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苍南竟然有这么多地名,你可知道你住的地方名叫什么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往昔回顾

1你好,我叫钱库!

2江南女子这场旗袍秀: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3灵溪龙港鳌江哪个镇最有钱?第一名竟然是它!

4七位驴友带你巴曹琵琶山走一圈,为勇者占赞!


摘要

地名文化是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今天苍南县的许多地名,它们几乎都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苍南县因地处玉苍山之南,故名为苍南,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苍南县古为“百越”之地,早在商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汉时属回浦县。三国(吴)赤乌二年于横屿、阳屿间设横屿船屯。晋太康四年始于此单独建县,名始阳,后改名横阳,五代吴越时改名平阳。1981年6月由平阳县划出灵溪、桥墩、宜山、金乡、钱库、矾山、马站七区和矾山镇设置苍南县,属温州市。本文主要从地名与地理环境、军事交通、民风习俗、方言文化、姓氏渊源、数字方位、动物群落等七个方面来了解苍南地名文化。


一、地名与地理环境

    地名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能折射出地理环境的特征,反映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人类对地理环境特征的认识。按地理特征命名的地名最为普遍,也是主要的地名命名方式之一,绝大多数是依山傍水。

(一)水域地名

    苍南濒临东海,水系发达,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故其运用水体名称命名地名非常普遍。


1.以垟为名

    垟,音yáng,多音字,《集韵》:余章切,系吴方言俗字,指宽广、平坦的田野、田地。温州话有“山下该爿垟还大甚”;甬剧《姑娘心里不平解》有“太阳高高照四方,姑娘送饭下田垟”等描写。


    垟字地名中有在垟字前冠以姓氏、地形或物品的,如谢家垟、双家垟、汤家垟、仕家垟、林赤垟、吴垟、田垟、金山垟、双垟、樟垟,腾垟、菖蒲垟、半垟、畔垟、水垟、营垟等;有在“垟”字前后标以方位的,如前垟底、前垟、后垟、外垟、上垟庄、水上垟、水下垟、务垟下、下东垟、下垟、东垟、西垟、垟底、顶垟等。看到“垟”字地名,脑中会浮现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江南美景了。


    郑家垟,明代有蒋应豪者,原居乐清乌岩,欲迁居宜山鲸头营生而苦无盘缠,挑着箩担沿路行乞。至此处,箩绳中断,因歇担四望,见其地肥沃可耕,便择居于此,一年后收入除衣食外尚有盈余,遂称其地为剩家垟,后讹化变为今名。


2.以溪为名

    溪,《广韵》:苦奚切,《集韵》《韵会》:牵奚切,《说文解字》:山渎无所通者。又水注川曰溪。指山间与外界相通的小河沟,有“山间的流水”之义,又称小溪,常用于南方的县名。沟小则河必小,在沟内则河必小。溪字地名通用于全国东西南北。苍南县就有藻溪、莒溪、路湾溪、过溪、三条溪、环溪、罗溪、徐溪、横溪、新溪、台溪、溪边等地名。

苍南县城灵溪,因镇东有溪,溪东有蜿蜒起伏的山丘,状如游龙,传说为“山龙过溪”穴位,故名龙溪。因闽语方言龙与灵同音,且灵有“人杰地灵”的意思,故谐名灵溪。


赤溪,《五洞桥碑记》载:则云此地潮涨时,潮涨入溪,溪水海水相混,辄现赤褐色,故名之为赤溪,有赞语云:“鹤山环绕,赤水东流。”


双溪,民国《平阳县志》称松溪,松溪的方言与双溪谐音,又因九甲溪在此注入松溪,出现了两条溪,故称双溪。溪边先贤苏得三先生有诗写双溪:“云碓声沉雾里溪,昏聋狮子听啼鸡。至今不辨鸡啼处,鸡在罩山啼处啼。”由于双溪风光旖旎,环境清幽,当地逸士莲溪先生称作仙溪,按刘禹锡《陋室铭》之韵,写下了《仙溪记》。


3.以浦为名

浦,《说文解字》:水濒也,指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古代浦与步、埠相通,意为河流注入江海和码头、渡口。唐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载:“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文苑英华》卷374)苍南位于东海之滨,故以浦命名的地名到处可见,如沿浦、凰浦、新浦、浦亭、浦边、樟浦、浦口、浦东、灵浦、浦南、浦内洪、浦尾、东浦、池浦、流浦、浦后、渎浦等。


芦浦,相传昔日其地之东南,有江浦注入东海,浦之两岸长满芦苇,故因地得名叫芦浦,《温州盐业志》载:宋真宗咸平三年置天富北监场和天富南监场。天富南监场,初设石渠里,明时迁芦浦城,故芦浦又叫南监。南宋彭仲刚《南监地舆记》载:“芦浦为天富南监场,仍设大使驻劄,数百年久安长治……旧为吴越王屯兵处。”


4.以桥为名

南方多水,有水多有桥。桥多建于交通要津,桥不但是架于水上以便通行的建筑物,也使得人们围桥筑屋,慢慢发展为村镇。久之,桥往往也进入地名,成为地名的一部分。


苍南县城有大小桥梁几十座,以桥命名的乡镇街巷也构成了苍南地名总数的一部分。有以桥蕴涵的典故命名的,有以桥的地理位置命名的,也有以桥的特点命名的。如缪家桥、中桥、虹桥、中平桥、余家桥、六板桥、单板桥、夏桥、仓桥、新桥、平水桥、旗杆桥、桥底、韩头桥、洞桥、流碓桥、黄判桥、三石桥、桥头、桥墩、倒桥等。


芙蓉桥,相传明代时,河之西岸长有一棵极大之木芙蓉,树干侧倒至对岸,孩童常缘树干过河,遂称为芙蓉桥,后为村名。清人张綦毋诗云:“东谢行来西谢近,芙蓉桥上看芙蓉。”


5.以塘为名

塘,堤坝之意,开发改造沼泽地、拒咸蓄淡时采用的工程构筑物,村庄用此名,多因村庄皆位于海塘堤坝附近。塘另一含义为水池,苍南沿海滩涂面积有97.24平方公里,几乎各处都是塘田,塘在苍南地名中也常见。如:塘下、上官塘、下官塘、渔塘口、塘河、山塘、塘北、下塘、新塘、塘沿、破塘、塘内、塘西等。


(二)山川地名

苍南地势呈三角形地带,西南有5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挺拔其间,地势高峻,蜂峦众多,沟源区多峭壁、瀑布。


1.以岙为名

岙,音ào,《汉语大字典》载: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称山间平地为岙,也作嶴,为山坳近水之处。如永嘉有霓岙,奉化有松岙,鹿城仰义乡有河岙,双屿镇有上岙等。


苍南有岙内、山岙、雅家岙、新岙、外岙、官岙、南岙、北岙、上绵岙、板岙、凤岙、垟岙、鹿岙、郭岙、金岙、秦岙、内樟岙、下岙、儒家岙、渔岙、大岙心、黄坭岙、崇家岙、中岙、中姑岙、垟岙、陈家岙、蔗岙、流岐岙、大岙、小岙等地名。

2.以岭为名

南方特别是湘方言区,多习惯于把山叫做岭。如苍南的百步岭、乌石岭、猪母岭、凤桐岭、大岭、斜岭、北斗岭、长岭、东岭、下半岭、半岭、岭脚、岱岭、南堡岭、沙岭、白蓬岭、上半岭、东岭头、车岭、柯岭、岭头、黄土岭、赤土岭、徐家岭、企岭、坑门岭、通家岭、安口岭、和塔岭、三跳岭等,这些地名所界定的区域,在历史上多是小山。

寨岭关,原名寨子头。三跳岭、赤土岭、某珍岭、坑头岭四岭经过此地。古有义军在此扼险筑土城,结小寨,故称寨岭关。


3.以坑为名

以坑为名的多是山势低洼的地带,如蕉坑隔、蕉坑、坑门、东坑内、鸭母坑、横坑、垟曹坑、瑶坑、包坑、深坑、英坑、半坑、石坑、炉基坑、石头坑、贡坑、乾垟坑、付马坑、柯田坑、王留坑、山坑、干坑、坑头、郑坑、双港坑、后坑、深家坑、风坑、尖家坑、四亩坑、王西坑、桂坑等。


中坑,原名东坑,清末溪边先贤苏得三有诗写东坑瀑布:“东坑水泻喷琼珠,源发龙潭万派扶。暴雨聚逢疑瀑布,几番过眼几番无。”后改为现名。


二、地名与军事商业

(一)军事地名

军事商业对地名的影响尤为重要,许多人烟稀少的地名由于军事等原因涌入许多人口,从而产生了地名。苍南现今还存留许多军事战争留下的古建筑,如大炮手烟墩、顶魁山烟墩、南关岛烟墩(烟墩即烽火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


霞关,又名镇下关,明洪武二年,设镇下关,派兵驻守。并在山上设烟墩警报,与南关、北关二岛形成犄角之势,称“三山镇港”。嘉靖三十三年,增设镇下关水寨。自明、清到民国直至建国之后,这里一直有武装部队守卫海疆,后以谐音作今名,取“云蒸霞蔚”之意。


金乡镇,《平阳县志》载:明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于此设卫并筑城,称金乡卫城(原名金舟乡),金乡之名始此。明初以来均为沿海军事重镇,清康熙九年废卫称镇。


舥艚,《汉语大字典》载:舥Pá,舥,脚船也。艚Cáo,漕运所用的船。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孙权于仙口一带建横屿船屯,委典船校尉监督罪徒造船。宋《元丰九城志》作杷槽镇,为军制单位,后废,因其处于琵琶山隔海相望,相传古时筑有槽形水道,注水入海,故名为琶槽,讹为杷槽。明弘治《温州府志》把杷槽镇称为杷艚镇,后以其为舟户艚(渔船名)停泊之所,遂改槽为艚,并记载“杷艚镇在二十一都”。隆庆五年《平阳县志》把杷艚地名写为舥艚。

蒲壮所城,唐末设戍,宋时设蒲门巡检,《系年要录》载:蒲门巡检有巡船,每舟阔二丈有八尺,其上转板坦平,可以战斗。从以上资料得知,唐宋时期蒲城已是海防要地。《明史兵志》载:朱元璋命汤和筑沿海诸城,洪武二十年置蒲门、壮士、沙园三个千户所,隶属金乡卫。明亡,撤销“军卫制”,清代蒲壮所城仍为海防要地。


寨、堡是屯兵系统最小的单位。寨、堡平面略呈方形,外垒砌城墙。城墙内外两侧均用不规则块石垒砌,中间夯土石。城内街巷设置与城墙内侧的环城路相联。城内还设屯仓、水井等。城外周围开辟田地,以供军需。


1.以寨为名

寨,有防守用的栅栏,旧时驻兵的营地、村庄等释义。寨一般由官方造。苍南就有如镇下关水寨、龟峰巡检寨、菖蒲蝉寨等以寨为名的地名。


埕溪寨,地处险要,视野辽阔,南望浩瀚大海,北望重岳叠峰,西南望大墙山烟墩、南关岛烟墩及悬中堠,东南望北关岛三个尖烟墩,东北望柳垄烟墩。


2.以堡为名

堡是相对城而言的,是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是规模较小的土墙围的民用防御工事,和城相比,要简陋和矮小得多,大一些的可临时庇护一二百人,小的只能容纳一二十人,分官方造与民间私造两种。


苍南以堡为名的地名众多,如上堡、下堡、西堡、南堡、苏家堡、许家堡、张家堡、陈家堡、倪家堡、戴家堡、吴家堡、白湾堡、顶堡、后堡、灵堡、前堡、浃中堡、九堡等地名。

朱堡,,此堡除北面依山坡而建外,其余三面护城(堡)河环绕。


(二)商业地名

古来商业活动繁荣的地名,人口也非常密集,商业发展对人口聚集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由此也产生了很多与之有关的地名,如矾山。


钱库,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第三代孙钱俶在高僧愿齐帮助下继承王位,为答谢愿齐在金钱库置库司,征收诸乡茶、盐、棉、绢等税,以供给愿齐和众僧使用。从此,库司所在地就成为愿齐师徒经常往来之地。当地人称这库司为钱王库司,后为称呼方便,愿齐又把“钱王库司”缩写为“钱库”来作为库司驻地的地名。


1.以庄为名

庄就是村,同义并列成词汇,叫村庄。庄也是店铺,旧时,钱庄相当于现在的银行,饭庄相当于现在的饭店,而绸缎铺子也叫绸缎庄。还有王家庄、潘庄、杨家庄、下庄、下东庄、徐家庄、大庄、东庄、林家庄、金家庄、沈家庄、前庄、余庄等。

2.以店为名

店是店铺的意思,作为地名,店是旅行者住宿的地方。以店铺为名的地方,多在交通要点,官道旁、大路旁、河道旁多设店铺,后渐渐演变成大城市。所谓酒店、旅店、货栈都属于店一类。有以里程为名的店,往往是相对县城或州城而言。这些地名很小,多有变更,但存留下来的就不计其数,如苏家店、后店、底店、冯店、刘店、东店、元店、下店、林店、桥头店等。


三、地名与民风习俗

(一)地名与历史传说

每个地名的命名,总有它不同寻常的由来和含义,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诸多典故、成语、传说都与地名直接相关。如宕顶、芦浦报恩寺、楼下、尖礁、双桂里等。


鹳巢,汉光武帝刘秀逃难至此,因白鹳聚集筑巢,使刘秀得以避难,在钱仓小登基。刘秀回京称帝后,有感于鹳鸟救驾,遂将避难之地赐名鹳巢。


大观,明万历间境内大寨山上有寇盗,抢掠客商,使行旅路过者提心吊胆,以为生死关卡,故称为大关,后雅化为大观,蕴有“蔚为大观”之意。


百丈,传宋淳佑七年,当地右科进士章梦飞(知肇庆府)与其姊夫于此处同时分别建造第宅,两宅相距八丈,故以八丈为名,后讹变为百丈。


公婆石,高岙山脚有巨石一对紧偎而立,高数丈,人形,一高一矮,俗呼为公婆石。清乾隆时诗人张綦毋《船屯渔唱》有诗咏及:“种田不收一年事,取(娶)妇不着一生贫。请看山前石翁姥,兀然相对却如宾。”民国《平阳县志》录此诗,加注云:“种田”二句,王道甫诗。石翁姥俗名公婆尖,在藻溪山。”


(二)地名与情感寄托

《尚书》载,传统习俗中人们祈求的五福是“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民间的说法就是“福、禄、寿、喜、财”。战乱、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民众日月祈求天下太平,希望过上和顺、安居乐业的生活。在给自己降居之地命名时,这一心理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出来。苍南诸多地名都反映了当地人们的这种情感寄托,如永胜内、协利内、繁枝、观美、永盛、泰和、泰安等。


燕子窝,先祖郑并献于清雍正九年从北港迁此古道南侧定居,此地南面紧靠山峰,峰下有一块由古道绕成的半圆形山坳,恰似那屋檐底下的燕子窝。郑氏祖厝就建于此,寓意春燕衔泥,重振家园,双燕育雏,儿孙满堂。


佳山,《郑氏宗谱》载:先祖郑仕骐仰慕平邑文化风水,于清康熙九年,从福建省迁入此地借山建宅定居,因“假”义“借”,故命名为假山。因假山钟灵毓秀,郑氏裔孙发达昌盛,遂把村名假山雅化为佳山,意含“年丰更觉村居好,人寿全靠土地山”。


(三)地名与传统民俗

苍南是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除汉族外,还聚居着畲、回等33个少数民族共3万多人,有2个民族乡和30个民族村,其中畲族人数最多。与苍南相比,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虽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地方,但少数民族人口只有1万多人,且居住的少数民族种类较少。


畲族自称山哈,山哈即山客,意为居住在山上的人。南宋·刘克庄《漳州谕畲》:“畲民不悦(役),畲田不税,由来久矣。”


畲族史诗《高皇歌》记载了上古时代祖先盘瓠征服犬戎,与高辛皇帝的三公主结婚,后于凤凰山居住。畲歌唱道:“祖宗落担凤凰山,做天做地做世界,青山绿水做衫着,溪河流水做琴弹。”


畲族尊三公主为凤凰神,畲族妇女普遍穿凤凰装(《桂海志续》载:女则用五采缯帛缀于两袖),凤凰装别具特色:畲族妇女用红头绳扎头发,盘在头上,高高隆起,叫凤凰髻;周身佩挂着叮当作响的银饰品,象征着凤凰的鸣啭;畲族姑娘出嫁时要戴凤凰冠;像这样的凤凰装、凤凰冠常在婚礼上穿戴一次便收于箱底,等到亡故时再用来穿戴入葬。可见凤凰是畲族的崇拜对象,是吉祥的象征,苍南畲族居住的地方,多凤和凰字地名,如凤岙、凤池、凤湾、凤楼、凤山、凤江、凤阳、凤桐岭、凤驾埔、凰浦等。


四、地名与方言文化

古代因战争逃难、天灾人祸等原因,许多外地人迁入苍南,同时也带入了外地方言,后又与苍南本地方言融合,因此苍南地名的形成也受外地方言的影响。


(一)以寮构成的畲语地名

景宁《畲族志》载:“房子,畲语称寮。”畲族山歌里唱道:“今日寮里起身来。”早期畲民生产力落后,过着刀耕火种、游移不定的农业生活,大多是“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


寮,音liáo,会意兼形声字,从宀从尞(liào)尞亦声。尞本为火气上升义,合宀旁表示屋内能透光之处,本义为窗,引申为多人同居一室的小屋。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载:“象于大型宫室中燃火之形。”表示多人饮食起居于其中。如畲家寮、顶寮、渔寮、田寮、香菇寮、下寮、锅寮、烟寮、北田寮、寮子、五岱寮、寮边、外寮、牛寮、樟栳寮、竹子寮等。

温州话中仍保存寮字,指稻草和木结构的茅屋,贫穷人家常搭寮居住。陆游《贫居》诗“屋窄似僧寮”,僧寮指和尚住的小屋。温州人常有和尚寮、师姑娘寮等说法。寮字地名多集中在海滨一带,这种寮比较简陋,但十分宽敞,既可住人,又可在里面劳作。近代白话还有茶寮的说法,小茶馆的意思,如南茶寮、北茶寮。


(二)以厝构成的闽语地名

以厝字组成的地名,主要分布在沿海岛屿。苍南县有相当大一部分居民的方言是闽南语,厝在闽南语中代表房屋,可以说这是地图上小于村的最小单位,由于他们长期处于同姓聚居,因此这些地方的宗族观念较重,常有宗族之间的纠纷。如郑厝、谢厝、陈厝、苏厝、纪厝、曾厝、萧厝、朱厝、温厝、罗厝、潘厝、彭厝、李厝、洪厝、颜厝、柯厝、林厝、吴厝、王厝等。另外还有老厝、新厝、古厝、下瓦厝、大瓦厝、外厝、内厝、坑下厝、大草厝、外新厝、张唐厝、朝西厝、六亩厝、后厝、厝支仔、王道厝、新厝内、老厝基、大厝基、厝基、瓦厝林等地名。


五、地名与姓氏渊源

所有姓氏聚落地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聚落居民多以血缘关系为特征结合起来,有的经历上千年的岁月且持久不变。这种宗族制度的遗迹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这就充分表明地名不仅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反映。如:章家阳、汤家阳、郭家溪、宫后陈、杨家浃、山脚李、郭家车、周家车、后蔡、前蔡、下汇周、下汇肖、王家山、杨家弄、林家店、张家腰、张家堡、黄头涂、项桥等。


华阳,元时此地居民华姓居多,故称华垟。因兵乱饥荒,华姓裔孙多迁徙他乡,唯留桑麻古道。明初,有人在此垦荒种麻,遂改名为麻垟,史称麻阳。民国《平阳县志·人物》载:“洪武元年,童闻从明军攻陈友定,取山溪、麻阳、五大、南山,克分水关……”民国廿四年,华阳设乡。首任乡长吴感民根据历史上华垟、麻阳之称,为其地定名为华阳。


黄婆亭,相传此处为瑞安至福鼎的交通要道,有一黄姓婆婆在山巅之处筑亭,供行人憩息,六月炎天煮茶于亭,免费招待行人解渴。来往客商盛赞其德,故称此地为黄婆亭。


陈绛殿,宋代名臣陈彦才因反抗奸臣秦桧误国,遭秦桧逼害,辞官隐居莲池,与乡民同甘苦,修桥筑路,做了许多有益乡里的好事。陈公逝世后,筑殿奉祀陈公真身,殿名曰陈绛殿,故名。


六、地名与数字方位

(一)数字地名

数字,源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的一种文字。可能是数字容易被记忆,也可能是数字能诱发人们思旧情绪的缘故,因此在地名中较为多见,这种现象在苍南地名中也较普遍。如四岱、八岱、五凤、五亩、六亩内、七亩、九斗、九甲、九亩、十亩窟、十五亩、二十亩、三十亩、百丈。


百亩坊,旧称百亩荒:旬日不雨则涸竭无以灌溉,庄稼颗粒无收。俗云:“百亩田园缺水用,颗粒无收一片荒。”现在山高林茂,流水潺潺,遂谐音雅称为百亩坊。


(二)方位地名

我国古代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水南为阴,水北为阳;山、河之东称左,山、河之西称右;高为上,低为下等示位称谓原则。方位词的功能就是标明地理位置,如东、南、西、北、上、下、前、后、中、头、尾等。苍南方位地名中最普遍的分为两类:一类为方位词在后的,如:挺南、平南、棋南、斗南、山南、山北、山东、灵东、山前、门前、方岩下、水头、水堀头、大浃头、岩尾、水尾、大寨尾等;另一类是方位词在前的,如:西山、南山、北山、南港、北港、上林、下林、下庄、上江、上乾、前昊、后车、后垟、中墩、中魁等。

西山,先贤董齐霞《重刊伏鹰村居记》载:“库官以外,叠嶂相接,忽有奇峰突起,冠特高,而头矫以转者,曰凤山。”此山在阜殷之西,人称西凤山,后省字,称作西山。


七、地名与动物群落

动物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必要条件,又能为地名的命名提供重要的依据。以动物名称作通名命名的地名既可以作前缀,又可以作后缀,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地名。苍南就有狮头山、狮头脚、鸡笼山、鸡光山、马鼻山、马站、老鼠坑、牛乾村、鱼笼头、鱼蚵山、龙港、龙渡、龙湖、龙跃、龙华、雁头、鲸头、老虎尾、虎头尖、鹅峰山、鹅角髻、鹅角冠、蜘蛛山、老鹰湖、老鹰尖、乌龟山、马鞍山、马尾礁、燕窠洞、牛运、石牛、望鹤、南鹤、凤鹤、鹤浦等动物地名。


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之誉。清代《雁荡广志》载:雁湖冈顶,古时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湖中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归时,栖宿于此。而得名。


鹤顶山,传古时有鹤在此山修炼成仙,号称自鹤仙师。清光绪二十五年建造祥云院,供奉自鹤仙师神像,又主峰形似鹤冠,故名鹤顶山。


牛埔,这里有一个山坳,地势平坦,远离村民居住地,是清时宰牛的地方,故称牛埔。

结语

    地名代表着一个地方的一段历史,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地名也代表着一种文化,是一份文化的传承。考证、研读村名,能从中了解自古到今的村史沿革变化,也体现了浓厚的乡土情结。如今,在城市化发展的浪潮下,有些村庄已经被城市扩张彻底的淹没,它们的身影早已消失,但是它们名字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内心深处。



◐ 文章来源:灵溪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