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汾阳话正字】034 - 爨-烧水「爨子」不是「汆子」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曾经有一篇来自公众号「振宇随笔」的微信文章《汆子》引起了很多汾阳人的共鸣。下图中这种旧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必备的烧水器具,汾阳人叫 chu1 zeq0,设计成长桶装,插进火火(灶台)里,受热面积大,烧水很是高效。


这个烧水容器在北方并不少见。除了山西,河北甚至老北京也有,称作「水汆 (cuān)」。顺其自然地这个字及其用法也进入了字典,于是山西人也多数跟着写成「子」了。

然而这个「」字真的对吗?

首先「」是一个非常晚近的后起字,康熙字典不收。最早有记录的是元朝的《中原音韵》,记载了这个字的读音和「谜」相同是 mí。具体意思则没有详述。

元朝韵书《中原音韵》中「汆」音同「迷」

而在《中原音韵》之后所能寻找到「汆」字的解释,就全部是《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词典》之类现当代出版的辞书了。它们给了「汆」注音为 cuān,意思有两个,一是用水烫一下食物;二是煮水容器「汆子」。所引用的用法大多来自清代文人、现代作家的用法以及注明「方言」。

这让我们意识到,这个毫无来源脉络的「汆」定是一个近代人附会运用的讹字。而真正的本字被人们忽略了,那就是「爨」


「爨 cuàn」这个字虽然难写生僻,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熟悉北京,喜爱古建的人都知道北京附近有一个保留了很多明清民居的村落叫「爨底下村」;对书法有了解的人一定听说过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两个碑帖《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那么「爨」在历代辞书上是如何训释的呢:


《說文》齊謂之炊爨。

《周禮·天官·亨人》職外內饔之爨亨煑。

《周禮·夏官·挈壷氏》及冬,則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

《广雅》爨,炊也


我们可以看到,「爨」的历代注释包括今天的词典都是表示以火烹饪和炊煮,后世还引申出了名词表示灶台。这和我们用容器烧水的行为完全一致。


有心人可能会注意到,「爨」是一个去声字,汾阳话里面应该音同「串」,而煮水容器「chu1 zeq0」在汾阳话里音同「穿」,声调不一致。因此怀疑爨」的正确性。其实这个声调的问题古人已经注意到,在《康熙字典》爨字的注释中这样写道:


又七丸切,音攛。義同。◎按周禮,詩傳,釋文,爨俱音七絃切,釋經傳爨字之義,大約動音爲平聲,靜音爲去聲。然左傳宣十五年傳:析骸以爨。註:爨,炊也。及孟子,以釜甑爨。似皆宜讀平聲。乃孟子無釋文。左傳,釋文,亦音七亂反。則平去又未嘗拘也。


《康熙字典》中编纂者对「爨」声调问题的分析


《康熙字典》的编纂者发现,「爨」字的反切注音除了去声以外,还有平声的情况,并且从古代典籍中发现了两种声调并存的现象。认为是一个同义多音字。因此不管「爨」读平声还是去声都是符合历史记录的。


当代语言学泰斗郑张尚芳先生在他的历史性著作《上古汉语》一书中,对「汆」字直接给予解释道:「爨今分化字」,认同了「爨」作为本字的合理性。


那么至此,我们从音、义两方面解释了容器「chu1 zeq0」的本字是「爨子」,希望可以以此正视听,规范书写。



点击查看往期正字精选:

再论「剔 jia」「擦 jiar」「拌 jia」的本字

033 - [米+䜌] - 稀粥熬得[米+䜌]滀滀地

032 - 㼥 - 塑料㼥㼥,一㼥子油/酒

031 - 熻 - 熻红薯、熻茄子(烤红薯、烤茄子)

029 030 - 黡 靥 - 黑yi yi(黑痣)、笑yi yi(酒窝)

028 - 锏 - 莜面 jian jian 的「jian」是那个字?

026 - 皴 - 手冻得皴(chung)啦

025 - 抲 - 把孩儿抲(qia)住

023 - 舒 - 把手舒出来,我给你看看手相…

022 - 灺 - 火灭了,汾阳话叫「灺xi」

017 - 㞘 - 㞘子就是屁股,屁股就是㞘子

016 - 䵚 - 高粱叫「䵚黍」,玉米叫「玉䵚黍」

015 - 柯 - 贾樟柯的名字,你念对了吗?

004 005 - 解 澥 - 你终于知道「害不开」怎么写了


更多过往文章,请在公众号首页点击「正字考证」「方言文化」「视频教程」等菜单栏查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