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悦读丨那些祥隆老业主的青春与芳华(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祥隆企业集团”,马上关注

真爱,请置顶

他们青春已逝,他们芳华不再……

他们,在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里克勤克俭,,,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教书育人,在新时代的号角里传承文化……

你看到的他或者她,是在小区下棋聊天的暮年之人,你所看不到的他或者她,是新中国成立的亲历者,是社会稳定的维护者,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更是时代进步的参与者。

他们的血液里曾经澎湃着激情和朝气,共和国发展路上的曲折与动荡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他们成长记忆中,赤子之情,浪漫爱情,家国深情……当年华垂暮,沉淀下的是传统民俗的传承。

他们来自不同地域,成长背景如此相似又各不相同。提到家,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关于年,各具特色的地域年俗等你解读……

2017年12月,祥隆HOME采编社走进小区实地探访六位老业主,纪录他们专属的家年情怀……


孙老夫妇
以前车马信件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孙奶奶和孙爷爷都出生在一个叫做海阳的小地方,那时的他们并不知道彼此便是那个相伴携手一生的知心人。青梅竹马的他们从懵懂的爱情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我们不能想象的磨难。可能正像人们所憧憬的爱情语录中说的那样“以前车马信件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艰难岁月,相知相爱

海阳是他们相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两位老人的家乡,说起那个地方老两口都深深陷入到回忆中去。“当时的日子苦,小孩最爱的就是过年,到了冬季地里已经没活干了,大家便开始早早准备过年了。每家每户在过年前都会给小孩们炒些黄豆或大豆,小孩们每人一把揣在兜里,十分珍惜这些零食,只有要好的伙伴才能拿出来分享”孙奶奶回忆道。听老伴说起这些往事孙爷爷也迫不及待的开始和我们分享说:“当时的农村很讲究一宗一族,所以过年尤为的隆重。大年三十晚上大家都要守岁,且过了12点家中的男孩便要跟随长辈出去给本家磕头拜年。女子则是第二日初一出门给长辈们拜年。过年会一直持续到十五元宵节,但到二月二下地的时候年才能够算是全部结束”回忆起这段共同的少年时光使得两位老人神采奕奕。

长大些后爱情的种子开始慢慢发芽,两位优秀的青年恋爱了…

1960年,正在上海复旦大学念二年级的孙爷爷与正读初中的孙奶奶在他们共同长大的海阳登记结婚。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严重的自然灾害,吃不饱穿不暖,但贫穷与饥饿却挡不住两人相爱的心。结婚那天,没有婚纱,没有酒席,也没有拍一张合照,就只有一床用两人旧被拼成的婚被。在那样一段艰苦的日子里,是彼此的爱让回忆变得不那么苦涩。

车马书信,不离不弃


结婚后的他们没有像平常的夫妻那样天天腻在一起,而是回到各自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那个时代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一对新婚燕尔只有通过书信的方式传递对彼此的思念。两人顺利毕业后,便一起在烟台打拼,生儿育女,就这样一晃就是58个年头。

在这漫长的58年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孙奶奶得过一场大病,癌症。说起这段往事时,孙奶奶只淡淡的回应道:“这癌的周期已经过去了,以后不会再反复了”而孙爷爷则一直反复强调说:“当时我的老伴很乐观,当时我的老伴很乐观”从孙爷爷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奶奶深入骨髓的爱,也许正是孙爷爷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润物细无声的爱才是治疗奶奶的良药吧?

平淡岁月,相守相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激情的不断退却,儿孙绕膝的孙老夫妇开始享受属于他们的天年之乐。远在新加坡当教授的女儿每年都会给他们计划出游,“泰国,缅甸这些国家都去了好多次了,今年计划可能去欧洲”孙爷爷打趣道。

采访过后我们提出要给爷爷奶奶拍张合照,他们欣然答应。奶奶边起身边脱去身上的小马甲道“里面这件毛衣颜色好,照相好看”。两人走到沙发前快要坐定时爷爷忽然起身把奶奶扶到有阳光的一边坐下解释道:“老姑娘坐这边,这边光线好照出来漂亮”

虽然老两口去过了很多的国家,游览过很多的名流山川,但孙奶奶最喜欢的还是烟台的家,并要求四个孩子们过年必须回家过,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继续延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郝大爷
从鲁北到胶东,不变的是传承


今年64岁的郝福勇大爷和老伴谭阿姨即将迎来在烟台的第十个春节。2009年,因儿女相继在烟台安家立业,老两口也处理好了在老家的琐事,离开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滨州,来到烟台市莱山区与儿女们同住。


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虽然离开老家将近十年,但是老两口对现在的生活相当满足,“儿子女儿都住在同一个小区,还能经常聚在一块吃饭,我们俩都挺满足的,有家人在的地方才是家嘛。”郝大爷笑着说。

上世纪50年代,、饥荒、物资匮乏……老两口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见证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也不可避免地烙印了新中国所经历的崎岖与曲折。在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里,他们形成了属于他们的时代满足感。

大爷说,最让那个年代孩子们期待的事儿还是过年。过年的那几天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在度过了一年的节俭日子后可以尽情“奢侈”的几天,孩子们也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在那几天小孩不仅能穿新衣还能吃饺子,过了一年只能吃野菜啃树皮的艰苦生活,能吃上一顿肉馅的饺子简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幸福。郝大爷陷入关于那个票证时代的记忆里,脸上溢出的全是满足。

“十八九岁的时候干劲儿很足,经常饿着肚子去干活,大队里发的粮食舍不得吃都带回来给家里的年纪小的孩子们吃。”作为家里的老三,郝大爷上面有两个哥哥们的庇护,下面也要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尽管物资的匮乏使人们常常吃不饱,可这并没有磨灭掉朴素的生活中蕴藏的幸福感。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家”的观念在郝大爷的意识里更加具象化。

在烟台生活,过的还是“滨州年”

1953年,郝福勇出生在兵圣“孙武”的故乡——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这个总人口64万的鲁北小县城是山东省文化名城,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刚来烟台的时候有些不适应,现在都习惯了,也算是半个烟台人了。”郝大爷说,“虽然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可是过年的时候还是会遵循滨州的民风民俗,有些东西是流淌在血脉里面的,这是文化,需要传承。”

在烟台几年,郝大爷老两口像烟台本地人一样,小年之前要打扫房子,寓意着辞旧,扫清年前的一切不如意,迎接新年新气象。小年过后就要准备吃的了。在滨州,过年的食物被看得很重要,年二十八的大集是滨州人采集年货的最后一站,又大又鲜活的鱼因为它“年年有余”的寓意,成为家家户户必抢的年货。

在滨州的年俗里,年糕除了“年年高”的寓意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滨州的年糕以糯米面和红枣为原料,制作过程比胶东年糕更简单,和面的时候把红枣掺进去加水使其糯米面揉搓均匀,利用糯米面的黏性粘住红枣,然后把面团做成窝头的形状放入大锅大火蒸。一般这个时候,家里的小孩就会拿着筷子待在大锅不远处,静静地等待着。在鲁北,因为糯米面的粘结合了红枣的甜,年糕不仅是一种主食,还是孩子们的争抢的美味零食。但是吃了年糕的孩子必须遵守传“粘嘴”风俗约定,即只能说好听的话,带有“不”“没有”字眼的话一律不准再说,以此来规避负能量期盼吉祥顺利。

在郝大爷生活过的滨州农村有一项传承已久的集体活动——燎马,这也是最具仪式感的一项活动。三十的天在下午六点钟已是黢黑,胡同里的小孩们往往在五点钟左右便很自觉的走到自家的柴火堆起一捆玉米秸秆,不一会儿,胡同口就架起了柴堆,胡同口的人也越来越多,一整条胡同的人都会聚集于此,拿出二十八大集上买好的鞭炮和烟花进行一场年末的狂欢。“嗯,这支鞭厉害,肯响。”在郝大爷的记忆里邻里间总是相互比较着,脸上却都写满了喜悦。大大小小的胡同大同小异,鞭炮声不约而同的响起来,近的远的深的浅的,年味被演绎地淋漓尽致。

在郝大爷家,还可以见到晚辈“磕头拜年”的习俗,这种曾经流行于鲁北平原的拜年礼没有被规避掉,成为一家人潜意识里达成的共识,儿辈以此来感谢父母一年来的付出,孙辈则以此讨个大红包,礼节的传承给异乡春节带来更多仪式感。



李奶奶
教书育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别看你整天去党校学习,,你可能还没我吃的透呢。”年近八十岁的李奶奶对他女儿说道。一见到李奶奶,我的脑海里就浮出这么一句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勤奋学习,苦中有甜

李奶奶现居烟台莱山区,来自古掖县――莱州。

1938年生人的李奶奶在回忆起童年往事时,依旧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表达准确,一点都不像是到了耄耋之年的老人。“在老家,进了腊月就要准备过年了,首先准备的就是腊八粥,腊八蒜。”

李奶奶说,腊八那天,家里就要备好大蒜和罐子。腌腊八蒜最好是用白醋,这样腌出来的腊八蒜才能像宝石、翡翠一样绿盈盈的。腊月二十三最主要的就是打扫好灶台请灶王爷,给灶王爷供上糖瓜、年糕,“这样做的目的是封上灶王爷的嘴,让他到了天上别乱说。”到了年三十,就要把家里的水缸全部都放满水,“有水有财,象征着来年财源滚滚。”李奶奶说,“我们那时候平时只有窝窝头吃,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白面馒头。”


奶奶家兄弟姐妹八人,没有上过一年级的她在二年级的期末考试中名列前茅,后来考上了离家三里地的高小,冬天天不亮就往学校走,中午就在学校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和冷饼子。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高小一共一百多人只有四个人考上了初中,李奶奶便在其中。在那个年代,考上初中就是一等大喜事,家里人在欢喜之余也在担忧,家里条件差,初中学费和生活费怎么办。幸好当时新出台了政策,可以申请助学金,一个月两元钱的助学金帮助她顺利读完了初中。

兢兢业业,牢记使命

1959年,初中毕业后,十九岁的李奶奶在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当时人民生活拮据,李奶奶家也不例外,一个月27斤粮、3两油,根本不够吃,后来又缩减到一个月21斤粮。刚刚上任的李奶奶被安排去学生家里给家长扫盲,看到学生家长正在炒白粉子吃。说到这里,李奶奶心痛不已:“你想想,这刷墙的白粉子怎么吃啊!”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县教育局组织部分校长到外地学习,李奶奶在1976年走遍了山东省各个重点学校,跟各位优秀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办公,双休日去函授学校学习,再去考试,不断的充实自己。


李奶奶说几年后她被调去当初中校长,职位高了,身上的责任就重了。数学老师去学习了,李奶奶就复习一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去当数学老师,不懂的再去和同行交流学习。“我当了三十六年老师除了物理、化学,其他的学科我都教过。”

终身学习,桃李满天下

“别人干的好,成绩好,我就得培养、提拔人家,不能把这个人才给埋没了。”从事教师行业三十六年里,李奶奶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加入了中国并当上学校的教学骨干和领导。学生遍布半个中国。每逢过年,远在深圳、广州、东营、青岛、烟台、济南的学生纷纷赶来看望李奶奶,欢聚一堂回忆往事。“临走时学生们和我拥抱,我还不好意思,”李奶奶笑着说道。

李奶奶退休之后仍然保持着看书的习惯,家里随处可见杂志、报纸。“我爱看书,看了书之后我就能从头说下来。”“这人老了之后有些字就忘了,前两天我去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想不起来的就查查字典再确认确认。”李奶奶拍了拍在手边的字典。


,不仅要学懂学深,还得悟透了落实在行动上。

“新时代的任务就交到你们手里了,”李奶奶把送我们到门口,语重心长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