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惠(hui)念“xì”及别字“亩心”之谜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第二节 惠念“xì”及别字“亩心”之谜

这虽是个小问题,却是许多惠姓人关心的问题。经常有人提醒我:你这次研究惠姓,一定要弄清惠为什么有的地方念成xi,与‘惠亩’是什么关系。我一直努力想解开这个谜团,可到现在只能够说理出了头绪,取得了进展,但还不敢下结论。现将了解的情况介绍如下,与大家共同商榷。

惠姓在陕北清涧县160个单姓中,按人口多少排序,位居第一,是本县的大姓。现有户籍人口20377人,遍布全县,以惠姓命名的村庄有16个。这里有一种奇怪现象,在念姓的时候,都读作惠(hui),而叫村名的时候有三个村庄念作惠(si),如:惠家塬,叫作惠(si)家塬;惠家河,叫作惠(si)家河;惠家沟,叫作惠(si)家沟。清涧人发音把“西”念作(si),如西安念作西(si)安,洗脸念作洗(si)脸,老师念作老师(si)。因而清涧人把惠念作si,实际是指xi,相当于关中人把惠念作xi,也是一种方言。清涧惠姓人中流传一种师(si)惠不分户的说法,这完全是读音si、xi不分造成的错觉。师与惠是没有任何瓜葛的两个姓,师(si)惠不分户中的“师(si)”是指惠(si),而正确的说法是惠(xi)惠(hui)不分户。

关于“惠亩”这个字,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在清涧县城乡非常流行,常常把惠写成“惠亩”,把“惠亩”看作惠的一个异体字,读音也读作hui或si,不念xi。对于这种现象,清涧人中有两种传说。

第一种说法是惠阁老(指惠世扬,明崇祯十五年他被推为阁臣。清涧惠姓人谈及惠世扬,从不呼其名,而称阁老)在朝中遭魏党诬陷,又得罪了皇帝,天启二年被罢官,天启五年又下狱,备受酷刑。消息传到清涧,族人怕遭灭族之祸,将惠字改写成“惠亩”,读音为si。天启七年偶遇熹宗生子,阁老获释,免遭“弃市处决”之祸。第二年毅宗登基,为其平反昭雪,任大理寺卿,继升刑部左侍郎。喜讯传来,族人扬眉吐气,又把“惠亩”改回为惠。但因已持续三、四年了,人们已习惯了,惠、惠亩字形也相像,故此后只是在严肃的场合写成惠,如写家谱,科甲考试时等,在日常生活中却很随意,如记账、写信,用到惠字时,随心所欲,写作惠亩,这就出现了惠、惠亩并存的现象。

第二种传说也与惠世扬有关。说的是李自成义军打下延安后,听说惠世扬已被崇祯皇帝削职为民,隐居宜川,就派人请惠世扬出山,辅佐义军,被惠世扬拒绝。李自成很恼火,扬言要杀尽清涧惠姓人。清涧惠姓人听到这个坏消息,非常害怕,急中生智,造了一个与惠字结构形状相似的字:惠亩,“读音为si,如果惠姓人受到义军盘查,问其姓名,就回答姓”惠亩“(si),可以躲过一劫。后来证明清涧惠姓的恐惧是多余的,,要杀惠姓人是李自成气头上的话。局势稳定之后,清涧惠姓人又恢复了原姓,惠亩”作为惠的异体字存在下来。

在青海省又有一种传说(称第三种传说)。惠亩(当地念xi)文林,,他回忆说,惠亩姓是由惠姓演变来的。听老人们讲,他的祖籍在南京,明洪武年间有一年正月十五他们那个街巷的人闹红火,触犯了马皇后,朱元璋下令,叫全巷的人发配到西北去。先祖不愿走,将惠的写法和读音都改了,写作“惠亩”,读作xi,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发现这些人改了姓,没有走,就强逼迁走,先祖第一站流落到陕西兴平县锣鼓村,数代后,又迁到甘肃会宁县,会宁县住了数代,于清同治年间又迁到青海望都县高庙镇卯寨沟惠亩家庄。

据《兰州晚报》报道,在甘肃一些惠亩姓中,对其源头还有这样一种传说(称第四种传说)。普遍认同是由惠姓更改而来,更改的原因是一位惠姓大学士触犯了朝廷法律,被贬为平民,赐姓惠亩,意为从今以后心里想着“一亩田”,不要再想当什么官。另有与之稍有不同的说法是这位大学士,深知伴君如伴虎,决定将两个儿子中的一个留到民间,便将惠改为惠亩。

再看看三封来自专家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信。惠树人是陕西周至人,当地人把惠字念作xi,他到兰州工作后,有的人把他叫惠(hui)树人,有的把他叫惠(xi)树人,查字典,各类字典都注音为惠((hui),这使他很困惑。1958年,他给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文轩写了一封信,询问为什么关中将“惠”念作xi。不久张教授给惠树人回了信,这封信他至今保存着。信的全文如下:惠姓读音宋《广韵》“惠”胡桂切,音同“慧”,无异读。谓姓“出瑯邪,周惠王之后”。据此,惠姓今当读惠hui(慧)。《庄子》有“惠施”,皆读hui。元《古今韵会》注反切为“胡计切”,折合今音当为xi(细)。今关中惠姓读xi,当据《韵会》反切而来。《韵会》也许据当时关中方音而注此音。同理,邽今据《广韵》读gui(规),而关中读ji下邽)。《新华字典》《辞海》《辞源》均读惠姓为hui(慧),从《广韵》而不从《韵会》,故与关中方言有别。依惯例“名从主人”。惠姓关中读xi,其他地方读hui,当分别遵从“主人”读音。

2009年7月1日笔者就惠的两个读音问题电话请教训诂专家、运城日报总编王学樵,王先生7月3日就来了电传,全文如下:惠姓为何又读xi音陕西惠姓有hui与xi两种读音并不奇怪,xi是从hui演变而来的,他符合汉语语音变化的规律。原来,元代以后汉语声母中,舌根音g、k、h的一支,演变为舌前音j、q、x。街字由gai读作了jie,客“字由ke又读作qie,孝”字由hao读作xiao。惠hui字的声母h,依照这个规律也就变成了x。但是声母j、q、x又不能同u以及以u为介音的韵母相拼,而韵母ui(uei),作为独立音节又与i常常相互对应转化,“尾”、遗“贻”等字都有uei和i两个读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惠hui字在声母变为x以后,韵母ui就变作了i,惠姓的hui,就读作了xi音。

总之,惠姓的两个读音,hui是古音,xi是近代音,是元代以后才衍生出来的读音。在元代以前,惠姓人家是不可能称其姓xi的。

1989年陕西勉县惠云青就惠与惠亩的读音、写法,曾致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询问其原因,不久就得到答复。这封回信他侄子惠明夫于2008年公布在“中华惠氏博客”上,全文如下:惠云青同志:来信收到,经查即惠字,过去的书法作品中,有时书写不十分规范,所以惠才有惠亩的写法,惠今读hui,经查古代韵书,惠也可以有xi的读音。但今天没有保留此音。由于你们的先人用“惠”字作姓氏,所以保留了它的特殊写法和读音。目前,我们正在作姓氏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你的来信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有可能,希望能进一步提供给我们有关惠亩姓的资料,(比如族谱、县志有有关记载或关于该姓的传说等),我们将十分感谢。由于“惠亩”姓鲜为人知,所以一般字典上没有这个字。要解决你信中提出的那些问题,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这一点请谅解。此致  敬礼 1989年5月21日

根据以上三地四种传说和三封信的内容,我提出如下看法:

一、惠字从产生,历周秦汉唐直至宋,只有hui(慧)一个读音,作姓读hui(慧)。由于元代以后汉语声母中舌根音的一支转换为舌前音,产生了xi的读音。这个读音在关中流行,而关中人为什么把xi音,只对惠作姓时才使用,除此以外仍然念hui,如念优惠、实惠、惠顾时,而不念作xi的读音,我请教过不少语言学家,没有一个作出明确回答,因而至今还是个谜。据说江苏南通和上海市还有把惠读作ji音的。

    二、关于“惠亩”的出现。据秦公、刘大新编著的《广碑别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一书认为,是惠字在民间流行的“俗体字”,也称“别体”、手写体,“现在能够查到的是”汉李翊夫人碑“唐右威卫兵曹参军王冷然墓志”中,把惠字写成了“惠亩”,由此看来,“惠亩”的写法,不是明代南京惠姓、陕西清涧惠姓的创造,早在汉唐就有了这种写法。从第一、第三种传说看,可能南京惠姓、清涧惠姓利用这个“别体字”,为避祸,对付过当权者。第二种传说可能性不大,因李自成对清涧惠姓很尊崇,仰慕惠世扬一家的正直,惠世扬的弟弟惠显坚守榆林城,杀义军无数,城破被俘,义军还是不杀。可见李自成对惠姓不会因惠世扬不就犯,就作出灭族的决定。最近发现清人戴名世作的《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南山集》)说:贼破西安后,惠世扬在对方威胁下,担任了职务。“如此记载可靠的话,那第二种传说更不可信。第四种传说也不可信。因在清代,除惠士奇外,再没有大学士。惠士奇虽受过雍正的惩罚,没听说儿子中有姓惠亩的。

    三、惠亩”在明清墓碑中、书法作品中还是很少见。我只发现乾隆四十六年陕西周至涧里村惠元士的堂叔惠璞的碑文里有两处将惠写成惠亩,此文由河北景县人、翰林院编修、广西学政戈岱撰,周至教谕、举人李登衡书丹。书法家喜欢把惠写“恵”,汉著名的《曹全碑》、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李世民的《晋祠铭》、宋欧阳修的《三希堂法帖》都写作“恵”,而不是“惠亩”。可见惠还有一个别体字“恵”。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