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初识伤寒论笔记连载1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声明:本文所有内容,版权归“当归中医学堂”和“王超”老师所有!小满在整理记录的过程中,难免有错,仅供大家复习参考,请大家以老师讲的视频为主。笔记的内容,远远不及老师讲的百分之一精彩,建议大家还是反复多看老师的视频。此部分内容对应《初识<伤寒论>与经方的家庭应用》任务3的内容。


从古至今,有一本书叫《名老中医之路》,有好多同学应该看过这本书。我大体统计过,《名老中医之路》大约现在已经写到第五辑、第六辑。前三个辑,后来做了一本厚的合订本。销量非常好,含金量也非常高,民国、刚建国时,特别有名的医家都在里面。《名老中医之路》大体写的是各个名老中医是怎么看病的,是怎么学好中医的。我统计过那里面,基本上所有的名老中医写了他们的学医过程,很少有没读《伤寒论》的。可想而知,《伤寒论》的重要性。所以,面对这么一本特别重要的书,我要讲的压力非常大。

学伤寒的经历


讲讲我大体学伤寒的经历吧!我大约能全文背下《伤寒论》的时候,是在我十五岁的时候。当时,刚开始背《伤寒论》,学《伤寒论》时不怎么懂,许多字我也读不熟,经常拿《新华字典》查,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意思。那时家里人要求背,不背就不给饭吃,天天背。有许多人问我,学习有什么经历,有什么心得,我首先推荐,先去背《伤寒论》。他们背二天,基本上一开始会来找我,师兄,《伤寒论》需要全背吗?一听这个语气就是不想全背呀,那我肯定说,不用全背,把398条原文背下来就行。要不说前面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不好背,后面辨可吐可下,不可吐不可下,又和前面有重复。我说对,就把398条原文背下来就可以。后来,过二天,他又说,师兄,398条原文有必要全部都背下来吗?这一看,就是不想背原文,我说,那你最好把113个方子背下来。(他)说,行,113个方子没多少,还有一个方子“禹余粮丸”丢失了,更好背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他这112个方子也背不下来。



能全文背下《伤寒论》时,我解释不了《伤寒论》中的任何内容,不知道六经是怎么回事。后来,上了大学以后,我在图书馆度过了五年,基本上看过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有的中医书。各种疯狂地看书。我看书有一个习惯,一类一类地看。我学《伤寒论》的时候,只看伤寒论之类的书,我学易水学派时,只看易水学派的书。学习话,就是一类一类地看。你别左手握着《伤寒论》,右手握着《温病学》。这样很容易乱,光学一门,容易注意力集中,学得更好一些,更踏实一些。然后,我就疯狂地看书。伤寒论的书,不管是去学校里的图书馆,还是国家图书馆,你会发现,中医方面的图书里,解释伤寒论是最多的。从古代到现代,出版的伤寒论的书,十几万、二十几万,一点也不夸张。就说,历代医家,特别喜欢解释伤寒论,特别喜欢注释伤寒论。充分从侧明地表示,他们特别重视伤寒论。而且,你会发现,读伤寒论时,尤其读历代医家书的时候,非常地痛苦。王二这么个说法,李三这么个说法,看得特别地崩溃,看完了以后,你肯定是不知道相信谁。大家一开始学习时,肯定有一个特别乱的过程,当你乱着乱着,你突然间跳出这个圈,你会发现,把这所有的书都能融会贯通,你突然就特别厉害了。就飞神上仙了,读什么书都能读得懂的那种。然后,我后来就疯狂地看,每天看得跟走火入魔似的,也睡不好,脑子里各种打架。就天天想,为什么这个说六经是这种说法,为什么它说伤寒论里六经是经络,它为什么说六经是脏腑,它为什么说六经是六气,用气化学说来解释,后来又说用时空观来解释六经。关于六经是什么,这是任何读伤寒论,解释伤寒论永远跨不过的问题。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就看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基本上挂在这个问题上了,基本上读不下去了。好在我那时候有基本功,能够背下伤寒论来,然后就是一开始读的时候,相互矛盾的东西也不用管,矛盾是正常的,看不懂也是正常的,你如果能一下就看懂,说明你是神童,肯定看不好病,也就不用再学伤寒论了。

后来,慢慢学着学着,就觉得《伤寒论》越来越有意思,就能把各个医家,各个学派,各个解释伤寒论的东西融会贯通了,后来就懂得越来越多了。因为我家都是干中医行业的,考研时,我问家里,考什么专业?其实,现在“伤寒论”专业不是特别火的专业,更火的是,在医院里,而且还有规培,好找工作的专业。学伤寒论属于经典学科,比较冷门的专业。属于基础学科,没有规培证,也就是说,我以后想进医院特别难,不容易就业。家里开了一个小组讨论会,十几个人坐一桌,最后大家统一结论,让我学伤寒论。后来,我就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伤寒论专业读硕士。


硕士这三年,我又不断地反复地读《伤寒论》。你会发现,读这个经典的东西特别地有意思,特别耐人寻味。越看越想看,就感觉特别好,特别地有意思。和读现代文的书不是特别一样,反正你读一百遍有一百遍的收获。读一百遍就会出现一百个不一样的问题。你每读一遍的时候,肯定会有不一样的问题。当你读到一百遍的时候,你可能会把读九十九遍时想不明白的问题,自己解答。强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能背伤寒论,尽量多背,即使你背不下伤寒论,你最好每天坚持读一读。包括我现在生活习惯也是,我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肯定要读二篇《黄帝内经》,我要是不读,我肯定晚上睡不好觉。反正就是养成了这个习惯,我觉得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学中医这个事,不要三分钟热度,突然间感觉听完某个老师讲的课,“我要学中医”“解救黎明百姓之苦”等,各种空话套话,没什么意思。学中医,首先要有最起码的兴趣爱好,要感兴趣,坚持每天读二条,读十条,这不难吧?读的时候,把后面的方子都一块读一下。最起码,我不要求你们听完我这个课,大家都能背下《伤寒论》,这基本不太可能。我本科时,做过一个实验,我当时上大三,我一个小师弟,刚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非常喜欢学习,当时有个习惯,每天喜欢在学校的人工湖前背书,有个师弟也每天在那背书。后来,我问小师弟,你在背什么呀?他说,我在背《黄帝内经·素问》。我说,背到第几篇呢?他说,特别难背,高中是学理的,这种思维特别难形成。我说对,你要实在背不下《黄帝内经》,你一开始可以从《伤寒论》入手。我说,学医的话,我个人建议,由伤寒往内经入更好入。因为,典帝内经里包含的知识体系太多了,学派太多了。所以,经常容易混。看《黄帝内经》经常有人看不懂,但是《伤寒论》,这本书是张仲景一个人写的,这种体系是张仲景体系,它更好理解。这个师弟特别听话,人也特别好,从那以后,天天背伤寒论。而且,最后证实的话,由一个中医小白,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医的人,把398条原文带方子全部背下来,大约需要半年的时间。天天,除了吃喝拉撒睡,日常生活,他大约需要半年的时间,就能把这条文背下来。所以,我建议大家能背就多背背。我现在也是继续读博士,也是还在继续研究《伤寒论》,感觉这个东西,值得深究一辈子,每读一遍有每读一遍的收获。


开课缘由


讲这个课的缘由的话,首先是“狂轰滥炸的错误‘养生观念’误导”。我们在临床看病时,特别头痛一种患者,这种患者是自己认为对中医非常理解的患者,我们到那个时候,真不是害怕他们砸我们的场子。说实话,我们学了这么多年,学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中医,你要真想把我们问倒,真想砸我们的场子,你除非拿板砖砸。你要真想问倒我们,其实也挺难的。我们特别愁那种患者,一来就是,王大夫,我阳虚。我说,你为什么阳虚啊?然后,他就跟你序列一系列的症状。然后,他又说,你看,王大夫,我也感觉我阴也虚。我说,对,如果阳虚又阴虚的话,叫阴阳俱虚。他说,对,我这个叫阴阳俱虚。你基本上听所有的患者来了,基本上从来就没有个人来说自己不虚的。后来我就反思这个问题。来的患者不是说自己阳虚,就是说自己阴虚,不是喊着要吃六味地黄丸,就是要吃什么阿胶啊、八珍糕啊。我心里特别不明白。后来,我跟他们说,你们为什么非要认为自己虚呢?他们说,我看养生堂某某专家说的,这是什么症状。好比说怕冷,有可能腰疼,小便清长,这就是阳虚。如果一旦感觉悟热,出虚汗,小便发黄,都属于阴虚。在他们的知识体系里,全世界的病人只有二种,不是阴虚就是阳虚。我非常肯定地跟大家说,在现代这种生活环境里,虚的人真不多。这种人才是真虚,累的,天天讲课累的,看病累的是真虚。基本上,在座的,在场听课的,很少有真正虚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实证。我突然间明白了,古代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这基本上在古代就有这种恶习,这跟中国人在古代特别重视滋补,错误地观念有关系。老祖宗,特别想飞身上神,尤其是黄帝,所以他们特别喜欢补身体。所以,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吃补品,就能长生不老,古代就有这种意识。在加上,古代那时有可能用人参,用黄芪比较多。因为古代那时不太平,战乱特别多,大家吃不饱饭,经常出去打伏。那时候需要补身体。现在,,都可始追求中国梦了,哪还有许多虚的。临床上真的比较少碰到真的虚的病人,就说实证肯定要比虚证多。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肯定实证多,大家天天看一些错误的养生节目,这种观念会被误导。


还有第二个观点,外地患者来看病,特别难,还特别贵。听我讲完中诊课,有许多外地的患者,来求诊。我见过一个最遥远最遥远的患者,然后人家对我说:“王大夫,你得多给我看几分种”。因为,我看病稍微快点,大家都知道,一般平均就5分钟。我一般摸摸脉,问问主症,一般也就辨症出来了,方子就出来了。一般就在5分钟,当然也有长的。比较不好看的病,可能会摸得长点。特别好看的病,有可能会摸得快点。有个老大爷,来找我,对我说:“王大夫,你得多给我看几分钟。”我说:“怎么啦?”他说:“首先,我这个病挺严重。”我说:“行啊,我仔细看看。”他说:“第二啊,你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吗?”我说:“肯定是坐车来的。”他说:“对,你知道我坐了几种类型的车吗?”我说:“不知道。”他说:“从村里出发时,是坐的牛车。真的是牛车,先从镇上,从镇上坐的客车,去的县里。从县里坐一个车到省会哈尔滨。然后,从哈尔滨坐车又到了北京,到了北京然后又坐地铁。”他在路上折腾了三天三夜。我说,我再给你开一个周的药回去。你别忘了他来了三天三夜,回去又得三天三夜,七天没了。回去基本最佳服药时间错过了。看病特别难,就来求一次医的话特别难。还有,看病也挺贵的。


我还见过许多患者,大家都知道我开方子喜欢开伤寒论的原方。凡是找我看过病的,基本上拿到的都是伤寒论的原方,很便宜,量也不大。习惯地开伤寒论的原方,而且我个人比较崇上的一种学术观点:伤寒论里的方子最好不加减。不是不加减,最起码我现在没有这个实力,没有这个能力完全读懂张仲景伤寒论里所有的东西。如果说你在仲景之上,或者说你非常厉害了,可以随便地加减,你随便怎么用都无所谓。但是,我感觉我还没有学会张仲景,我完全要按照老人家套路来。完全按照规矩的开方。经常会碰到一些患者,像是开一个麻杏石甘汤,基本上花不了多少钱。开七付麻杏石甘汤,普通药价也就30多块钱。我经常看到一些患者,在我这看完病,然后说,这么便宜,王大夫,这能治好病吗?特别质疑那种。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来的时候花路费特别贵,你像坐牛车不用花钱,开始坐客车就要花钱了。他们有许多来我这一趟,坐普通的绿皮车都要花几百块钱。更有甚者坐飞机来,来一趟,飞回去一趟,光飞机票就三、四千。太贵了,你挂个号才二百块钱。突然感觉自己挂号费太便宜了,应该倒个个,挂号费三千,坐车二百。钱应该不能老是为铁路局,飞机、航空做贡献。所以,这说明看病确实挺难,也挺贵。


要更多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听说现在网络很发达,尤其是咱们这个当归提供比较好的平台,靠网络真的就像李校长说的一样。让你在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各地,只要是你想听,都能听到你想听的课程。当然,你有可能不想听我讲的伤寒论,想听别人讲的伤寒论,你也可以听到。就是说,全球各地,大家都能共享这个知识,凡是学到一点,我后面会仔细讲家庭里用各种伤寒论的方子,包括六经到底是什么,怎么用什么的,稍微吃透一点的话,你就有可能会自己大胆地尝试着去自己解决家里的问题。


大家如果给自己开方子或是给家人开方子,一定要记住,别上来就特别虎的,附子30克,附子50克,谁谁谁哪个专家说的,附子小量不好使。张仲景的附子去皮破八片,相当于现代的多少克多少克。千万不要这么用。你一旦这么用,用坏了,直接造成肝、肾的损伤,中毒什么的话,再找我们救,我们也救不回来。你要开个1克2克,你把他吃坏了,吃得不舒服,你再过来找我看病,我还能帮你拉回来。当你治不好了,再来找我们看病,我们能把你治回去,这就挺好的。别上来,就弄个肝肾损伤,我们也弄不了。


第三个就是,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传统的中医,对中医重拾信心。现状,老百姓对中医有很多错误的观念,也是误解。反正大家都特别地不相信中医,就是中医吧,甚至现在还有一些,尤其是某些理工科工作的男同胞。有许多,我们经常在诊室看病的,一般就是女患者要比男患者多,所有大夫都是这样,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大家都是这样。他们曾经分析过说,女性更惜命,所以女患者更多,而且女性吧,爱花钱。男生吧,比较抠,舍不得花钱。实际上,在我们诊室,就碰到过,夫妻来看病,有可能看着看着就架起来。老公陪老婆来,进来就这种眼神看着,就是特别不屑,然后就是:就他呀!尤其我们又是年轻大夫,感觉特别不相信我们,然后就是这种眼神。然后他老婆肯定说,小大夫看病挺好的。最可怕的是,看完就走了也就算了,老婆非要让老公也再看一下。啊,这问题就来了,肯定不愿意啊!(老公说:)我跟你说了,我在家说了多少遍了,中医就不行,有病就要去医院,就要看西医。中医吧,就是靠什么什么。。。说得特别难听。我认为,评价一个中医行不行,评价到底中医这个行当行不行,不是你说行不行,也不是我说行不行,绝对不是靠嘴说的,就是看疗效,他能够给你治好病,就是他行,他治不好你的病,把天说下来,也白说。那就说明中医不行。反正,以我现在的认识,中医还是能解决很多问题,不管是急症、重症,还是疑难杂症,中医对这个治疗还是很好的。大家有可能许多也是被他们这种胡乱的中医,打着中医旗号的那种,坑坏了。被许多挂个头牌卖药的,特别疯狂地,一开开二张大处方那种,一个方子七付药,几千块钱的那种坑坏了。所以,我认为,你看伤寒论的方子,112个方子,超过十味药的,基本上不多。最多的话,也就四、五个。而且超过十味药的,基本上都是丸剂,打成蜜丸,像禹余粮丸、大黄蟅虫丸,而且这种还不是伤寒论里的,这种就是张仲景用的方子里面。在中医里面,大家一定要相信传统中医,伤寒论里讲这个中医,还是能看病的。


如果我写的笔记对你有一点点帮助,请给我点个赞哦!

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你觉得好,就分享它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