猫是死是活确实就会知道,但是按量子物理的解释:这种死或者活着的状态是人为观察的结果,也就是人的宏观干扰使得猫变成了死的或者活的了,并不是盒子盖着时的真实状态,同样,微观粒子在不被“干扰”之前就一直处于“死”和“活”两种状态的叠加,也可以说是它既是“0”也是“1”。

量子纠缠就是多粒子的一种叠加态,类似于孙悟空和他的分身,二者无论有多远都可以“心有灵犀”。当两个粒子处于纠缠态时,不论分离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量子态做任何改变,另一个会立刻感受到,并作出反应

量子纠缠态理论图

理解了这些概念,可以进阶到量子通信了。

量子通信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量子隐形传送,就是利用量子纠缠直接传输信息;一个是量子密钥分发,利用量子态不可克隆来做量子密码,给信息加密。通过隐形传送和密钥分发,就可以完成量子的通信过程了。

是不是脑袋都大了?那我们换个方式来理解一下……

从RSA走向量子通信的必然

 

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每天会产生无数的信息,怎么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呢?就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密。


加密时,我们把发送的信息(即原文),通过一些变化法则和重要参数,变成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乱码(即密文)。接受信息的人,再通过相应的变化法则和重要参数,将密文还原成原文。而这些变化法则和重要参数,就是密钥。

量子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密钥又分成两种: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对称密钥是加密和解密过程用同一把钥匙,非对称密钥用不同的钥匙。在1976年前,人类一直使用对称密钥来加密信息。但由于对称密钥有分发、保存的麻烦,人类又发明了非对称密钥,又称公开密钥加密。

 

人类目前数据加密应用最广的是RSA公钥加密算法,它是1977年由美国三位科学家提出。它的可靠性是基于一个数学难题:两个质数的乘积算法计算非常简单,但把乘积因式分解非常困难,数越大,越难解

RSA 加密解密过程图解

RSA创始人之一李维斯特当年预测,按照人类当前拥有的计算能力,只有在4万兆年之后,人类才能破解密码。但没想到,仅仅在17年后,来自五大洲的600多位研究人员使用了约1600台计算机,用了八个月时间就解出了这个因式分解。

 

这是因为RSA会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强,基于计算机安全性的密码将不再可靠。在量子科学有两大领域,一个是量子通信,一个就是量子计算。如果人类成功研制出量子计算机,那么基于算法的密钥将无密可保,因为量子计算机只需要1秒就可以破解密码

因为量子计算机处理的量子信息是一种叠加态,而非传统计算机的0和1二进制。这就使得量子计算机在进行逻辑运算时,可一次得到多种甚至全部的运算结果

为何要在发射量子卫星?

 

好了,说了这么多,量子通信终于要进入应用环节了。是不是只要拥有相同两个量子密钥的站,将通过量子密钥加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出去就好了呢?

 

问题没那么简单!在量子通信里面,信号传播的都是单个的光子,不能被放大。在大气和光钎中传输,光信号会被衰减。传输到100多公里的时候,信号基本衰减的差不多了。

所以量子通信的距离受到很大的限制,想传输的更远,就要建更多的中继站目前,目前传输最远的是2012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蔡林格教授在西非群岛上做的实验,从一个到岛传输到另一个岛上去,距离143公里。

 

但是一旦发射量子卫星,那就不一样了,光信号只要通过10公里左右的大气层,信号衰减的很少,可以将通信范围拓展到全球距离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

 

在8月16号的凌晨,被命名为“墨子”的科学实验量子卫星被发射升空。它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

长相有点小萌……

科学家在“墨子”科学家在量子卫星上搭载了自主研发的“三种武器”:一是激光器,生成单个的光量子;二是量子纠缠源,制造出一对对纠缠状态的量子;三是量子密钥通信机和量子纠缠发射机,这两个仪器相当于发射器,都是负责把光量子发射到地面实验站。密钥通信机是一对一,发射单个光量子到单个地面站,纠缠发射机则是一对二,把成对的纠缠光量子分别发射到两个地面站。

“墨子号”将在卫星与地面之间展开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甚至将在北京和维也纳之间尝试超远距离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它还将尝试与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链接,为未来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建立技术基础。

此次量子卫星最难的还是如何精准地定位?从500公里开外的太空上向地面的实验站发射光量子,这是史无前例、世界首次。


首先要把卫星上的光轴和地面实验站的光轴对准,然后再把肉眼根本看不见的光量子从天下打下来。而这个对准精度比普通卫星的对准精度高出了十倍,堪称针尖对麦芒。

未来,中国将构建一个由几十颗量子卫星组成的“璀璨星群”,与地面量子通信干线“携手”,支撑起“天地一体”的量子通信网。

 

到2030年左右,中国力争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充分安全的“量子互联网”,形成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

 

对此,我们保持期待和祝福,期待量子通信早日走进普通人生活,祝福中国可以在量子科技时代走在世界的前列。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图文


测评 | 努比亚Z11:赢了颜值却输了性价比?

电击治「网瘾」?究竟谁病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