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课堂:我的第一本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牛汉”的第一本书

今天要学习《我的第一本书》:“我”考了第二名,但祖母告知父亲,全班才三个学生,而第三名却是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这引起了父亲对我成绩的怀疑,于是要“我”拿书来考“我”,可“我”拿来的是“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半本书。当父亲问明那半本书的去处之后,只是叹了一口气,并继续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背得一字不差”。父亲要“我”拿回那分给同学乔元贞的半本书,并为我们俩“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教学条件更好的学校去念书,由此“我”才知道,本应该还有别的书。如果说,前面写的是“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那么,这一段则进一步交代了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文章细致描写了两只大黄狗跟着我上学,在我念“大狗叫、小狗叫”时,与我们演绎“人狗双簧”的念书趣事。

 

最后交代了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二黄毛当兵打战负伤;二那个父亲口中认为“比我有出息”的“乔元贞”由于家庭贫困辍学,最后成了走街串巷的“货郎”。

 

他们的第一本书

上课我问过他们第一本书是什么,大多数人回答不记得了,有说出来的不是“小人书”就是“卡通”“漫画”。

 

读完文章,他们说这本书是“课本”,也是“启蒙之书”“人生之书”“命运之书”。书承载的了“父子情”“同学义”“人狗趣”“生活苦”。

 

李畅宇说:我能记起的第一本书应该是《一千零一夜》,母亲为了转移我沉迷黑白电视的视线,逼迫我看,她在书上标注好了拼音。看完要我讲给她听,讲完才能看电视;现在我母亲又用这本书给我弟弟看,有空的时候我讲给弟弟听,弟弟又讲给妈妈听…..

 

谭小蕙说:《哈利波特》是我最爱的那本书,我爸爸抱着我看,讲给我听。我曾幻想着我的父亲会有魔法,我会有一根魔法棒……

 

王茗雅写道:父亲有一本购于1980年的《安徒生童话》,我很好奇地翻看着。我竟然在那里面发现了年轻时的他写给母亲的信:“见信如吾。药记得吃了吗?……等我!”我甚至好能读到有甚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情话。

 

林同学说:我的第一本书是《西游记》,是三岁的时候开始“读”的,爸爸花了三年的时间念给我听。

 

 

廖同学说:我的第一本书是爸爸送我的《父与子》,从那里我明白了父母的每一次责骂其实是对他自己最大的伤害,他们也曾经忏悔过。)

 

……

他们也许会明白,关于写作,用具体的物来承载抽象的情感和道理。

 

我的第一本书

今天要上《我的第一本书》,我想和大家互相谈一谈自己的第一本书。可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的第一本书。距离上课还有15分钟,我还是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我在读书之前有没有读过书啊?”

 

“废话,你在读书之前肯定没有读过书啊!”母亲反应还是很快,一语道破了我这个愚蠢的问题,因为我想第一本书肯定是在上学前遇见的。(孩子们听了笑了)

 

“我的意思是在上学之前有没有接触过书本!”我解释道。

“没有!”她的回答很坚决,这让我有些失望。

“真的没有吗?像我这么聪明的孩子,我上学之前没有读过一本书?”我还是不相信。

“你问这个干嘛?”母亲有些疑惑。

“我今天要跟学生讲《我的第一本书》!”

 

“哦,这样啊。要这么说,你在上学之前跟姐姐们一起读过书。姐姐们放学回来在背书的时候,你都会跟着读:古诗、数数、口诀,你们姐弟四个把房梁上的灰都能震下来。你三姐最活泼了,带着你拿扁担当话筒,扫帚当琴(吉他或者琵琶一类),一起唱从学校学回来的歌呢!”妈妈笑了笑,感觉她已经快速沉浸在那辛福里了。

 

(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姐姐们是我的第一本书。

 

“你们那时候没有幼儿园学前班的,八岁多了,直接就上的一年级。你去报名的时候,雷老师和尹老师(我的启蒙老师)在那考你,说你数到十就收你。你一口气数到三十,他们就高兴的说你‘是一块读书的料’。其实你那时候都能数到一百了。”然后了,雷老师就直接推荐我任“学习委员”。(孩子们听到此处鼓掌)

 

是啊,我上一年级的那一天,是妈妈亲手帮缝制的布书包,书也是她帮我包好的,还给我取了个学名叫珍存,并帮我写在书本上,希望我好好珍存书本、珍存这读书的时光。

 

上五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我们准备新华字典,五块钱一本。可是家里穷,妈妈不肯买,说是去邻居叔公的儿子那借一本就行了。强烈的自尊心驱使着我的眼泪,我哭着说:“不给我买新的,我就不去上学。”妈妈说:“你不去上学,我也没有心的字典买给你。”还是父亲去借回来。可是借回来才知道不仅没有封面,连部首查字法和拼音查字法都缺了几页的。自尊心驱使我不肯接受,从下午1点哭到5点,妈妈的态度都不肯改变,说:“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现的!”最后我只能带着那本破烂字典去学校。每当要查字典的时候我都不敢拿到桌面上来,低着头、合着双腿、利索地翻着。由于没有部首和缺一些拼音,我便直接翻找。这锻炼了我查字典的速度:看好拼音就按照自己的估计翻看,八九不离十。

 

这是我的第一本工具书。(讲到此处,孩子们静默,他们大概无法理解那种物资匮乏年代的生活)

 

到镇上读初中的时候,我很欢我的语文老师,自然而然的,也就喜欢上了语文。小姨是在供销社工作的,那里有一个书籍专卖柜,每次我去她那里的时候,我都会翻看一下那里的书,印象中,那里是镇上唯一有书卖的地方。那段时间,我看上了一本语文教辅资料,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那里面有文章分析,有作文讲解,也课外知识积累。深深喜欢上了这本书,一有机会去供销社,我就会到那个书柜看书,偷偷背下一些内容。几次想跟妈妈说买下那本书,但是因为之前的经历,我也就放弃了这个念想。赶集的时候,妈妈也会去供销社跟小姨聊聊家常,我也会借机会去看看妈妈,顺便到那里去看看书。

 

又是一个赶集的时间,我照例到供销社去。我照例拿起那本书看着,妈妈说:“喜欢就买下吧!”我看了看标价,19.8元。我摇摇头,“算了,妈,我需要就来姨这里看就好了!”“贵是贵点,你买下也就不麻烦了!”说着就去付钱了,我看到小姨还跟妈妈推搡了很久,两个人嘴里还生怕被人听见似的说着什么。

 

我终于得到了这第一本教材以外的书。后来小姨告诉我:妈妈在集市里蹲了一上午贱卖了背来的米,得来了30元钱,本想去老中医那里扎银针的(她的手一直有些毛病)。

 

后来,我越来越喜欢语文,我的语文老师也越来越喜欢我,他建议我多看书,他塞给我一本《三国演义》。我受宠若惊地勉强读着,我知道了神机妙算的孔明、知道了忠义的关羽、知道了骁勇的赵云、知道了奸诈的曹操、讨厌的司马懿……我会讲借东风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赔了夫人又折兵、单刀赴会……这是我读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课外书,我也铭记了我的老师。

 

上高中了,爷爷从箱底拿出一本更厚更大的书,封面很素雅精致叫《辞源》,是一本很专业的字典,爷爷希望我考上大学。上大学后,我知道了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语文词书,大都是1840年前的内容。只是到现在我都没有学会使用这本字典,而且里面的字义很生僻,都是文言文。这是我的第一本专业性书籍想。

 

一生中,我们会有多少本书,我们会记得多少本书,我们会珍藏多少本书,我们又丢失了多少本书。不管我们读懂了多少本书,都不能忘记那本。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